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養生,長壽之道
古諺有云:「人生七十古來稀」;今人則說:「人生七十才開始」。
由於醫療科學的進步以及生活環境的改善,人的壽命越來越長。依內政部每十年公布一次的「國民生命表」來看,我國人口的平均年齡,八十年來計增加了約兩倍(從40.94歲增加到79.12歲),而且還在持續成長。此外,據傳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在經過對「全球人體素質和平均壽命」進行測定後,有可能將人一生的「年齡段」重新劃定為:0至十七歲為未成年人、十八至六十五歲為青年人、六十六至七十九歲為中年人、八十至九十九歲為老年人、一百歲以上為長壽老人。依此觀之,現在所謂的「老人」,與重新劃定後的「老人」,計產生了二、三十年的時間差,也就是人的「餘命」,將大幅加長。
高齡化社會,可說是全世界各國所面臨的新問題。依行政院經建會推估,我國於一九九三年進入高齡化社會,並將於二O一八年進入「高齡社會」、於二O二六年進入「超高齡社會」,屆時,每五個國民就有一個是「老人」。除此之外,根據統計,我國人口高齡化的速度,也位居各先進國家之冠,顯示我國很快就會成為「老人國」。
人口結構的快速老化,加上生育率逐年下降,就形成了社會問題。這個問題,影響的層面既深且遠,包括財政的負擔、經濟的發展、醫療體系的建構、福利政策的訂定、居住環境的改變等等,無一不受波及,因此值得正視。
如何讓「老人」活得健康、快樂、有尊嚴,並對社會持續做出貢獻;以及如何不讓老人過早成為家庭及社會的負擔,就成為政府及相關人士的共同責任。其中,「養生」則是每一個人都應追求的共同目標。
所謂「養生」,也就是依據人生命發展的規律,採取能夠保養身體、減少疾病、增進健康,以達延年益壽目的的一種作為;它包括精神的調養、飲食的調理、身體的鍛鍊、寒暑的調適等等。
南懷瑾說:修心養性的根本,無非這六個字:靜、緩、忍,讓、淡、平。這就是養生方法的一種。
由於養生極為重要,因此本人於二OO一年接辦台灣新生報後,即積極朝養生的方向轉型,並於二OO四年增闢「養生文化報」,每天以四個版的篇幅報導老人養生、健康維護、醫療保健以及休閒娛樂等資訊,希望在高齡社會快速來臨的時刻,對老人的醫療保健與養生盡一份心力。
鑒以大部分的人生病後,從求診、檢驗、投藥到痊癒,總要花費很長的時間摸索,並在摸索的過程中受盡各種折騰;也鑒以每人的體質不一(寒與熱等)、病情不同(虛與實等)、藥性有別(煎與煮、錠與粉等);為使讀者能對各種疾病的病情以及用藥有所依循,本人特請深諳醫學常識的資深媒體人董益慶君開闢一個名為「疑難雜症治癒談」的專欄,讓疑難雜症的患者能透過這個專欄,把自己摸索治療的經過報導出來,藉供讀者參考,並避免有同樣病症的人重蹈摸索的覆轍。此專欄於二OO四年開闢後,即引起廣泛的重視,前後連載長達十年。
由於許多讀者到報社蒐集剪報時,都建議報社出單行本,以使他們能典藏備用;為此,董君乃於二O一四年將其中一部分資料整理後,輯印成書,取名《醫生不會告訴你的疑難雜症小偏方》。詎料,此書出版後,市場反應亦極熱烈,不少人並透過出版社,希望能擁有「疑難雜症治癒談」的完整資料,以備不時之需。為了滿足讀者此一需求,董君乃又選擇另一部分與日常生活較有關係的資料,再度輯印成書,取名《日常小偏方》,希望能幫助更多的讀者。
偏方之所以能在我國流傳五千餘年,必然有其存在的道理;而大陸女科學家屠呦呦以「青蒿素」獲得諾貝爾醫學獎後,又進一步證明了「中醫藥」在醫學及藥理上的地位;此外,屠呦呦在提煉青蒿素時,先以傳統「水煎」的方式測試失敗,後受「肘後備急方」一書的啟發,改以「絞汁」的方式試驗,才使得對鼠瘧原蟲抑制率從百分之六十八提高到百分之百,卒而榮獲諾貝爾醫學獎的殊榮。這除了驗證中醫藥的效果外,也說明了不同的藥材和不同的提煉方式,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唯有依據不同的病情選擇不同的藥材及治療方式,才能達到治療的效果,這也就是所謂「對症下藥」的道理。而這個道理,正與當初開闢「疑難雜症治癒談」的想法與動機是一致的。值此董君結輯出書之際,特將當初開闢「疑難雜症治癒談」的動機與目的作一說明,爰為之序。
台灣新生報董事長 詹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