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在獨立的路上
?
一個科技學院畢業生,在偶然的機會裡成為記者,在主流媒體十年後,一個部落格、一張名片成為獨立記者。七年內,部落格累積一千兩百多篇文章,獲得四座卓越新聞獎,見證網路時代獨立記者已能獨立發聲。
?
獨立記者因擁有較多自主性,可以堅持自己的理想。但少了組織的支援,獨立記者也有自己的困難要突破。而能夠做自己喜歡的事,是一件幸福的事,珍惜機緣,努力向前,一步一腳印。
後記
永遠懷抱希望
這本書總共有三部。第一部談我如何從一個科技學院畢業生,變成記者、再變成獨立記者的過程。這之間有機緣巧合,也有自己的選擇。機緣是動力,選擇是關鍵,雖然我們無法左右機緣,但卻可以掌握選擇權。
回想自己這七年來的獨立記者生涯,真的很幸運能夠堅持下來,選擇相信自己,也給自己機會。沒有浪費太多時間在自怨自艾,或指責別人,而是把所有精力都用於處理挫折、甚至超越挫折。當然我們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牽絆而無法自由選擇,但我想請你在可能的情況下,永遠不要放棄選擇權。
歲月匆匆,人生苦短,柴米油鹽、生活中的是是非非,也經常讓我們心情黯淡。但如果你對生活懷抱一絲理想與目標,這些生活中的種種瑣碎也就變得比較能夠忍受,那會讓我們即使身處黑暗,也能看見光明。
這七年來,我不斷被問到什麼是獨立記者、什麼是公民記者。雖然記者的名稱好像變多,但最後兩個字一定是「記者」,工作內容、任務並無不同。一定要分的話,只有「在公司上班」的記者、跟「沒在公司上班」的記者。
獨立記者、公民記者就是屬於「沒在公司上班」的記者,基本上獨立記者是全職,公民記者則是兼職,因為關心某些議題而無償工作。當然這是「基本上」,獨立記者也會無償寫稿,而公民記者的作品有時也可以變有償。
至於認定的問題,台灣本來就沒有「記者證」這種東西,公司記者很容易識別,只要認就職公司發給他的「工作證」就好。獨立記者或公民記者就從他的「實質工作內容」來認定。例如我有自己的新聞網站、也為幾個媒體寫稿,「實質」做的就是記者工作。我沒有「工作證」(要自己做一張也可以),但沒有人會說我不是記者,可見這種認定法一點都不困難。
而不論什麼名稱的記者,還有其他法律可以規範其行為,也有社會輿論的事後監督。如果有人假借記者名義,很快就會被拆穿。例如某記者在一個地方出現很久,但總是沒看到他寫什麼,以後還有人會給他採訪嗎?
見證公民社會軌跡
我做獨立記者以來,不斷在說這些觀念,也腳踏實地去印證,漸漸的,社會大眾、採訪對象也能接受這個觀念,說起來,面對質疑,最好的化解之道,就是親自去做給人家看。台灣人民真的很了不起,總是用開放的態度接受新觀念,對獨立記者及公民記者的友善就是一個例子。另一方面,台灣獨立記者及公民記者的百花齊放、各種不同的觀點彙集,正是台灣民主社會的見證。
而這只是表面上的分法,獨立記者最大的意義還在於「獨立」兩個字,行動獨立、思考獨立,因為關心這件事所以去採訪、去寫報導。機構記者則因職責所在,有些時候的行動都是被指派,並非出自關心。出於主動或被動,工作的熱誠、意願及動力就會差別很大。
從這個角度來看,獨立記者的工作本身就有另一層意義,是做為公民社會與權力的一座橋樑,透過報導,讓政府、人民本來各站一邊的兩群人,開始互相看見、理解並溝通。我們常講「公民參與」,這個參與不是單向的,而是兩邊人都要走到另外一邊去參與對方,才能讓公民社會更邁開大步往前走。
就因為如此,我始終認為記者是一種「希望工程」,用報導牽起社會溝通的橋樑,促進社會良善的對話,讓社會往更好的方向前進。不只記者,任何工作都會找到其意義,我也希望你跟我一樣,看見工作價值,就會感覺非凡。
第二部是寫這四年來台灣細懸浮微粒PM2.5的影響及治理過程。我之所以特別挑空氣、水資源來寫,主要原因是這兩項不但攸關永續,而且牽涉到環境正義、生存正義。書中所提的例子都是我這些年來親自採訪過的,只屬於個人的經驗及觀點,不代表所有環境事件。雖然寫的是事,但在寫作的同時,卻也發現寫的其實是人,是一群跟你我共同生活在這個島嶼的手足。
寫環境議題特別會碰觸到社會的陰暗面,看見經濟私益下被犧牲的人、環境、甚至集體的未來。但另一方面,總是在陰暗的角落看見一群人,無私無我、毫無畏懼為正義付出行動,趕走黑暗、帶進陽光,深深覺得台灣社會還是充滿善的力量。
第三部是寫從二○一四年秋天到二○一五年春季,發生在台灣的嚴重枯旱,基於這些年來我對水資源缺乏的焦慮,當下即決定要追蹤這件事的發展。希望提出台灣水資源的種種困境,然後大家一起想想,不論你在哪個位置,能夠一起努力維護我們、以及下一代充足及安全的水源。
在這八個月追蹤枯旱期間,我總計寫了五十四篇報導,分別刊在環境報導、《商業周刊》、風傳媒,即時報導的目的是希望在事件當下就能發揮影響力。在枯旱結束後,為了將這個過程更有系統的紀錄下來,我重新再寫一遍,於二○一五年七月三十日完成,總計三萬字,刊登在環境報導網站,當年十一月這套作品獲得「第十四屆卓越新聞獎—平面類專題新聞獎」。書中完整收錄這套作品,因部分事件有異動,遂一併更新或補正。
一路走來要感謝的人非常多,沒有你們的支持,我絕對無法走到這裡。無以為報,只能更努力做出好的報導回報大家。深深感謝。
?
?朱淑娟
二○一六年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