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秘密花園
  • 定價93.00元
  • 8 折優惠:HK$74.4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我所知道的祖父章太炎

我所知道的祖父章太炎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0846874
章念馳
聯經出版公司
2016年2月26日
150.00  元
HK$ 127.5  






ISBN:9789570846874
  • 叢書系列:聯經學術
  • 規格:平裝 / 336頁 / 25k正
    聯經學術


  • 人文史地 > 中國史地 > 人物史/傳記











      中國近代著名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學者──章太炎

      與康有為、梁啟超、袁世凱、孫中山、黎元洪有過交情

      早期反對滿清政府,後來發起成立「中華民國聯合會」

      晚期反對袁世凱復辟帝制

      一生特立獨行,堅持自己的革命理念,並不被時代的風向潮流所左右。

      透過章念馳執筆撰述祖父章太炎的生平──《我所知道的祖父章太炎》

      論述了「學問家的章太炎」和「革命家的章太炎」

      提供讀者一個全面了解章太炎的最新視野。

    ?

      章太炎作為革命家,絕不僅僅是一個反清的鬥士,而是近代中國追求民主共和法制的先驅;

      章太炎作為學問家,並不僅僅是一個國學大師,而是致力於中國文化的繼承與發展,是一個敢於創新的先驅。

      章太炎作為一個傑出的愛國主義者,他的操守,至今站在道德的高地沒有過時,落伍的也許是現代人的思想與學養。

      章念馳在本書中敘述與章太炎相關的事蹟和親族,以及與他有重大關係的歷史人物。作為一家之言,企圖喚起人們對章太炎的記憶,也喚醒人們對這一段苦難歷史的記憶。





    自序

    我的祖父

    ?

    第一部分 學問家的章太炎

    一、醫學與章太炎

    二、小學與章太炎

    三、經學與章太炎

    四、佛學與章太炎

    五、哲學、文學、史學與書法

    ?

    第二部分 革命家的章太炎

    一、戊戌變法到辛亥革命

    二、民國初建到護法運動

    三、從五四運動到北伐戰爭

    四、抗日戰爭到太炎去世

    ?

    我的祖母

    我的父親

    我的母親

    章氏家族譜系

    章太炎遺囑

    章太炎營葬始末

    章太炎與張大壯

    章太炎紀念館、故居和全集

    章太炎與孫中山

    章太炎與魯迅(上)

    章太炎與魯迅(下)





    自序



    〈老已至矣〉與《我所知道的祖父章太炎》



      一、



      電話鈴聲逐漸冷清了,夜間驚夢的電話聲幾乎不再響起,電話變得寧靜了;信箱消瘦了許多,塞滿報刊信件的信箱不再撐得滿滿,不用再為信箱的太小而煩心;通訊本上的姓名正一個個被塗去,永遠再也不用與他們聯繫,他們已經逝去;茂密的頭髮變得稀疏了,白髮開始爬滿了兩鬢……,這一切都在提醒你,你已經老了。



      老對人來說,是一個陌生而可畏的名字,它對人來說既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我不知道我什麼時候已經變老,跟以往一樣我還在閱讀、思考、寫作、開會、奔跑……,幾乎沒有覺得我已經七十好幾,也許是電話、信箱、通訊錄、白髮都在告訴我「老已至矣」。



      老是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只是你有沒有做好老的安排,準備怎麼去面對不斷地蒼老。人應該繳出三張考卷,我已繳出青少年時代和中壯年時代──這兩張考卷,如今要我繳出第三張答卷──怎麼老去,給人生畫上一個最圓滿的句號!



      對於老去,人們是多麼不願提起,無論老師與家長都很少願提起這個話題,它是這麼神秘與揪心。而梁武帝早就說過:「先民誰不死,知命復何憂!」這是我們必須直面的問題,是我們必須接受的一段生命。少時讀海涅詩歌集,海涅最恨蒼老,因為老人最愛嚕囌。所以我也像他一樣,力戒嚕囌,希望不老,但依然沒法改變一天天的變老。



      雖然人人都不願意老,但有人說「老有老的驕傲」,讀了讓人神情氣爽,讓人多了一份淡定與逍遙。老了可以脫下面罩,卸下沉重的外套,沒有了學歷的壓力、謀生的辛勞、功名的枷鎖,可以去享受每天都是節日、假日、雙休日的味道,老了更有人生的智慧、內涵和情調,像夏日的晚霞,重新點燃整個世界和人生,擁有更加燦爛的味道!



