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電影封面版)
  • 定價127.00元
  • 8 折優惠:HK$101.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2015飲食文選

2015飲食文選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5813765
焦桐
二魚文化
2016年3月11日
107.00  元
HK$ 90.95  






ISBN:9789865813765
  • 叢書系列:人文工程系列
  • 規格:平裝 / 288頁 / 25k正
    人文工程系列


  • 文學小說 > 華文創作 > 散文












    真正的美食家難為。

    要講話誠實、要味覺靈巧、要心靈敏銳……





    編選序 品嘗人生百態的滋味

    ?

    【故事】

    陳柔縉? 咖哩飄香臺灣

    謝其濬? 京都三碗茶

    王浩一? 旅食朴子

    歐銀釧? 黃蝶翠谷的養蜂人

    林嘉翔? 捨命吃河豚

    ?

    【農漁牧】


    廖鴻基? 魷魚灘

    蔡逸君? 米

    蘇之涵? 三代人與農的關係

    ?

    【廚房】

    陳淑瑤? 冰箱

    韓良憶? 召喚秋天

    王定國? 秋夜煮粥

    ??????? ???????????????????????????????

    【食品安全】

    鄭培凱? 毒不死

    吳晟??? 溪州尚水米─水田濕地復育計畫??????? ?????????????????????????

    ?

    【蔬果】

    周芬娜? 山苦瓜

    尉任之? 石榴的顏色

    方秋停? 細數金針花

    ?

    【飲料】


    李凱珺? 臺茶八號

    周芬伶? 茗仙子

    侯力元? 大正夢幻

    ?

    【品味】

    高自芬? 秋天午后的大閘蟹

    鄧榮坤? 食客

    楊? 明? 粽子和蘇東坡

    朱天衣? 味覺的烙印

    林蔚昀? 鹽

    林明德? 鍾肇政先生的私房菜

    ?

    【回味】


    田運良? 吃喝食飲教我的事

    黃錦樹? 鹹?

    韓良露? 清心苦味

    謝昭華? 午餐

    李敏勇? 清明之憶,潤餅之味

    賴鈺婷? 煮糜

    呂政達? 粉腸阿嬤

    吳鈞堯? 味

    達瑞??? 湯

    向蒔??? 瓜子

    劉梓潔? 生魚片與啤酒

    心岱??? 不屈不撓的燉鴨

    ?

    【論述】

    朱國珍? 論飲食文學

    莊祖宜? 吃貨的節食計畫

    焦桐??? 論美食家

    陳俊旭? 幫豬油平反吧

    ?

    【詩】

    渡也??? 六十二歲的咖啡

    陳克華? 香草冰淇淋天空下

    林煥彰? 我喜歡,燙——給一杯咖啡

    鯨向海? 饕餮者

    林梵??? 府城小吃

    侯吉諒? 茶席餘味

    ?

    【小說】


    田威寧? 秋刀魚之味

    駱以軍? 唐僧肉





    編選序?? ?



    品嘗人生百態的滋味 洪珊慧


     

      飲食是日常情事,飲食文學著眼於以食物書寫記憶裡的味道、親情的滋味、生活中的情感交流、個人飲食經驗與審美感受、以及各種飲食�食物的源起與文化遞變的論述。不同於一般單純介紹美食的文字,飲食文學透過書寫飲食�食物,更加深刻地訴說情感、時間與食物之間的故事。在味蕾與記憶的跳動之間,透過文字將飲食的美好、過往的記憶以及歷史典故,記錄下來。



      年度飲食文選自2007年開始,精選在臺灣發表的飲食書寫作品,至今已有8本選集。展望臺灣的飲食書寫,益發繁花盛放,蓬勃發展。因此,今年的飲食文選希望能包含多元題材,擴大飲食書寫的範疇與版圖。選集中,歸於同類主題的文章,依照先後發表時間排列。其中,或有同一主題不同作者分述的情形,是刻意以此作為兩兩對照,反映不同的人品嘗同一食物之後產生的不同感受與思考的微妙差異。一種飲食,百般滋味。



      食物有時是想念的媒介�傳遞,透過吃喝 �飲食的過程,我們咀嚼著過往美好或傷悲的記憶。黃錦樹的〈鹹?〉,從馬來西亞膠園裡的母親和祖母常煮食的鹹?,追溯年少的記憶和先祖的流離身世,黃錦樹堅持文字採用「鹹?」 (讀音Kiam pn?g),替代在廈門、泉州餐館菜單上常見到的「咸飯」二字,其中存在著(現時)書寫形式與(記憶)食物原味的辯證。王定國〈秋夜煮粥〉寫妻生病照料的過程,末段書寫飲食的文字深情動人,彷彿為夫妻之間的情感注入一股獨有的專注,兩人的情感,如同煮粥的過程,需要細心與時間的看顧。此段文字深具飲食書寫代表性。



