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國家考試對大部分的法律系學生來說,可能都會是難以擺脫的夢魘,不論考生的生涯抉擇是什麼,通常都會在律師考試及格後,方才放了寬心,可以無忌憚地去追尋。但律師考試的科目繁多,很多時候使得考生在重大的壓力底下,變得越來越執著細節,也時常因為時運不佳而與榜單錯肩而過。在律師考試改制、加上選考科目之後,必須準備的科目越來越多,對選考的考科,在大學時代接觸的也不多,難免會有點恐慌;如果說本書希望能達成什麼幫助,應該就是希望考生們能早日脫離國考煉獄,繼續後續的人生規劃。
選考財稅法的理由:
2015年度,選考財稅法的考生人數相對其他選考科目來得少[1],主要是因為各大學法律系開設的財稅法課程並不多。加上大家總是會對財稅法望而生懼,覺得充滿了數字與計算、要修過會計才讀得懂等等。但一方面,律師市場高度競爭的情況下,擁有一定的專長在市場中肯定能增加競爭力。
非但從事律師業務,在國家財政困難、稅改與財政問題逐一浮上檯面的時刻,如果是有志於分配正義改革者,也可以考慮從稅捐領域著手,這是個討論尚且相對缺乏,亟需人才的領域。無論對實務工作者、學術研究者來說,都是個很值得發展的藍海。
但這並不代表,在研究所或是國家考試,選擇財稅法專業之後就自然是玫瑰鋪成的道路。由於該領域涉及的學科眾多,兼以對一般法律人來說較為陌生,毋寧說考上之後才是學習的開始,但也正因為這個特性,稅法律師或財稅專業人才之培養相當重要,且培養完成之後其他領域難以跨足,在實務市場中尋找自己的一技之長時,讀者不妨當作參考。
沒有學過會計,是否適合選考稅法?
沒接觸過財稅法的讀者,往往都會覺得考財稅法需要會計專業,但這點其實不然。作者在大學就讀期間,並未接觸過會計課程,僅修習過台大葛克昌老師、黃茂榮老師的稅法課程,當時只覺得還學得來,準備研究所的話似乎也是個選項,而身邊的朋友要準備的也不多,就這樣誤打誤撞踏上了財稅法之路。
準備台大財稅法組的考試時,抱著葛克昌老師的論文集、黃茂榮老師的三大本稅法總論以及不斷出現的稅法釋字猛K,當時許多概念都只是看過,似懂非懂;直到真的進了研究所,修了課才覺得,只是考試會用到的知識遠遠不夠,很多東西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在課堂上一邊備戰,一邊修正出來的。
但其實像作者這樣懵懵懂懂的狀態,也是進了台大財稅法組,也是僥倖考上了律師,研究所以及律師考試的財稅法考題,比較偏向法理論的理解與推演,至於實務運作或是更細節性的操作性規定,則很少在考題中出現,遑論要讀者計算了,這點大家可以不用擔心。
?
本書希望可以減少準備財稅法的考生,踏入完全陌生領域前的負荷,如果有其他法領域較少用到的概念,會特別加以說明,敬祝大家考試順利,也期許大家懷抱「考上了只是開始」這樣的心情。
志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