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本書是許履塵先生的第三本有關專利開發及布局的著作。履塵兄和我相似,在半導體技術研發的領域曾深耕數十年,在相關各領域多有深刻的經驗。他在IBM服務25年,擁有將近一千項的專利認證,並曾經榮獲十三次IBM年度最高科技榮譽獎(Corporate Technical Recognition Event, CTRE)。本書主要是將他多年來有關專利開發的實際經驗無私地同讀者分享,指導研發人員如何產出有價值的專利,使全球產業界、學術界、研究機構不但高度重視還必須採用,才能真正發展國家的知識經濟。
書中談到智慧財產的四大模組:構想層面、科技層面、法律層面、商業層面。回顧我自己在美國洛克威爾國際公司(Rockwell International)任職時,該公司對於專利的布局就極重視,對於每一項關鍵技術都要求工程師提出專利,否則不准公開發表。這對我個人是相當好的智財啟蒙教育。我當時在高速電子實驗室與研發團隊共同完成異質結雙極性高速電晶體(Heterojunction Bipolar Transistor, HBT)與其積體電路的研發與專利申請,並成功地將之量產。該技術在過去的二十年成為全球手機必備之發射器元件。此一深刻經驗使我深表同意專利必須同時要兼顧四個模組層面,極難以個人之力達成目的,在組織高層即應重視研發成果與專利資產,由上而下組織跨領域的團隊共同合作,才能達成。產學研各界如果要創造最有價值的基礎或核心專利,就必須如此而行。
我也同意書中所提之專利的原則與內容。例如他提出四項專利關鍵要素、(一)高素質的人才、(二)優良的創發環境、(三)完善的教育訓練、(四)把握黃金時機。要產出一項高價值的專利,此四項缺一不可。我相信讀者們閱讀此書,一定會被其內容所吸引。作者可說是博學多聞,娓娓道來充滿樂趣與不為人知專利背後的精采故事,讓讀者愛不釋手。本書同時在多處提出作者本身的獨到見解,譬如在書中提到許多傑出的發明與實際案例,每一則都深入淺出、引人入勝。特別在第一篇專利的構想層面,繼前兩本著作又再提出了十五項創新構想原則,都是經過作者長年淬鍊所得的,讓想申請專利卻不知從何下手的研發人員可以立即上手。作者表示本身既是藝術狂熱者,也是科技追隨者,書中所涉略的科技範疇與議題極廣,每一章節都值得深入反思。
交通大學在台復校六十年間,已經成為台灣主要的高教科研搖籃,尤其重視高品質的專利提案、申請、保護與運用。將有價值的研發成果申請為專利,再技術移轉給產業界,或是成立新創公司,是交大產學合作的一貫策略。學校過去也曾邀請履塵兄專題演講,以及在暑期成立專利進修班,培訓、傳授與分享創造發明的秘訣,參加的師生都覺得收穫良多。作為播撒創意的種子,履塵兄總是劍及履及,把他在IBM所學傾囊相授、貢獻給台灣。就如所述:他(小魚印魚)緊緊地圍繞在IBM(藍鯊)的四周,隨著藍鯊在蒼蒼的科技大海之中,遨遊了四分之一世紀。從IBM退休至今,在台灣親自投入顧問與人才培育之行列,以協助產學研發團隊提升其專利的品質。
目前台灣產學研各界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經濟持續衰退,政府經費不足,舉世競爭越加激烈。我們必須大幅度提升創新動能,更重視研發成果與智慧財產的品質與價值。相信此書不只是能幫助產學研各界的研發人員,對於智財法務人員、專利工程師、專利代利人、專利律師、行銷市場人員,以及有興趣了解專利的有志之士,不論是基層工程師或是高階主管,都可以站在履塵兄的肩膀上,看得更高,走得更遠,是以樂為之序。
國立交通大學校長
張懋中
序於 2016年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