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價93.00元
8			
折優惠:HK$74.4  | 
        
          | 
	          
                |  |  
                | 香港文學大系1919-1949: 戲劇卷 |  
                | 
 
                    
                      | |   |  |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 
 |  |  |  |
 
 | |  |  |  
                | 
 |  
                | 詳 細
 資
 料
 | 
 
 出版日期 | 
 2016年03月 | 
 
 
 
 語言版本 | 
 中文(繁) | 
 
 
 
 
 頁數 | 
 500 頁 | 
 
 
 
 
 版次 | 
 第 			1 版 | 
 
 
 
 
 裝幀 | 
 平裝 | 
 
 
 叢書/系列 | 
 香港文學大系1919-1949 | 
 
 
 |  
                | 
 |  
                | 分 類
 | [ 尚未分類 ] |  
                | 同 類
 書
 推
 薦
 |  |  
			  | 
 |  
                | 內 容
 簡
 介
 | 本書依據《中國新文學大系》體例,將1919-1949年間香港文學的代表作品按類別整理為11卷,另加一卷〈史料及索引卷〉,合共12卷,供讀者及研究人員了解這段期間的香港文學面貌,是了解上世紀上半葉香港文學發展的必備用書。
 
 
 
 本卷是對二十世紀上半葉香港戲劇的搜集與檢視,我們面對的第一個客觀現實是「香港戲劇遲來的西潮」問題。相對詩歌、散文、小說、評論等文類,相對中國內地上海、北京、南京、廣州等地方,香港現代戲劇遠遠落後,發表在香港報刊上與戲劇相關的文字,零星落索,但當時香港的粵劇創作極為蓬勃。此外,1949年以前香港戲劇的發展與中國現代歷史關係密切,所以南來文藝工作者的戲劇創作,某種意義來說亦可納入香港戲劇中。基於上述幾點,本書盡量收入下列作品:
 
 
 
 1. 在香港成長作者的創作
 
 2. 關於香港,或帶有香港想像、香港感情的創作
 
 3. 在特定文化史背景下在香港發生的創作(在香港寫、公演)。創作,是指原創的作品,內容不限、風格不限,但不包翻譯劇,例如本書收錄了兒童文學拓荒者黃慶雲的兒童劇,蕭紅執筆、為紀念魯迅逝世四周年的《中國魂》默劇,具代表性的粵劇《胡不歸》等。
 
 
 
 
 
 本書特色:
 
 
 
 (1) 本書編選原則、方法和體例嚴謹,除參考趙家璧主編的《中國新文學大系》(1917-1927)體例合編為12卷外,並盡量結合香港獨有的文學特色,兼具廣闊的包容性,亦與目前各地出版的各種文學大系的體例及規模相符,適合圖書館、各相關文學團體及研究機構典藏。
 
 
 
 (2) 本書編輯委員會、顧問團均為香港知名學者及作家,極具代表性。
 
 
 
 (3) 本書是研究香港文學的必備工具書。
 
 
 
 
 
 作者簡介:
 
 
 
 盧偉力,紐約市立大學戲劇博士。現任香港浸會大學電影學院副教授,戲劇藝術工作者、藝評人、詩人。講授及研究範圍包括劇本創作、中國電影歷史與美學、戲劇學、創意與創造力等。出版有詩集《我找》、《或者是偶然的遇合》,散文集《紐約筆記》、《找著•別的》、《寫作絮語》、隨筆《如來神掌藝術筆記》,劇本集《盧偉力劇作初集》,評論集《中國古典戲劇的悲情結構》、《香港舞台——作為文化論述的香港戲劇》、《品味戲劇——香港話劇團戲劇導賞集》、《舞蹈文字》、《當代香港戲劇藝術》等。盧教授也擔任香港藝術發展局委員、香港電台《講東講西》、《演藝風流》節目主持人。
 
 
 
 
 
 |  
                | 
 |  
                | 目 錄
 | 
 
 
 
 
 
 |  
                | 
 |  
                | 
 |  
                | 書 評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