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遲來的真實報導
人們一提起新加坡,必定會提到李光耀。新加坡與李光耀雖不能畫成等號,但若無李光耀,大概新加坡亦不會有今天的繁榮與富足,這個結論,相信世人都會同意的。
李光耀年輕時成長於日本統治新加坡以迄戰後新加坡做為英國自治領時期,由於立志從政,因而後來有一連串的組黨、參選、聯左反左等政治活動,終致於一九五九年出任新加坡自治領總理,展顯他領袖群倫,勇於任事的風範與氣質。嗣後又勸服馬來亞首相東姑拉曼聯合向英國爭取,同意馬來亞、新加坡、砂勞越、沙巴、汶萊等合併成為「馬來西亞」(汶萊後未加入)。之後,新馬分家,新加坡終於在一九六五年八月九日宣布成立「新加坡共和國」,走上自己艱辛的國家之路。
誠如本書作者所言,獨立之初必須面對威脅國家生存的三大問題:敏感驚險的種族問題,國防力量的薄弱與經濟停滯不前。李首先以鐵腕手段,嚴峻立法,以阻止種族衝突,然後用政治分贓,權力分配等方法,引進消弭種族衝突的集選區制度,再用組屋、公積金制度等民生法案,加強種族融合。在國防上,幾經波折後,得到中華民國台灣的奧援,使其三軍改頭換面,再採取等距平衡的外交政策,使其不致得罪周邊任何國家,以保其安全。經濟上,則以開放手段,便利措施、服務到位、菁英政策,以及定位新加坡為全亞洲的金融、商貿、運輸、觀光、服務中心,以與各界連繫,引資、引才,而發展有今日的成果。當然這些成就是全新加坡人努力的結果,但無可諱言的,獨立後至今五十年的經濟成長與繁榮,李光耀的卓越領導與高瞻遠矚應居首功。
我結識李光耀先生最早在一九八三年,我擔任外交部禮賓司長時期,由於李幾乎每年訪台一兩次,我都有參與接待的機會,我亦曾碰到本書作者所談到的「室內恆溫」與「啤酒恆溫」的問題。之後我方為了要在新加坡順利舉行「一九九三年辜汪會談」,我曾先後奉命兩度密赴星城與李資政會面兩次。一九九四年四月,我出任中華民國駐新加坡的代表,為期兩年半左右任內,我先後與他會面不下十餘次,特別是他每次到大陸訪問後,約我單獨見面,詳告並且分析與大陸各領導人會面的細節,並向我方提出若干善意與寶貴的建議。李對我可謂亦師亦友,使我個人獲益良多,他對中華民國的感情,可謂表露無遺,我每次與他見面都有深切的感動與感謝。
近距離觀察李光耀,我滿同意本書作者的觀點:李光耀傑出可怕,心高氣傲,很有心機,有一口難以應付的辯才,是一個冷靜而有智慧的律師與政治家。李光耀是一個百分之百為新加坡而生,為新加坡而死的人。新加坡的利益永遠是他的第一考慮,他對新加坡的眷戀與熱愛,借用美國學者杭亭頓的話,如果有人詆毀新加坡,他一定從墳墓裡跳出來維護。我個人認為,半世紀以來能贏得世界各國尊敬或推崇的華人政治人物,恐怕只有大陸的鄧小平與新加坡的李光耀。鄧是藉著中國以及中國人的實力,而獲致尊敬。而李光耀則是憑其個人的知識、智慧,遠見與治國經驗而贏得世人的尊敬。
本書作者陳加昌先生是一位資深的記者,其一生經歷過的採訪生涯極為豐富。我雖然曾任我國駐新加坡代表,但可惜緣?一面,未曾領教。今以新書在台委託天下文化出版,遠見•天下文化創辦人高希均老友,以我與新加坡及李光耀的深厚關係,盼我為新書寫序推薦,我樂為之。
本書共有二十二萬字,二十二章。共分兩部分,第一部分在寫李光耀與新加坡建國;第二部分在寫李光耀的兩岸情。第一部分最值得閱讀的是新加坡建國過程,種種艱苦心酸的描述;第二部分最寶貴的敘述在李光耀與經國先生的惺惺相惜之情;台星之間最初的密切合作祕辛,以及李訪大陸與鄧小平訪星等種種細節,凡此均為台灣地區讀者有興趣閱讀的部分。當然本書篇幅與章節似嫌堆砌,好在作者事先申明:「我希望讀者不要用文學的眼光來讀這本書,它不是一般文學著作,不做任何文學加工。它是歷史過程的事實紀錄,是『遲來的真實報導』」。如何體會,存諸讀者一心。是為序。
?
邱進益
(本文作者為前駐新加坡全權代表、前海基會祕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