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探索自然的童年最美好
還記得小時候,常拿著黏蒼蠅紙膠的竹竿躡手躡腳地在樹下捉蟬,或是吆喝一票小孩到後山祕密基地採食土芭樂和毛西番蓮,或者自己做彈弓玩射擊遊戲……這些都是五、六年級生共同的兒時回憶。隨著潮流推進、科技日新月異,現代兒童玩的是電視遊樂器和線上遊戲,也許是社會變得複雜讓人憂心,抑或城市的生活環境離自然太遠,小朋友不再和以前能在廣闊的大自然中成長,或在山野草叢間玩耍。
當我帶著兩個孩子在登山步道健行,看到有趣的生物或奇特的石頭時,總要讓他們認識一下並親身體驗大自然的趣味。但我常看到一些父母制止孩子離開人工鋪設的步道,他們認為那是危險而且不乾淨的;天下父母心,保護孩子是人的天性,但大自然並不是那麼危機四伏的,在父母可以掌控的情況下,理應讓孩子多接觸自然。美國資深記者理查.洛夫(Richard Louv)在《失去山林的孩子》一書中指出,缺少和自然互動的孩子容易注意力不集中、憂鬱、缺乏創造力;日本幾位諾貝爾獎得主的孩提時代都是在大自然的懷抱中成長,因此對事物有求知慾、好奇心,而且積極、樂觀,進而在專長領域獲得極大成就。由此可知,少了探索自然環境的童年是十分可惜的。
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玩的都是現成的工業化產品,雖然設計精美、選擇多樣,卻少了創意思考,你得照著說明書依指令進行。然而大自然則隨你任意玩,一根樹枝可以拿來打棒球和槌球,鋸成一塊一塊時又能玩疊疊樂,早期物資缺乏,利用大自然的產物激發了無數小孩的創造力。現代的玩具含有多少塑化劑已不是祕密,隨時盯著手機、平板玩遊戲也使得眼球逐漸退化,為了讓我的一雙子女不玩那些不健康的玩具也能快樂長大,我在閒暇時經常會帶他們在公園或山野裡趴趴走。一開始他們覺得很新鮮,但如果需要走上一段不短的路程,很快便耗盡他們的好奇心和耐心,這時就得利用一些有趣的誘因,讓他們覺得大自然好好玩,一點也不無聊。由於我是個喜愛植物、也懂植物的老爸,因此植物就順理成章地成為他們的玩具,從各種遊戲中可以發現,其實植物有許多好玩的元素等著我們去探索。本書所提供的植物遊戲對小朋友來說除了娛樂之外,還有下列七大好處:
一、生命教育:在我帶小朋友採集植物時,我會讓他們知道這些植物其實大多是雜草野樹,不會有人摘回家煮湯,現在我卻把它們拔起來做玩具,於是它們就有了用處。所以並不是它們一無是處,而是人們不會利用,搞不好以後我會發現手上的這一把小花蔓澤蘭或許能治療感冒。
二、認識植物:雖然許多植物可用來玩有趣的遊戲,但有些具有毒性,不能隨便碰觸。我在本書所示範的植物都是安全可使用的,如果有不認識的植物,最好弄清楚再使用才好。
三、激發創意:在遊戲過程中,孩子會驚呼原來植物這麼好玩。本書的遊戲只是列舉示範,事實上,同樣一個東西可以有多種不同玩法,讓孩子自己去發想,也許能發明更多有意思的玩法。
四、強健體魄:書中許多遊戲都結合了運動,例如吹箭、彈弓、標槍、跳繩……等等,都能透過遊戲鍛練體能。現代家長大多只在乎孩子的考試成績,戶外活動及運動幾乎是被犧牲了,其實足夠的戶外活動反而能刺激腦部,讓孩子均衡發展。
五、訓練美感:許多遊戲結合了美術與美勞,例如水芙蓉書法、剪葉、?橘子,一方面能訓練巧手,另一方面還能加強美感。
六、鍛鍊大腦:有些遊戲的進行需要動動腦,像是葉子記憶王、葉子拼圖、五子棋等,原來訓練記憶力並不一定要花錢買器具或上補習班。
七、感覺統合的發展:感覺統合最重要的刺激來自於觸覺、前庭平衡覺、運動覺,如果孩子與外界接觸及活動量不夠,可能會造成孩子發展失衡。因此,透過身體各部位的善加運用便能增強感覺統合的發展,而藉由取材植物的遊戲則能充分使用這些感官,例如訓練平衡感的拔河、踩高蹺等遊戲,鍛鍊協調性及身體掌控的套圈圈、釣魚等遊戲,這些都有助於增進孩子的感覺統合能力。
透過遊戲,家長往往能夠發現孩子擅長的領域以及感興趣的項目,因此,不妨讓孩子在課業之外多從事有興趣的活動,在遊戲中探索自我、盡情玩耍。同時我也希望所有大人都能從遊戲中找回曾有的童年,暫時拋開生活的繁瑣,和孩子從遊戲中親近自然、遠離3C,你會發現,身心不僅變得舒暢,甚至激發出源源不絕的創意!
推薦序
信手拈來,花草中自有新樂趣
總是很羨慕又佩服那些可以在大自然中輕鬆找到樂趣的人,一朵小花、一枝草就可以有無限想像與創造力,信手拈來,許多遊戲就這樣衍生而出。
《園藝達人的50個親子植物遊戲》作者林雨澤專長於園藝,對植物的觀察細膩有情感,每一種植物似乎都能勾起一段生命中的小故事。投入這本書後,你將會發現大自然的植物原來可以這麼親近好玩,輕輕鬆鬆就能有新樂趣,而且有個老師玩家帶領,更是有不一樣的視野。
快將這本書當作是生活寶典,與孩子共同營造自然親子好關係!
洪淑青(親子作家�親子天下雜誌「帶孩子在家裡玩」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