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魔法森林(《秘密花園》第二集,中文版獨家附贈32頁練習本)
定價93.00元
8
折優惠:
HK$74.4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麥當勞為什麼會失敗?:麥當勞為什麼放棄核心價值,自願走向衰微?面對獲利、危機與初衷,企業應當如何取捨?麥當勞的選擇,又帶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示?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9278003
小川孔輔
謝佳玲
好優文化
2016年3月03日
117.00 元
HK$ 99.45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9278003
叢書系列:
view
規格:平裝 / 280頁 / 25k正
view
分
類
商業理財
>
傳記
>
企業傳記
同
類
書
推
薦
慢飆股台積電的啟示錄:發現一流企業的長相和深度投資價值(全新增訂版)
紐約時報:從美國權威大報看新聞處理現場
利他的力量:鄭崇華的初心與台達經營哲學
矽說台灣:台灣半導體產業傳奇
玩得好!樂高商業冒險之旅:樂高唯一授權傳記,百年品牌用小玩具激發全世界想像力
內
容
簡
介
當短期持有股票的股東想賺更多錢,
企業價值還重要嗎?
目
錄
前言
第1章?? ?迷走中的麥當勞
(1)搖搖欲墜的外食龍頭
(2)日本麥當勞在2012年的夏天變了調
(3)一張曲線圖出現巧妙的一致性
第2章?? ?麥當勞是怎麼誕生,又如何成為世界級外食連鎖店龍頭的呢?
(1)?? ?麥當勞究竟是怎麼誕生的呢?
(2)日本麥當勞的誕生(1971年∼1984年)
(3)藤田時期麥當勞的策略轉換
第3章?? ?麥當勞的經營模式
(1)兩套引擎:二個事業體
(2)策略轉換的評價
(3)藤田時期麥當勞的開始凋零
第4章?? ?原田時代麥當勞的經營改革
(1)以日本麥當勞CEO的身分華麗登場
(2)簡單的二個基本策略
(3)商品與價格「交互投入的策略」
(4)二位經營者:管理風格南轅北轍
第5章?? ?原田時代麥當勞的策略轉換
(1)行銷策略的成功
(2)來自美國總公司的壓力
(3)霍夫曼與原田的店舖轉賣策略
(4)區域連鎖加盟契約的更新
第6章?? ?噩夢般的3年,顧客都跑到哪裡去了啊?!
(1)變調:原田式經營手法遇到瓶頸
(2)漂泊中的麥當勞難民
(3)麥當勞的顧客滿意度
(4)麥當勞的顧客究竟都跑到哪裡去了?
(5)與便利超商之間的競爭
(6)是誰搞垮了麥當勞?
第7章?? ?麥當勞到底還有沒有未來?
(1)麥當勞到底怎麼了?
(2)策略轉換後第8年的經營危機
(3)苦戰中的美國麥當勞
(4)搞垮麥當勞的真凶
結語
參考文獻
註
序
前言
「是的!我們知道了!」
走廊那頭,傳來戰戰兢兢的聲音。
只見日本麥當勞的七、八位幹部,個個站得直挺挺,一動也不動地圍著原田泳幸社長,正在召開緊急會議。那股緊張肅穆的氣氛,連在附近的我們都感受到了。
我忘也忘不了,時間是二○○八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的十五點五○分,地點就位在千代田區法政大學經營研究所的六樓。活動前接到他們社長室打來的電話,拜託我們說:「社長在研討會開始前想跟幹部們開個會,不知道可不可以跟你們借間教室來用?」
但不巧,當天小教室全都有人要上課,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只能提供研究室前的一個小房間讓他們開會。
那天,是我第一次跟原田社長見面。
在這場由日本購物中心協會所主辦的研討會中,推薦原田社長出席並擔任講師的,正是負責統籌研討會,同時也是主持人的我。講座的主題,大致上是有關「麥當勞的成長策略、新品牌或新商品的開發,以及區隔化策略」等。當初會拜託原田社長擔任講師,其實是有特別的原因的。
二○○一年十二月,我在流通專門誌『連鎖店的瓶頸』(DIAMOND–FRIEDMAN出版社)中,發表了一篇名為「飲食將從『速食』走入『慢食』的時代,談贏家麥當勞的成長隱憂」的文章(撰寫時間是二○○一年三月,也就是在日本麥當勞的股票掛牌上市前)。而文章的內容大概是這樣的:
「(二○○○年當時)改走折扣路線後的麥當勞,乍看之下或許成功,但事實上,麥當勞的經營方式,早已跟不上時代的潮流,再這樣繼續下去,麥當勞的顧客將流失殆盡。再者,麥當勞現在所面臨的『五大瓶頸』,也極有可能在未來,成為自己事業上的致命傷。對於經營環境的改變以及食安問題等,麥當勞如果無法認真去面對與解決,未來的事業將岌岌可危。」
不出我所料,麥當勞的業績開始急速下滑。隔年便出現一九七三年以來最大的虧損,二○○三年時,日本麥當勞的創辦人藤田田,更為了對自己的經營不善負責,而毅然決然辭去所有的職務。
話雖如此,就在二○○四年美國麥當勞總公司,去外面挖角原田過來擔任社長後不久,原以為會長期低迷不振的漢堡業業績,突然起死回生,急速復甦了起來。這跟我原本預期的完全不同,心想:「為什麼麥當勞能從谷底攀升,呈現V字回復呢?好想知道原因喔!」;這才特別企劃了講座,邀請原田社長來演講。