      告別世紀末不過十數載,回顧臺灣頻頻發生重大的食品安全事件,不免讓人心驚。例如2004年爆發重組牛肉事件、2005年毒鴨蛋事件、2006年石斑魚驗出致癌物質孔雀石綠、2007年鱒魚養殖場使用「氯黴素」禁藥、2008年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2009年戴奧辛毒鴨、2010年豆類製品含超標防腐劑苯甲酸、以及2011年塑化劑汙染食品。到了2013年後,層出不窮的順丁烯二酸毒澱粉、香精麵包、劣質米混充優質米、大統油品混油、添加「銅葉綠素」事件、以及頂新集團使用強冠餿水油等。在2015年一年內,竟發生了近30件的食安事件,例如豆腐乳驗出工業染劑二甲基黃,胡椒粉、胡椒鹽、辣椒粉等摻入工業用碳酸鎂,豆芽菜浸泡工業用漂白劑,潤餅皮添加工業漂白劑「吊白塊」,茶飲連鎖店的茶葉農藥超標……等等,食安風暴引發了全民不安,美食寶島蒙上陰影,我們不禁自問,臺灣究竟怎麼了?鄭培凱〈毒不死〉抨擊接二連三的食安風暴,自嘲「聽專家的,也許毒不死」。吳晟〈溪州尚水米─水田濕地復育計畫〉,敘述溪州農鄉的「水田濕地復育計畫」,溪州尚水農產公司推動友善土地的生活價值觀,人們從自己耕種的土地開始,拒絕化肥與農藥,推動合乎自然倫理的飲食選擇。



      此次飲食文選同時收錄韓良露、韓良憶姊妹的文章,但卻是絕響了。〈清心苦味〉是生命頓悟的味道,也使人想起韓良露溫暖的人和笑;〈召喚秋天〉裡,韓良憶以秋食召喚秋天,以養生飲膳分饗讀者。



      今年的飲食文選新增「論述」一類,收錄四篇文章。朱國珍談論她為何創作飲食文學。陳俊旭醫師揭露過往美國研究操弄實驗報告,誤導消費者對飽和脂肪食用量與心腦血管疾病關聯的認知,提出健康食用豬油的注意事項。身為廚師和飲食作家的莊祖宜難免多吃,她擬出自創的節食法,傾聽身體真正想要品嘗的食物,不特意節食,也不暴飲暴食,而是舒服至上的節食原則。布里亞.薩瓦蘭(Jean Anthelme Brillat-Savarin)曾說,有些人天生就缺少精細的器官感知與高度的集中力,這些是當不了美食家的人。焦桐〈論美食家〉一文,提及美食家並非資訊提供者,也不是大胃王,更非誇耀吃過昂貴食品或怪東西者,真正的美食家應具有敏銳的心靈,和深厚的人文涵養,如蘇東坡、陸游、李漁、袁枚、朱彝尊……等人。繼《暴食江湖》20篇散文篇名皆以「論」開頭,〈論美食家〉為臺灣飲食論述,再添精彩一章。



      自2014年,飲食文選新增加詩、小說項目,試圖擴展讀者對於飲食文學關注的向度。今年選文中,飲食詩部分,渡也和林煥彰同以咖啡借題發揮,而侯吉諒〈茶席餘味〉以茶借喻。鯨向海〈饕餮者〉以各式食物戲耍人生,陳克華〈香草冰淇淋天空下〉以食物穿引情慾。林梵〈府城小吃〉直說「味道是頑強的記憶」,我十分同意,想起就讀清大研究所時,修習林瑞明教授(林梵)的課,開啟我對臺灣文學史的認識,期末林老師帶領同學進行田野調查與文學地景考察,途經臺南,臨時打電話邀約呂興昌教授出來,帶著我們在臺南市區的大街小巷穿梭,領略古都多采多姿的文化與小吃,有幸同享了在地臺南人的祕密美食地圖。



      飲食小說方面,田威寧〈秋刀魚之味〉書寫「我」十三歲那年因故輟學,跟著父親和姊姊賣小吃的往事,對面海產店廚師的妻子常常招待姊妹吃烤秋刀魚,秋刀魚魚腸略帶苦味,廚師妻子告訴她,那是「大人的味道」。事隔廿多年,當「我」再次嚐到秋刀魚時,人生的苦澀早已嚐遍。小津安二郎執導的最後一部電影作品正是《秋刀魚之味》,導演遭逢母親去世時在日記中寫下:「山谷中春天已至,櫻桃花開如雲;但是這裏,凝滯的目光,秋刀魚的滋味──花兒也憂鬱,清酒的味道也變得苦澀」。人生的滋味,似乎總是帶著苦澀。《西遊記》妖怪爭吃唐僧肉,駱以軍的〈唐僧肉〉則另有一番演繹,文中以豬八戒自述,有次師徒被困多日挨餓,師父慈悲割下股肉煮成肉湯讓徒兒分食,豬八戒成了世界真正吃過唐僧肉的人,從此這隻「豬」八戒想像著各種關於「唐僧肉」的料理方式,「我腦海裡出現各式各樣的蒸屜,砂鍋,烤肉架,甚至醃肉用的陶甕……,粉蒸的,窯烤的,五分熟只煎上下兩面,或做成火腿或風硝肉?還是用嫩筍煨爛它,或就最民間用滷的?」亦是妙不可言。



      感謝這些作家,為臺灣文學留下了生活記憶的點點滴滴以及深刻動人的飲食風景,讓我們藉以品嘗人生百態的萬種滋味。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