      老是我們必須接受的一段時光,俗言「春播冬藏」,這是一個收穫的季節,是回顧和欣賞過去歲月的美好時光,它不應該與疾病、孤獨與死亡畫上等號,它更不應與消極與無所作為畫上等號,它應該是另外一段燃燒的生命,只要永遠心存高遠,人老心不能老,關鍵是你能不能老有所為,依然有著追求、有著激情、有著情愛、有著夢幻,這樣才能老有所樂,讓生命大放異光。



      因此我們要學會精緻地生活,優雅地生活,從容地生活,讓自己有尊嚴的老去。屆時,穿好你的衣裳,梳好你的髮辮,揮揮手與生命道別,與親人們相約在天堂!我們暫短的人生,好比一條條奔騰的河,如今將匯入大江大海,歸入天地,而我們的精神將與山河同在!

    ?

      二、



      年初,我讀了〈老有老的驕傲〉,有感地寫了〈老已至矣〉一文,是的,我已七十四歲了,我第一次嚴肅地想到了老,想到了死──人不可避免的歸宿。幫我打印文章的小金,拿了打印好的文章,走進我的辦公室,她幾乎紅了眼眶對我說:「所長,你為什麼寫這種文章?」是的,這是人們迴避的不祥話題。也許因為我一直在忙碌,作為一個兩岸關係的資深專家,猶同一個老兵,我是無愧的,始終沒有下崗,依然在洞察著兩岸的一切變化,筆耕不止,這也許就是「識途老馬」與「老馬識途」。這一切也許讓我忘記了年齡,忘記了老已至矣!



      我忽然第一次嚴肅地想到老,想到了怎麼老有所為,也想到了死的問題。我不知上蒼還會給我留下多少歲月,這些歲月我應該怎麼度過?我知道,無論如何有充沛精力的歲月是不會太多了。在我揮揮水袖,瀟灑地走下舞臺前,我還可以做點什麼?應無休止地繼續寫兩岸關係的政策性文章?還是應該做些更應該做的事情?為此我失眠了。



      白天,我看到報上講如今的大學生已讀不懂《紅樓夢》了,娛樂成風的今天,「戲說歷史」甚至「惡搞歷史」成風,今天的青年一代已不知什麼是我們的「苦難史」、「奮鬥史」、「輝煌史」、「恥辱史」……,所以青年甚至出現了「國家認同」與「身分認同」危機。我們的歷史,本來充滿謊言,向來是「勝利者造歷史」,這幾乎成了鐵律。因此搶救一部真實的近代史成了當今最重要的事情,如「全民抗戰史」,在抗戰七十年後今天才成了真實史。我幸運地遇到了今天這樣的好時光。我絕不可能搶救整個近代史,但我至少應該搶救我的家族史,尤其我有一個屬於公眾人物的「有學問的革命家」的祖父。關於一個真實的太炎先生,及與他相關的我的祖母、父親、母親等歷史人物,這個歷史的一頁,我是不是應該將它寫出來?今後寫兩岸關係的人也許會很多很多,而寫我的祖父章太炎的人絕不可能太多。這大概是我餘下生命中最應該做的事。



      三十六年前,「文革」結束後,我選擇的第一個職業,是在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從事我祖父的研究,先後有十多年之久,完成了《章太炎醫論集》和《章太炎演講集》兩部編著,也完成了《我的祖父章太炎》專著,但總的來講,只是寫了祖父某些片段而已,沒有全面論述過他。因為我從不喜歡以他後裔自居,倒不是因為這個「成分」讓我吃了這麼多苦頭,而是認為不能生活在前人餘蔭之下而沾沾自喜,這是最沒有出息的,祖父的功過應讓世人評說,一個人應該有自己的業績,何況大樹之下很難長出更大的大樹。所以可以說我從沒有好好系統地論述過我的祖父,對他的功過也從來沒有去加以評述,甚至認為世上最最不需要紀念的就是章太炎,因為他的價值是不需要吹捧的。



