推薦序
能燒一手好菜,才是真美食家─推薦《[實踐]小說教室》? 胡衍南
不少教授在大學裡開小說寫作課,更多作家在校園外指導小說寫作,然而就我所知,其中多數人並不認為創作是可「教」可「學」的。我們一旦非得開課或演講,往往就是帶頭賞析作品,總以為只要多閱讀,並且讀出一點意思,假以時日自然能寫出一篇(篇)好小說來。
在賞析作品之外,我們也根據自己或別人的經驗,多少談一點誰適合寫小說、敘述與描寫、角色人物和結構布局、純文學或通俗文學……這一類的原則、理論或趨勢。但是心裡其實清楚,寫作這檔事只能心領神會,眼前的學生(學員)寫不出或寫不好小說沒關係,至少這個社會能因而多幾個讀者,如此則足矣!
沒想到作為同行的根本昌夫,竟然可以用一顆更熱切的心、最明白易懂的陳述,告訴讀者「把小說理解為『什麼都可以』也無妨」,所以「寫小說絕對不難」。其次提醒讀者,一旦意識到有「難以壓抑的想法」,覺得自己「過剩或欠缺了什麼」,人人都可以寫小說。他甚至不在意純文學和通俗小說的界線,因為兩者同樣需要故事和哲學,只不過「故事或哲學所佔的比例並不一樣」而已。
根本昌夫把小說寫作變得自由、具體、簡單,態度可以選擇是神聖的或世俗的,關乎個人技藝的開篇、謀局、架構、寓意乃至文風也都可以一步步演練成熟——只差沒有宣稱「小說寫作是全民運動」!
至於為什麼要寫小說?其中的魅力是什麼?他引用職棒選手桑田真澄的教球理念,為指導小說寫作提供新的理由:
不需要每個想寫小說的人都成為職業作家。重要的是,自己親自動手、讓心自由翱翔,試看看寫小說。這麼一來,就會愈寫愈覺得有趣,閱讀的時候也能更加深刻地品味小說。
不僅如此,對事物的看法、想法也會更具深度,就連「活著」這件事本身也會變得更加充滿喜悅。
老實說,至少我自己吧,並沒有經常強調—會寫小說可以讓我們更容易領略經典、並且讓一己的生命更加豐富。至少,沒有根本昌夫那麼理直氣壯。
很多人都看過周星馳的電影《食神》,因此一定記得唐牛質疑史提芬•周的那句話:「你算什麼食神!你懂不懂燒菜啊?你會不會拿剷子、會不會拿刀啊?」能燒一手好菜的人,才能當食神。同理,懂得寫小說的人,才能讀出小說的好,才能活出生命的價值。
根本昌夫的《[實踐]小說教室》,除了解決大部分關於小說寫作的困惑,也提供他賞析日文小說名著的路徑,更重要的是,他給了所有人關於寫作的「本格」信念。
(本文作者為臺灣師大全球華文寫作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