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秘密花園
定價93.00元
8
折優惠:
HK$74.4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解答人生艱難問題的簡單智慧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5852702
蘿蕊.德絲坎
藍曉鹿
晶冠出版社
2016年3月22日
107.00 元
HK$ 90.95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5852702
叢書系列:
UPWARD
規格:平裝 / 288頁 / 25k正
UPWARD
分
類
[ 尚未分類 ]
同
類
書
推
薦
內
容
簡
介
你準備好做自己了嗎?
以自身出發,找到最適合自己走的人生路,
探索生活的無限可能!
目
錄
序
痛苦
意義
改變
命運
快樂
愛
金錢
可能性
把握生活
感謝
序
序
二○○七年三月西南偏南電影互動媒體暨音樂節上,推特爆紅,有六萬條推特在問下面這個問題:「你正在做什麼?」那時我想,要我開推特,可能比讓我把器官拿到eBay拍賣機率還要低吧。我看不出分享我現在正在做什麼,會有什麼商機。為什麼我要擴大我的朋友圈,讓陌生人都知道我的日常瑣事?我想假如我真的成為推特族,我的朋友會被我過多的訊息煩死,當我見到他們的時候,他們已經知道我在上午十點的時候去了某家餐廳,中午的時候練了瑜珈,下午四點時認真考慮了一下想把瀏海剪短的事。如果每一點小事都用數位細瑣追蹤,我會無法痛快過生活。而且如果哪天我真的也用網際網路來分享我的生活瑣事,我要問的問題一定遠比「你正在做什麼」要有趣得多。
直到二○○八年,我才認識到我當初的想法多膚淺。我問我自己正在做什麼?我當時在幾個網站寫文章,但是那些文章對我個人來說沒什麼意義。在經過多年的跌倒翻滾之後,我一次進步一點點,只想從自我厭惡的壓抑感中慢慢走出來,整個過程緩慢得好像人類進化史要在我個人身上重演一回。我費盡心機想做得更好一點,但是感覺卻一點也沒變好。我沉溺在一堆精神層面的文獻和勵志書中,希望從外面的世界找到答案。但我仍無法過期待的生活,不但沒有受到內在指引,也缺乏熱情助燃。
經過長期執著於「我是誰」的思考之後,我試著把思考焦點放在「我正在做什麼」上,然後立即感覺到一種力量。我猛然領悟到,或許推特並沒有我想像的那樣膚淺。就像一塊豆腐,本身或許沒什麼味道,端看你放什麼去調味,我可以依照我的喜好去烹調。這就是推特的好處:每一推都可以提出一個問題,如果問得有理,答得就自然精彩。問一問哪些事形塑了我們的生活,探討潛在的解決方案,這是值得一推再推的。
◎看似答案很多,中肯的卻在少數
關於人生,我有許多疑問:如何讓一個人快樂?怎樣的人生才有意義?如果一個錯誤的決定,或者一件沮喪的事,讓你萬念俱灰,這時該怎樣走出陰霾?如何讓自己走出舒適圈,去實現夢想?在一個充滿了不確定的世界中,要如何尋求一種安心的感覺?問題的清單可以一直列下去。
不管我們信什麼宗教,不管我們持什麼政見,不管出生在什麼家庭,我們在哪裡紮下了生命的根,上述問題都避免不了。而且撇開我們的差異,有些問題是共同的。這些問題的答案決定了我們成為怎樣的人。有些答案看似飽含智慧,但是卻無法落實到行為上;有些答案看似平庸,但卻讓我們在環境中有所得;另有一些看似真理,卻在我們運用於生活中時,發現其中的脆弱。
◎找到最適合自己走的人生路
事實上一個大哉問,很少能有一個具體答案,大多因人而異。依照蘇格拉底的話來說,接受這一點是開啟大智慧之始。世上有那麼多我們不知道、不了解也無法預測的事,但如果我們學會傾聽自己的聲音,不再只是周遭的聲音,並開放心胸、關注當下,答案就會清楚呈現。是的,我說真的。答案就是要尋找到快樂,想與人產生連接,想過得充實,免於壓力,方法有許多種。如果沒找到答案就是沒答案,如果找到很多,人生就有很多答案。
我的網站就是從這個念頭開始的,探索人生的不同可能,然後從中學習,找到最適合自己走的人生路。
人們說,我們在教別人的,往往就是我們自己最需要學會的。我開始用@tinybuddha帳號在推特上每天發文的時候,問的都是困擾我自己的問題。我希望推文可以帶走我的焦慮和壓力,多年來它們跟著我,依附在我的身上,有如芒刺在背。我看了很多書,手上隨時拿著螢光筆,希望可以找到一條真理讓我活在當下,因為我花許多時間執著於過去,擔憂未來。有一陣子,我甚至覺得「活在當下」和聖誕老公公、美國夢,還有免費的午餐一樣,是一種填鴨式的夢想。
經過這樣一天一則簡單分享,幾年累積下來,推特上也有了數千名追蹤者(現在已經超過二十萬),我開始重新思考「我在做什麼」。我只是在重複經典格言嗎?還是在重複的過程中,做了一些什麼呢?
