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身體記憶52講

身體記憶52講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3278078
蔣勳
遠流
2016年3月30日
113.00  元
HK$ 96.05  






ISBN:9789573278078
  • 叢書系列:綠蠹魚
  • 規格:平裝 / 296頁 / 13 x 19 x 1.75 cm / 普通級
    綠蠹魚


  • 心理勵志 > 個人成長 > 心靈成長












    「是身如燄,從渴愛生」,

    我們的身體如火燄,熾熱燃燒,渴望愛,渴望另一個身體依靠擁抱。





    新版序 是身如燄,從渴愛生

    前言 我身體的覺醒

    ?

    之一 此身難得

    身體記憶01:等待發芽的果核仁

    身體記憶02:母親的體溫

    身體記憶03:重量的承擔

    身體記憶04:找到平衡

    身體記憶05:節制速度

    身體記憶06:動作的紀律???

    身體記憶07:飛的渴望???????

    身體記憶08:超越限制

    ?

    之二 尋找自己的重心

    身體記憶09:充分呼吸

    身體記憶10:氣的流動

    身體記憶11:呼吸以沉澱雜質

    身體記憶12:向內領悟

    身體記憶13:像花般綻放

    身體記憶14:穩定生命的重心

    身體記憶15:旋轉的修行???????

    身體記憶16:尋找重心的極限

    ?

    之三? 包容與愛的起點

    身體記憶17:認識並珍愛己身

    身體記憶18:手的牽繫

    身體記憶19:掌心相對的喜悅

    身體記憶20:執子之手

    身體記憶21:擁抱,身體最深的渴望

    身體記憶22:傳遞體溫給荒涼之身

    身體記憶23:一切愛的起點

    身體記憶24:觸覺的細節

    ?

    之四? 摔跤和行走的功課

    身體記憶25:學步、進步

    身體記憶26:摔跤之後再站起來

    身體記憶27:直立,人的表徵

    身體記憶28:摔跤的心理功課

    身體記憶29:行走的節奏,生命的節拍

    身體記憶30:肢體的表情

    身體記憶31:豐富的行走

    身體記憶32:行走的習慣成為印記

    ?

    之五? 每一天的耕耘

    身體記憶33:心裡的結,身體的結

    身體記憶34:用身體感覺空間

    身體記憶35:用身體去勞動

    身體記憶36:與大自然同步感受

    身體記憶37:尋找極限,舞出極致

    身體記憶38:每一天耕耘身體

    身體記憶39:水平美與垂直美

    身體記憶40:時間與文化的印記

    身體記憶41:身體裡有一種嚮往

    身體記憶42:我一直在雕塑自己的身體

    身體記憶43:打掃精神之屋

    ?

    之六? 做自己的第一名

    身體記憶44:多一點擁抱和依靠

    身體記憶45:如樹伸張,每個身體都是美的

    身體記憶46:如馬馳騁,不和他人比較

    身體記憶47:解開糾纏,充分地活出自己

    身體記憶48:最美麗的禮物

    身體記憶49:人生似長河

    身體記憶50:枯木逢春

    身體記憶51:轉換生命速度

    身體記憶52:使生命圓滿





    新版序



    是身如燄,從渴愛生

    ?

      讀《維摩詰經》讀到「是身如燄,從渴愛生」,心中一驚。



      佛經許多關於身體的比喻,如「是身如聚沫,不可撮摩」,這個身體,像水中浮沫,稍一觸碰就破滅了。



      這個身體,像熾烈的火燄,燃燒,跳躍,嘯叫,渴望愛。因為渴望,炙熱燃燒,如火如燄,然而一無所得。



      儒家傳統很少談身體,對自己的身體一無所知,害怕身體,逃避身體,視身體如仇讎,會對生命有健康的見解嗎?



      小時候讀《孟子》,讀到「嫂溺,援之以手」,心裡充滿懷疑。



      嫂嫂掉到河裡,要淹死了,這時候還在討論:要不要伸出手去救。



      我們的身體要如此吝嗇嗎?



      我們的身體如此恐懼慾望嗎?



      我們不相信身體對生命的不忍遠遠大過男女的慾望嗎?



      我總想像著一個畫面,一名女子落水快要溺斃,濁流滾滾,岸上的男子驚慌,看著女子載浮載沉,心裡盤算:這是嫂嫂,可以伸手救援嗎?



      印度佛經討論身體,古代希臘哲學討論身體,東歐比「嫂溺,援之以手」有更多對身體的愛與敬重。



      我在儒家傳統的教育下長大,身體受到的約制多不自覺。



      到歐洲受教育,在不同的文化中衝擊比較,重新檢查自己身體的許多慣性,有機會一點一點地省視成長過程身體的記憶。



      這些很個人的記憶,在廣播節目中娓娓道來,講了五十二集,出版社的朋友覺得可以是許多人共同關心的問題,整理成為文字,成為這本小書。



      許多思考並無結論,只是提供一個反觀自身的索隱吧。



      「是身如燄,從渴愛生」,我們的身體如火燄,熾熱燃燒,渴望愛,渴望另一個身體依靠擁抱。



      我和大多數人一樣,還做著身體艱難的功課。

    ?

    二○一六年三月十一日 於池上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