      現在我已不這麼認為了。章太炎作為一個歷史人物已經被邊緣化了,他作為一個時代的代言人已經被人遺忘了,他的業績與成就已得不到傳承了,人們不願花更多的精力去研究一個艱深的歷史人物,人們更喜歡看「動漫」而不是看歷史經典了,何況章太炎的文章連魯迅都說「讀不懂,點不斷」,一般人更不知也不懂章太炎了。電視裡或小說中的章太炎只是一個衣著邋遢的瘋子而已,一個不懂貨幣不識歸途愛吃臭冬瓜的一個過時的迂腐的落伍的怪人。我們的歷史與文化水準已下降到這樣程度,我還應該沉默嗎?在我有生之年,寫一個真實的祖父,與去寫一個兩岸關係,孰輕孰重呢?我決定寫《我所知道的祖父章太炎》。



      關於研究章太炎的嚴肅專著並不是沒有,如姜文華的《章炳麟評傳》、湯志鈞的《章太炎傳》、汪榮祖的《章太炎研究》、金宏達的《章太炎傳》、王玉華的《多元視野與傳統的合理化──章太炎思想的闡釋》、張春香的《章太炎主體性道德哲學研究》等,都過於專業,也都很艱澀,有志於讀這些著作人已不多了。因此我寫《我的祖父》決定以平實的語言,來講述一個「學問家的章太炎」與「革命家的章太炎」,甚至不加注釋,盡可能將一部複雜的革命史與學術史以最簡潔語言來清楚表達,讓我們的後代,讓年輕人看得懂。這種表述方式大概是受到三十年前我編訂曹聚仁先生的《中國學術思想史隨筆》所受影響有關。但是我撰寫的《我所知道的祖父章太炎》又不是回憶錄,我不喜歡撰回憶錄,這種自詡的不科學的回憶錄將造成很大混亂,我仍然是以歷史的春秋筆法來還原歷史,做到「斷感情,汰華詞」,力圖留下一段信史。



      寫到我祖父,我不能不寫到我的祖母,我的父親,我的母親,章氏家族譜系,這都與祖父有關,都有助於今後對祖父的研究。同時我想把祖父的遺囑,身後墓葬,以及與他兩個最重要的人物關係──孫中山和魯迅的關係,一併寫入,這幾篇文章,我先前就已寫過,為了讓《我所知道的祖父章太炎》趕在我健康狀況還可以的情況下早些問世,這幾篇文章我就不另寫了。如果天假我年,我會再寫一本《我所知道的章太炎》,專論他與他的弟子及他與他的友人關係文章,諸如《師友考》一類文集,這還需要一番努力,畢竟近二十年我都在從事兩岸關係的研究,要重新拾起歷史研究,不是一件輕易的事,但我是很想去完成的。



      祖母生前告訴我,人總有先死後死,後死的人應為先死的人做些他來不及做完的事,這就叫「後死之責」。我始終記住了這句話,並請篆刻大家高式熊先生幫刻了一枚閒章:「後死之責」,給我每一部新著都蓋上此章,加以自勉。讓我們薪火相傳,共同來完成先人未完之業,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盡我們每個人的綿薄之力。



      我能順利完成《我所知道的祖父章太炎》,而且能在臺灣著名的「聯經出版公司」出繁體字版,我首先要感謝臺灣聯經出版公司創辦人劉國瑞先生。在春天的一個聚會上,我偶然說起我正在撰寫《我的祖父》,他憑著出版家的職業敏感與素養,立刻向我正式邀稿,這種誠懇的邀稿讓我幾乎無法拒絕,也鞭策了我早日完稿。拙作首先能在我長期研究的臺灣出版,我深感榮幸,臺灣在文化繼承與發揚這方面確實比我做得好,拙作能首先得到臺灣同胞指教,尤感榮焉。當然我也希望今天能在大陸有簡體字版,讓更多人了解我的祖父。



      最後我要感謝我單位的金雅娟女士,多年來我的文章幾乎都是她為我打印,又蒙章佩敏女士校對。另外我要感謝我內人,五十年來我們相濡以沫,沒有她的支持,就不可能有我今日的一切。我再次深表謝忱。請允許我將這本著作作為我與內人結婚五十周年的禮品,送給我的內人。當然這本書也是獻給我母親的禮物。這兩位女性對我來講是最重要的。




    其 他 著 作
    1. 統一探究:兩岸關係與中國前途
    2. 滬上春秋-三民叢刊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