我想可能有很多人與我一樣,坐在電腦前,對於回答「正在做什麼」的問題時,感到非常自豪。但是一個激勵人心的問題,未必會引發一個積極的行為,特別是在一個資訊氾濫的年代,而我們要花許多精力在專業上的時候。我們狼吞虎嚥了許多名言佳句,但是他人太多的諫勸反而讓我們失去了自己選擇判斷的能力。
因而我在二○○九年九月開創了TinyBuddha.com網站,這樣每一位網友只要願意,都可以留言,或者說一說自己的故事。然後,我看到這個由一個人建立起來的社群,一天天壯大,大到超出我的想像(三百萬瀏覽人次,臉書上有一萬五千個粉絲,二十萬個推特好友),這些不同年紀、不同背景、處在世界不同角落的網友們對於人生同樣有不確定的感覺,且同樣要在不確定中活出美好來,於是逐漸成為一個共同學習、分享經驗的團體。
我因此想到這本書的形式。先丟出一個有趣提問,再用傳統智慧,或是群眾智慧,找出每天該怎麼做的答案。
◎這本書可以帶給你什麼
我開始在推特上問一些人生的大問題,想要把集體智慧刊印成書,結果收到數千條回應。我研究這些回應時,赫然發現它們顯然分處於幾個大類別。有時候,還會出現無法歸類的奇特答案。
我並沒有把這些回應硬要納入任何框架中,而是以這些回應為主體,TinyBuddha網站的朋友們決定了網站的內容,他們的洞見也成為本書的主要脈絡。因為有很多回應是類似的,所以我就挑選出具有代表意義的幾則,然後再從記憶庫中尋找,看看哪些可以擴充我的個人經驗,之後再分出章節。
這本書的每一章都列出了一些小撇步和練習,方便讀者把書中觀念運用在生活上。好些作者會在書上說:「我知道你向來光說不練,但是以下幾步請一定要遵照執行」,但我就是那個即便看到這句話,也不會動手動腳的讀者。我倒是想給讀者另一個建議,那就是把有用的建議用色筆畫出來,等下回遇見類似情形時,再翻開書來照著做也不遲。
我對流行話,新生代的用語,並不十分熱衷,只能盡量讓書寫貼近時下。
最近我在網路上讀到一篇文章,是關於如何行銷的。作者說,最好的行銷就是把商品定位為「神奇子彈」,為從前未完成的事,找出一個辦法去完成,或者找出一個終極答案。比方說減肥、做件有意義的事、找到人生的快樂。他舉出一些例證,證實我們常常樂意花錢買些看似快速卻無用的東西,卻不願花時間和努力去執行確實有效的方法。儘管這一說有點道理,但我還是要直言,本書不是一顆神奇子彈。
◎自己的選擇才是最重要的
我並不打算給你一個標準答案。本書綜合了科學、心理學和社會學的研究報告,想要傳達的訊息很簡單——那就是不管在任何環境之下,都要活在當下、過得快樂,且保持心境平和。
分享我個人的經歷好比裸著身體在前院翻筋斗。故事雖然簡短,卻很坦誠。秉持著誠實的態度,我也要聲明,本人並不是智慧生活女王。當我一發現會造成讀者誤解的時候,便會立即加以說明,強調自己是一個凡人,且智慧乃是一輩子要去追尋之物。我並不是一個坐在諮商室裡的心理醫師,也不是要搞生涯規劃的世界級講師,而是一個從自己的低潮中走出來的素人,窩在從網站買來的二手沙發上,一邊註冊了推特帳號,一邊設立了一個希望給他人帶來幫助的網站。我只是想真誠地對讀者說,我們可以透過學習,透過理性,做出對的選擇。
讀者可以發現,我從來不問與宗教直接相關的問題,因為我怕這樣的問題引來大家的爭議;你也會發現文字中沒有縮寫字,或者表情符號,這是為了方便閱讀的關係,在引用推友推文時,我修改了錯字;最後一點,書本也沒有像網站那樣,以我自擬的大標題開始,因為我希望這本書能把大家的觀點都呈現出來。
我希望讀者看到本書,不再覺得自己是孤單一個人。不管你現在遇見了怎樣的問題,其他角落的某個人也可能因為同樣的問題困擾著,而且他與你的距離比你想像的近。如果你能把正在經歷的情緒抒發在網頁上,就會發現無數同樣的感受、問題、觀察和結論都會湧現出來。
正是這些問題把我們聯繫在一起。剩下的就看你我,如何找出問題的答案,讓我們的人生更加精采。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