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說明
本書以遊記形式展現近代社會的變遷和人物命運的沉浮。大部分篇什,起自於二三十年前的初次探訪,和以後持續不斷的追蹤考察,是一份作者的思考和記錄。這次重版,我對部分文字和圖片做了修訂和調整。但主體部分,依然保留原貌。
?
晚清的政局人物,北京的城市發展,是縈繞我心頭的持久課題,常寫常新。許多在當時人們習以為常的共識,到了後來,卻成為需要考證尋覓的疑問,這也正是史家的樂趣和使命。比如北海大橋東西兩側,從清末到1950年代,人們記憶中的兩座牌坊,「玉蝀」在東,「金鰲」在西。但是,《清乾隆內府繪製京城全圖》所刊載的牌樓位置恰好相反,這使得本書在修訂插圖的時候頗費思量。又如,我在1988年初次到賢良寺西跨院探訪李鴻章舊居時,金魚胡同、校尉胡同一帶還是連綿的舊城老院子,而現在,除了校尉胡同小學還繼續存在之外,四周都聳起現代化的商場、寫字樓、公寓、酒店,毫不理會環境保護主義者的抗議。回想2005年本書交稿之時,我曾同責任編輯孫曉林女士在宣外菜市口一帶,走訪正在拆除的老舊胡同,這裡是曾國藩、龔自珍、李鴻藻、張佩綸、康有為、譚嗣同曾經居住和活動的地區。而現在,僅過去十年,新的商業活動和利潤追求,早已將歷史的遺存全面抹去了。在這樣的情況下,持續的文字、圖片和視頻記錄就顯得尤為寶貴。
?
對於歷史細節的考證和復原,是史學研究永無盡頭的任務和挑戰。「江湖夜雨十年燈」,一切甘苦和樂趣,我與讀者共同分享。
?
感謝袁俊為我重新繪製了書中的地圖。
?
2015年6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