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老後生活心事典

老後生活心事典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4431274
佐藤眞一
吳佩俞
晨星
2016年5月01日
93.00  元
HK$ 79.05  






ISBN:9789864431274
  • 叢書系列:勁草叢書
  • 規格:平裝 / 272頁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勁草叢書


  • 心理勵志 > 熟齡生活


















    我們該如何面對「老」的到來?





    【推薦序之一】不用怕老,怕的是沒準備要老/律師娘 林靜如

    【推薦序之二】老年不是人生終點,而是第二人生的出發點/李瑞金

    前言 我們要如何面對「老」的到來?



    第1章? 60世代(60~69歲)找出自己的本心與真義,並加以實踐的年齡

    1.? 人生事件--「屆齡退休」

    2.? 人生事件--「延長僱用、再次就職」

    3.? 人生事件--「社區活動的參與」

    4.? 人生事件--「雙親去世」  

    5.? 人生事件--「配偶或是自己罹患重病」

    6.? 人生事件--「老化的進行」



    第2章? 70世代(70~79歲)接受他人的協助,並且思考世代繁衍傳承的年齡

    1.? 人生事件--「工作正式退休」

    2.? 人生事件--「身心品質的變化」

    3.? 人生事件--「退出社區活動」

    4.? 人生事件--「給予孫子們援助」



    第3章? 80世代(80~89歲)克服失去的痛苦,並對未來抱持著嶄新期望的年齡

    1.? 人生事件--「自己與配偶被判定需要照護,或是罹患失智症」

    2.? 人生事件--「入住安養設施、與孩子同住」

    3.? 人生事件--「故交、友人的死亡」

    4.? 人生事件--「配偶的死亡」



    第4章? 90世代(90歲~) 持續保持智性的好奇心,深度拓展內在生活圈的年齡

    1.? 人生事件--「失去步行能力」

    2.? 人生事件--「委託他人管理管理金錢」

    3.? 人生事件--「只有入睡與起床的每一天」



    結語






    第1
     
    60世代(60~69歲)
    找出自己的本心與真義,並加以實踐的年齡
     
    六十世代(60~69歲)是人們與社會之間,連結方式大幅變動的時期。我們與社會的連結方法大致可分為三大類,也就是「藉由工作」、「所在地區」、「透過家人」等等這三種。
     
    首先,發生在工作職場上的最大人生事件應該就是「屆齡退休」。當年紀到達退休標準後即離開職場的人現在正慢慢減少,但藉由延長僱用與再次就業等因素而繼續工作的人反而開始增加。不過,不論是前述的哪種情況,一般人在到達退休標準後,通常還是會被轉移到跟以往不同的職場。而面對工作環境改變所採取的各種對應措施,將會大大影響人生今後的幸福感。
     
    至於「所在地區」的最大人生事件就是「在地初次參與(開始參加居住地區的活動)」。特別是對那些以往都將職場作為主要生活地點的人來說,能否確保所在地區的自我生活空間,以及是否能於所在地區尋得具有意義的事,都會是非常重要的問題。
     
    而在家人方面的最大人生事件,莫過於父母的死亡了。因為照顧看護父母的緣故,死亡也成了緊密接觸的存在,但卻也會讓自己可以實際想像及描繪出人生的終點,並且深刻了解自己的生死觀。
     
    透過上述種種的人生事件而徹底了解自己的本心與真義(人生的意義、重要的事情)究竟為何,並且加以實踐,就是豐富我們60年齡層與之後人生的最大重點。
     
    1  人生事件--「屆齡退休」
    失去社會性的身份認同,也失去了未來
     
    一旦明確訂出期限,就會產生「即將結束」的想法。
     
    不過,只要將其轉變為「仍有前路」,人也會隨之改變。
     
    前些日子,我出席了一場舊友的屆齡退休慶祝會。老實說,當時的我心裡一直煩惱著,「到底該不該說些賀詞?我又應該保持哪種表情?」只是到達現場之後的我,卻反而大為吃驚。因為三、四個月前見面時,意志消沉且嘴裡不斷叨唸著「已經九局下兩出局,根本沒希望」的友人,竟然臉上堆滿笑容、並滔滔述說著夢想。
     
    他是一位教授老年醫學的大學講師,主要針對長壽人士進行長時間且持續性的研究。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