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序
?
國共內戰,發生於60餘年以前,此一重大歷史事件的結果,導致了現階段海峽分裂分治的局面。在遙遠的年代中,本議題曾經一度是臺灣的禁忌話題,但隨著80年代中期解嚴以後,大量的中共出版品的解禁,一時間湧現了眾多的「反面」文獻,遂供給了研究者頗眾的材料,能夠讓其悠遊於國共內戰的戰史之中。
??????? 只是在這樣一種百花齊放的多元環境之下,對於國民政府/國軍、乃至蔣介石在大陸時期的相關歷史題材上,卻出現了一種很奇特的現象,頗值得玩味。在臺灣曾經一度以反共作為惟一與最高價值標準的國人,竟然拋棄了長久以來所灌輸予他們的國民黨方面的歷史論述,而毫無保留的接受了中共方面對於這段歷史的詮釋。詳究其原因,此肇因於一時間大量前所未見之相反文獻資料的湧現,使得關注者眼界大開,而對於戒嚴時期臺灣實施思想管制與一言堂教育的一種反動情緒,很多人便順理成章的認為,以前國民黨戒嚴時期思想教育下所塑造的歷史論述不可信,而對岸彼方的說法才是真切的史實!
??????? 這種對於中國近現代歷史的一種偏頗認知的現象,自然還受到一個當下事態發展的深切影響,那就是解嚴以後的國民黨,曾一度偏執於狹義本土化的窠臼,致力於揚棄1949年以前國民黨統治全中國的史實記錄,企圖抹殺一切在大陸上的歷史痕跡,不再關注中國近現代史的詮釋,因而任由中共方面的描寫說法橫行臺灣出版界,大家形成了一種共識,要看中國近現代史的出版文獻,當以簡體字書為首選!久而久之,國民黨傳統的論述被視為敝屣,而中共的說法被奉為圭臬!
??????? 就是在這樣一種氛圍之下,霍安治先生的著作才越顯得意義非常。霍安治先生雖出生於臺灣本土,是為外省第二代子弟,惟其因工作與家庭關係,長年居住大陸內地,其寫作生涯係在大陸時期展開,而採用的資料,除了來自兩岸之歷史檔案文獻,還有眾多的前國民黨將校在中共官方指示下所撰寫的「文史資料選輯」,對此稍有認知者皆知,《文史資料選輯》每位作者創作之時空環境,皆由不得其以真實記史的精神與態度從事,而必然需加入抹黑國民黨/國軍之負面內容,還要一定程度的自我批判,這在與中共相關之議題時尤然;換言之,就研究環境而言,霍安治先生可以說是處在一個充斥中共論調的世界之中。
??????? 然而霍安治先生卻能夠在如是的創作環境中,堅持臺灣的本位立場,不輕易人云亦云,盡可能從客觀之史料與主觀的政治文宣所交相混淆的大量文獻中,小心求證、撥絲抽繭、搜尋真相,不但起到了匡正視廳、撥亂反正的作用,更可貴者是霍安治先生以國府/臺灣的立場與歷史視角,來描寫、詮釋國共內戰之歷史事件,使在臺灣的國人得以在中國歷史長河中找到自我的定位與價值評判。
??????? 本書是霍安治先生繼廣受好評的《軍事指揮官張靈甫》之後的又一大作,內容主要探討國民政府為何在抗戰勝利後,在國力與聲望如日中天之際,如何在短短三年中輸掉了繼之而來的國共內戰。霍安治先生仍然秉承其史料蒐整豐富的傳統,對此一歷史事件提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解答。研讀完此書,或許您不見得全然認同霍安治的觀點,但本書必然會提供給您一個全新的視野與面向,去省思此一對近現代中國歷史發展具有關鍵影響作用的歷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