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作者自序
我想成為寫出這種文章的作家!
?
高中時,我在現代文學的試題中,邂逅了有趣到不行的文章,至今仍記憶猶新。
內容是三藏法師和孫悟空、沙悟淨、豬八戒,前往天竺取經途中的故事。我心想原來這就是《西遊記》啊,結果並不是。在試題的文章裡,沙悟淨似乎思考著什麼。這個水裡的怪物,一個人嘀嘀咕咕沉吟,用深奧難懂的話語,認真探索著悟空的天賦、三藏法師目光前的永恆。我心想這篇有點怪但有趣到不行的文章,究竟是什麼啊?瞬間被吸引的我,把考試拋在腦後,一頭栽進了文章裡。
當時,我不知道是誰寫的,也沒有關於試題文章的說明。高中畢業,上了大學,我也經常在想,當時那篇西遊記的故事是出自誰手呢?我猜想可能是哪個作家所寫,查遍著作名單,都一無所獲。光是試題摘錄的部分,就有著非比尋常的吸引力,我想這個作家絕對不可能沒沒無聞,卻怎麼也找不到。
沒想到,我竟不經意地遇上了。大學四年級時,我在重新出版的作品集裡找到了,那篇文章孤零零地收錄在我從以前就很喜歡的作家的著作集裡。
中島敦。
是戰前的作家。
有〈山月記〉、〈李陵〉等,很多以中國歷史為題材的短篇作品。實不相瞞,準備重考時,我就非常愛看他的作品集。(作品集裡,沒有收錄那篇《西遊記》!)他的文章清高,且兼具深度與格調,帶給我極大的刺激。當時我連一行小說都沒寫過,卻突然湧現「我想成為寫出這種文章的作家」的夢想。
名為《我的西遊記》的作品,收錄了以下兩篇文章。
〈悟淨出世〉(悟淨出頭天)
〈悟淨歎異〉(悟淨感嘆)
〈悟淨出世〉是描寫沙悟淨遇到三藏法師之前的故事。他在流沙河底不斷詢問自己是誰,漸漸得了心病,去找妖怪之師尋求解答,也都未能如願以償,就在這時候遇見了三藏法師。〈悟淨歎異〉是描寫沙悟淨發現自己「光想而不採取行動」的弱點,於是開始研究悟空與三藏法師的故事。我在那次的現代文學考試看到的試題,就是摘錄自〈悟淨歎異〉。
我衷心渴望,可以看到這本《西遊記》的後續!然而,這是絕不可能實現的願望。因為中島敦在寫完《我的西遊記》中的兩篇文章後的一九四二年與世長辭,年僅三十三歲。死因是氣喘的老毛病惡化。
寫到這裡,話題要跳到我三十三歲的時候。
那是我成為作家的第三年,要在《yomyom》這本雜誌寫一篇小說。出版社希望我能寫單篇的短篇小說。當時只寫過《鴨川荷爾摩》、《鹿男》、《荷爾摩六景》的我,沒有寫單篇短篇小說的經驗,正煩惱該寫什麼時,突然閃過一個念頭:
「何不自己來寫那個永遠看不到的故事的後續?」
說也奇怪,這時正好跟中島敦寫《我的西遊記》時同年紀,我心想挑戰看看說不定也很有趣。我愛不釋手的〈悟淨歎異〉的結尾處,有沙悟淨的感想敘述,說現在的自己還有很多地方要向悟空學習,等以後再來了解豬八戒。所以,我要寫的自然是「沙悟淨對豬八戒有何想法」的故事。
因此決定把標題取為〈悟淨出立〉(悟淨出發)。
聽說中文沒有「出立」這兩個字。在日文裡,「出立」也是平時比較不常用的文字。意思與「出發」、「旅立」(啟程)相同,但「出立」感覺比較崇高。
向來走在一行人的最後面,一直當個旁觀者的悟淨,踏出了嶄新的一步。為了祝福那崇高的一步,我在他的名字後面放了「出立」這兩個字。
從這篇作品開始,我花了五年的時間,在《yomyom》寫了〈趙雲西航〉、〈虞姬寂靜〉、〈法家孤憤〉、〈父司馬遷〉。每一篇的題材,都是來自我最喜歡的中國古代歷史所發生的事。主要是描寫心態的變化,把跟沙悟淨一樣原本是配角的人物擺到正中央,讓他們從自己的角度去觀察主角,再回過頭來發掘自己。
或許很多人覺得奇怪,為什麼現代日本作家要刻意從中國古代尋求題材。
答案是「因為一定都相同」。
在我心中,日本戰國時代的人,與生於秦、漢時代的人,都是佇立在相同的潮流裡。當然,文化各自不同,語言也不同。但是,活著的行為,與孕育其中的悲哀、快樂情感,應該都一樣,寫下了遙遠過去的異國男女的物語。
在我的青年時代,從位於大海彼端的大陸的歷史、故事,學到了很多東西。現在,我成為作家,用日文編織他們的故事。然後,這些故事又飄洋過海了,而且帶領著在日本創造的漢字「出立」。就文化的存在意義而言,再也沒有比這更幸福、更美好的事了。
萬城目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