小房間的會議結束,晚上六點半原田社長便到一樓的演講室,展開他的演說。講演的內容,是以將在本書第四章中登場的「刺激業績回復的戰略」為主。平常工作繁忙,看似沒有太多心力去做準備的原田社長,講起話來言之成理,「感覺就像是費心構思去寫了劇本般的精采」,讓人佩服不已。
當時演講內容的一部分,在三年後的二○一一年時,被『日經商業』雜誌,以「日本麥當勞之原田泳幸的經營教室」為題,連載在雜誌中。二○一三年時,這些連載過的文章,更被集結成本書經常援用的『決定成功與否的經營「順序」』(日經BP出版社)一書。
原田社長讓麥當勞起死回生的經營手腕確實令人敬佩,不過,聽完講演後,不知為何,還是給人一種不對勁的感覺。因為,二○○四年後那四年的表現(如:增加了約一千億日圓的業績,及讓事業由虧轉盈等)固然亮眼,但我還是不免懷疑,這些被原田社長稱之為「戰略」的東西,難道不會只是短時間內的「因應對策」而已嗎?再者,原田社長所提出的這些行銷策略,雖然確實讓麥當勞的業績得到改善,但對於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所提及的「中長期課題」,卻並未提出根本的解決之道。
具體來說,我認為漢堡業只要無法克服(一)日圓貶值的劣勢、(二)高齡化社會的來臨、(三)飲食文化的回歸和風、(四)缺乏後繼經營者,以及(五)確保自己仍能保有優質且價格低廉的勞工等五大課題,將來就必然得面對嚴峻的考驗。
釋出直營店,轉為連鎖加盟的經營方式,這個看似釜底抽薪的根本解決之道,卻可能為公司的將來留下禍根,在我看來,其實也是場極為危險的賭注。
另一個讓人覺得很不對勁的地方就是,相較於對麥當勞這個品牌,「眼中閃耀著熱情」的年輕學生們;麥當勞自己的幹部及員工們,對於眼前原田社長的演說,卻是聽得「戰戰兢兢」,二者顯然有很大的差別。
自二○○一年以來,我一直都會要求研討會的學生們去讀「贏家麥當勞的盲點」,也會以「麥當勞究竟還有沒有未來?」為題,跟學生們進行討論。我一貫的主張就是,只要麥當勞無法解決我先前提到的那五大課題,將來的路走起來就會無比艱辛。
話雖如此,討論時會贊成我的主張,也就是跟我一樣覺得「麥當勞的未來是黑暗的」的學生,總是少得可憐,甚至連二○○三年三月(二○○二年十二月期決算),日本麥當勞出現一九七三年以來最嚴重的虧損時,學生幾乎還是一面倒地(二十七人中有二十五人)支持麥當勞,認為「儘管如此,麥當勞還是永遠不會倒的啦」,讓我輸得一敗塗地。
能有如此穩固而死忠的顧客群,麥當勞在經營上確實很有一套,自然也不是隨隨便便就會消失不見的,不過,我一直以為,麥當勞如果還用現在的模式繼續經營,長時間下來,事業版圖一定會走樣,面臨空前絕後的危機。
撰寫本書的目的與撰寫時的限制
撰寫本書的目的,是為了要解答那兩項讓人覺得不對勁之處。
在剛剛所提到那場演講後的六年間(二○○九到二○一四年),我重複進行了多次的實地考察,也努力蒐集了很多的調查資料,更了解到許多的事實真相。從這個角度來看,本書也可算是一份詳細分析原田時代,麥當勞的施策方向與施行結果的報告書。
我在撰寫本書之際,給自己訂了三項限制。
第一項是,不刻意去採訪當時還跟麥當勞有關係的相關人員。這麼做是為了要避免進行採訪,有可能會產生的偏頗。比方說,如果我跟原田社長或麥當勞的宣傳單位表示,我想要針對他們公司的經營策略或相關事實等進行採訪。那麼,一旦對方接受了採訪,我在撰寫本書時,勢必會因為要顧及受訪者的感受與立場,而無法暢所欲言。話雖如此,還是有些例外的情況。像我為了要確認一些跟策略變動有關的事情,就從幾位不願具名的麥當勞資深員工處,打聽了不少的情報。
第二項是,撰文時所需的情報,只能從一般公開的資料或檔案去取得。因為我認為由每個人都拿得到的資料或檔案,去分析日本麥當勞這間公司管理的好壞,對分析者來說,是個不錯的挑戰,所以,我在撰寫本書時,都會多方利用該公司所發表的宣傳資料(含官網的介紹)、事業報告書(有價證券報告書)、兩份公司回顧史(『日本麥當勞二十年來的優勝劣敗』、『挑戰精神(Challenging Sprits)一九七一到二○○一年:日本麥當勞三十周年紀念誌30th anniversary』)、報章雜誌的文章,以及日本版顧客滿意度指數(JCSI)等各種調查報告書。
第三項是,在探討麥當勞相關議題時,有關「倫理層面的問題」,將不會成為本書主要的論述重點。比方說,像艾瑞克•西洛瑟(Eric Schlosser)所著的『速食共和國—速食的黑暗面(Fast Food Nation: The Dark Side of the All-American Meal)』(天下雜誌二○○二年出版,陳琇玲譯)般,從食品安全及速食對人體健康或肥胖等的影響為切入點,來進行批判的作法,本書都將不會採用。我只會非常單純地,從「管理上的成敗」這點,來討論麥當勞的經營。
綜上所述,大家應該可以知道,我在撰寫本書時,給自己訂了相當多的限制,至於這個做法是否可行,就請各位讀者自己做判斷囉!首先,第一章,就從日本麥當勞的現狀開始寫起。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