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 定價217.00元
  • 8 折優惠:HK$17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對自己,也要學會放手:一位心理醫師的幸福處方箋 給總是愛擔心的你

對自己,也要學會放手:一位心理醫師的幸福處方箋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810490
崔明基
陳馨祈,黃璇
八方
2016年4月21日
100.00  元
HK$ 85  






ISBN:9789863810490
  • 叢書系列:the ONE
  • 規格:平裝 / 288頁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the ONE


  • 心理勵志 > 心理諮商/治療












    小事也怕失誤、害怕被別人討厭、

    老是擔心這個,憂心那個……

    擔心,已經成為一種習慣了嗎?





    前言

    「愛擔心」指數測驗



    第一階段? 了解自己 

    「為什麼我老是愛擔心?」



    有一種人,幾乎無法拒絕別人的請託

    連枝微末節的小事,都感到害怕與苦惱的人

    因各種負面情結而時常過度敏感的人

    經常沒來由地感到不安的人

    老是看別人臉色行事的人

    缺乏自信而情緒敏感的人

    被欲望控制的人



    第二階段 日常生活中的小小努力 

    「該用什麼來讓我腦袋裡的各種擔憂消失呢?」



    斬斷「老是愛擔心」的惡性循環

    撰寫以自己為主的情緒管理筆記

    用傾訴來消除秘密

    劃分出我是我,你是你的領域

    習慣性擔心,是可以被管理的

    必須改變現狀



    第三階段 下果斷的決心 

    「該怎麼做,我的心才不會動搖?」



    不要再繼續做無止境的確認了

    做出最好的選擇

    跳脫現在的處境

    偶爾當個壞人也無妨

    切斷與「憂心者」的往來

    慢慢轉動你的人生之輪



    第四階段 大步邁向堅強的自我

    「如何成為一個堅強的人?」



    犒賞自己的小禮物

    戰勝恐懼的堅強意志

    不要落入義務的陷阱中

    「普通」並不代表「不足」

    我們都需要真正的心靈同伴

    設立符合自己人生階段的目標

    人是在無意之中成長的



    附錄 管理擔心的情緒,撰寫「情緒日誌」

    參考文獻






    前言



      「我是精神科醫師。」



      聽到這句話,大部分人都會根據看過的電影或電視劇的印象,斷定我的患者一定是有難以啟齒的隱情或苦衷,進而對我的工作內容有所期待。人們會暗自想像:那些飽受兒時創傷煎熬的患者,在遇到我之後,就能以精彩的方法克服心理危機,並且百戰百勝。不過,在我的問診經驗中,最常拜訪精神科的患者卻不是這樣的人。



      事實上,最常出現在診間裡的,其實是苦於無止境的擔憂、腦中思緒持續暴走而導致失眠的人。說到折磨著這些患者的「擔憂」,追究其成因,不外乎是經濟困頓、自身或家人身染重病、飽受子女的氣、另一半或自己發生外遇等等,這些確切發生在日常之中的生活危機。如果無法及時消除問題所帶來的壓力,日積月累之後,這些人會深陷於「未來失去希望」的愁雲慘霧之中,無論在肉體上或者精神上,都因此深受折磨。



      撰寫本書的原因



      「擔憂」,對於精神層面有著各種影響,例如導致患者心情沉重、意志消沉和失眠,嚴重時還會演變為精神疾病──比如在遭受心理創傷後,當時的情境在心中揮之不去,直到現在還時常回想起來,而越是擔憂事件重演,拚命想要避開與情境相關的人事物,越是容易受到驚嚇,最後就演變成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簡稱PTSD);若是毫無來由、突如其來地心跳加速,加上呼吸困難,難過得像是要死去一般,就是演變為恐慌症;持續擔憂身體是否有健康上的問題,而會患上慮病症;為了忘卻煩憂而不斷喝酒,便可能患上酒精依賴症(又稱酒精成癮)等等。



      以上這些病症名稱都是一般去精神科時,醫師會下的診斷。當醫師掌握了患者症狀,就會針對罹患的病症開出對應的處方。但是從患者的立場來看,他們並不是為了聽醫師說「因為你得了這樣的病,所以我要開這些藥給你」才到醫院求診的;他們是因為內心持續不斷的恐懼,以及心中充滿揮之不去的悲觀想法,想找人談談心裡的煩惱,以減少擔憂、尋找對策,才會到醫院的。



      不過,話說回來,針對患者的擔憂提出意見及對策,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醫師並不是患者身邊的親友,沒辦法確切了解患者所處的複雜情境或人際關係。我個人對這個部分也曾感到困惑,而且在查閱相關的書籍及論文、參加了許多場相關議題的講座後,依然找不出解決方法。即使有相當多的書籍和研究論文談論到「不安」或「心理創傷」,令人不解的是,竟然幾乎找不到專為「過著擔憂生活」(介於不安與心理創傷之間)的人所寫的專文。



      因此,這本書不光是為了那些因停止不了的擔憂而感到煩惱、壓抑的人們所寫的,也是為了那群並非重度焦慮症患者,只想以智慧解決內心焦慮,找回平靜心靈的一般人而寫的。即使我提供的方法絕非一帖能立即除病的特效藥,我仍期許自己能寫出一本對每個人都有所助益的書。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