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現代家庭生活秩序的重整與再思

現代家庭生活秩序的重整與再思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2557525
郭書琴
元照出版
2016年4月01日
117.00  元
HK$ 105.3  






ISBN:9789862557525
  • 叢書系列:法律學習研究.民事實體法
  • 規格:平裝 / 240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法律學習研究.民事實體法


  • 社會科學 > 法律 > 概論











      本書主旨為「現代家庭生活秩序的重整與再思」,全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旨在提出:身分法之規範重心原為規範何人得以成為配偶(或解消配偶關係),漸轉移到規範何人得以成為適任的父母或照護者。而這樣規範重心的轉移,自有其社會脈絡、文化、經濟因素造成。第二部分,本書接續提出以「法律文化分析」、「法律與社會」的研究方法,探討司法實務判決中,現代家庭生活的組成、破裂、與重整。最後,本書第三部分探討當代家庭的多元面貌,對法律產生的影響與挑戰。





    序言

    作者簡介



    第一部分 身分法規範重心之轉變

    從「伴侶」到「父母」論身分法規範重心之轉變──兼評臺灣桃園地方法院96年度養聲字第81號裁定

    壹、前 言�7

    貳、性別研究、女性主義法理學與當代身分法�11

    參、從「伴侶」到「父母」之規範重心的演變�17

    肆、從臺灣桃園地方法院96年度養聲字第81號裁定與臺灣臺北地方法院95年度親字第15號民事判決之比較看異性戀親屬結構�27

    伍、結論:從「『家的物質性基礎』之分配」看同志「家庭權」與子女最佳利益�33



    第二部分 法律文化分析與身分法

    身分法之法律文化分析初探──以婚約篇為例

    壹、前 言�52

    貳、本文之論理基礎�60

    參、訂婚與婚約篇之法律文化分析�72

    肆、從判決看「法規範斷裂,但法社會延續」之婚約篇的法律、性別與文化�82

    伍、結論:研究訂婚的「再社會化」過程對於身分法學之貢獻�89

    逃家的妻子,缺席的被告?──外籍配偶與身分法之法律文化初探

    壹、前 言�101

    貳、法律,作為一種動態的文化現象:美國法律文化研究之研究取徑�110

    參、外籍配偶與身分法�116

    肆、代結論:「法律文化研究」作為一個深化法學研究方法論與認識論之研究取徑(a theoretical approach of law)�129



    第三部分 現代多元家庭生活型態對身分法的影響與挑戰

    從「離婚後家庭」談家事法院紛爭解決之功能與侷限──以名人離婚事件為例

    壹、問題意識�143

    貳、方法論與本文結構說明�145

    參、「離婚後家庭」(post-divorce family)對家事法院的挑戰�149

    肆、從名人離婚看家事紛爭解決的難題�153

    伍、結語:從「離婚後家庭」看家事法院的功能和侷限�162

    多元家庭與家事事件之實體與程序──自「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第10條的內國化談起

    壹、前 提�172

    貳、個人、家庭、身分與兩公約�176

    參、組成家庭的開端:對身分法「事實先在性」預設前提的檢討�181

    肆、家庭之破裂與重組:「家庭自治」之不可求與「家事法院」之重新定位�189

    伍、結 論�192

    從身分法之教學實踐看法律知識之建構與反省──以「多元價值」與「文化」為核心

    壹、問題意識:從身分法之教學實踐(Pedagogy of Family Law)思考法律知識之建構(Construction of Legal Knowledge)�201

    貳、小燕的準媽媽教室�203

    參、身分法與法律文化研究(Cultural Legal Research of Family Law)�207

    肆、以「多元價值」與「文化」為核心之身分法教學實踐�219



    索引�227





    序言



      「法律人」和沒有受過法律專業訓練的人(或稱「常民」lay person)有何不同?「法律人」和常民看待法律的角度有何不同?常民如何看待法律、和「法律人」?這些問題,從我讀大學法律系第一天開始,就慢慢在心裡醞釀,跟隨著眾多師長前輩同儕朋友一路學習法律至今,對這些問題,竟也逐漸以自己感興趣的主題,找出一些解答的軌跡。在美國西北大學法學院求學期間,我很幸運地遇到萬安黎老師(Professor Annelise Riles),開啟我以法律人類學、法律民族誌的研究視角,對這些最初在心底湧起的問題,以研究、以教學、逡巡在「法律人」和「非法律人」的社群之間,或看待、或處理不同的問題,累積不同的經驗與心得。這些累積的一己之得,構成了我以「人與法律系列」為名,規劃出版為:「現代家庭生活秩序的重整與再思──人與法律系列之一」、「法律人類學、法律知識、與法律技術──人與法律系列之二」、「法律人類學與民事紛爭解決──人與法律系列之三」,這三本書的主要動機。

      

      本書主旨為「現代家庭生活秩序的重整與再思」,全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旨在提出:身分法之規範重心原為規範何人得以成為配偶(或解消配偶關係),漸轉移到規範何人得以成為適任的父母或照護者。而這樣規範重心的轉移,自有其社會脈絡、文化、經濟因素造成。第二部分,本書接續提出以「法律文化分析」、「法律與社會」的研究方法,探討司法實務判決中,現代家庭生活的組成、破裂、與重整。最後,本書第三部分,探討當代家庭的多元面貌,對法律產生的影響與挑戰。

      

      本書所收錄的各篇文章得以完成、並在此結集出版,我感謝一路以來鼓勵我、陪伴我的師長朋友家人們。您們溫暖的眼光與守護,讓我得以直探心中真正疑惑者為何、讓我得以嘗試追求可能的詮釋為何;同時,在學院裡教學、在實務領域裡向第一線司法實務工作者學習,這些互動讓我對人與法律的複雜關係,有著層層轉折不同的體認。這一路上所遇到的人與事,我深深感恩,並期盼以這幾本小書,作為我不成比例的點滴回饋。




    郭書琴

    2016年2月25日

    於臺灣臺南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