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迢迢入關路:加入WTO祕辛

迢迢入關路:加入WTO祕辛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5812478
呂雪彗
商訊
2016年1月29日
117.00  元
HK$ 99.45  






ISBN:9789865812478
  • 叢書系列:People系列
  • 規格:平裝 / 448頁 / 25k正
    People系列


  • 商業理財 > 經濟/趨勢 > 兩岸經貿












    加入WTO的歷程,累積無數人的辛酸與血淚。





    【推薦序】讓台灣有更為廣闊的國際經貿舞台? 蕭萬長

    【作者序】想怎麼收穫,先學會怎麼栽

    【楔 子】

    【第一章】入會前的研究


    第一節?? 爛橘子與GATT

    第二節?? 加入GATT濫觴

    第三節?? 研究GATT

    第四節?? 蕭規江隨

    第五節?? 發現三十三條新大陸

    第六節?? 鋪路布樁



    【第二章】入會試探及名稱故事

    第一節 高空巧遇會談

    第二節?? 名稱的故事

    第三節?? 台北賓館會談──決定名稱

    第四節?? 寫不好的撰寫歷史性公文

    第五節?? 祥龍專案



    【第三章】正式遞件申請

    第一節?? 入會遇貴人

    第二節?? 入會時機費思量

    第三節?? 遞件叩關

    第四節?? 懷胎難養胎更難

    第五節?? 遞件後的遊說

    第六節?? 包可士開第一槍

    第七節?? 名稱漫漫長路

    第八節?? 入會案終於排入理事會

    第九節?? 大陸三階段杯葛

    第十節?? 兩岸入會掛勾羅生門

    第十一節?? 成為觀察員



    【第四章】國際市場的洗禮

    第一節?? 入會工作小組成軍

    第二節?? 專案小組&策略小組

    第三節?? 黑白臉唱雙簧

    第四節?? 小孩蛻變成大人

    第五節?? 貿易體制備忘錄遭質疑

    第六節?? 拋玉引磚

    第七節?? 國內社會溝通

    第八節?? 不可或缺的要角



    【第五章】雙邊談判列車開動

    第一節?? 王志剛御駕親征

    第二節?? 台美最終回諮商

    第三節?? 棘手雙邊難題

    第四節?? 天上掉下的禮物

    第五節?? 立法策略──包裹立法試探

    第六節?? 綿密國會溝通



    【第六章】工業談判

    第一節?? 汽車重頭戲

    第二節?? 二個圈圈走天下

    第三節?? 引蛇出洞──台韓戰役

    第四節?? 用勢造勢──難纏的日本

    第五節?? 知己知彼──與業者溝通

    第六節?? 苦旦阿信與女金剛

    第七節?? 工業產品外一章

    第八節?? 入會談判前的練兵



    【第七章】農業談判

    第一節?? 入會狀況外

    第二節?? 統計數字小兵立大功

    第三節?? 時間壓迫阿里郎

    第四節?? 牛魔王大戰高低級牛

    第五節?? 台美最終回刺激又浪漫



    【第八章】菸酒談判

    第一節?? 米酒付高昂代價

    第二節?? 米酒創造金氏世界紀錄

    第三節?? 菸酒談判始於美方壓力

    第四節?? 米酒後遺症



    【第九章】服務業談判

    第一節?? GATS拉開序幕

    第二節?? GATS談判組織

    第三節?? 攘外先安內

    第四節?? 服貿甘苦點滴

    第五節?? 喪權利國



    【第十章】入會一刻

    第一節?? 五個木鎚聲vs九一一喪鐘

    第二節?? 踢進臨門一腳

    第三節?? 前方吃緊,後方緊吃

    第四節?? 台灣杞人憂天

    第五節?? 落槌像女人短裙



    【第十一章】入會後記

    第一節?? WTO不是處理兩岸問題的平台

    第二節?? 入關造就一位詩人

    第三節?? 入會甘苦點滴

    第四節?? 為談判犧牲



    【附 錄】

    附錄一?? 我國加入(重返)GATT�WTO「大事記」

    附錄二?? 臺灣加入GATT�WTO 歷次工作小組會議紀要

    附錄三?? 入會諮商與簽署雙邊協議時間(卅個會員)





    【推薦序】



      讓台灣有更為廣闊的國際經貿舞台




      「世界貿易組織」(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the WTO)是一個以促進貿易自由開放(Free and Open Trade)及制定貿易法規、管理全球貿易的國際組織(rule-based organization);它目前共有一六二個會員,可說是經貿的聯合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是我國推動經貿自由化、國際化及制度化的具體實踐,也是我國維繫與其他國家經貿關係穩定的重要平台。



      在二○○二年加入WTO之前,我國面對國際政治孤立、貿易保護主義(protectionism)與單邊主義(Unilateralism)盛行,形成國家經貿發展的瓶頸。目前我國再度遭遇WTO進一步自由化遲滯、區域貿易協定盛行的國際經貿情勢,使我外銷競爭力明顯削弱,市場規模無法擴充,從而影響國內投資意願和產業升級成效。面對此一新的變局,我們應該借鏡過去推動加入WTO的經驗,加速與主要貿易夥伴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積極參與多邊貿易體系下的貿易自由化談判,才能使我產品及服務的競爭力能有所提升,並與各主要競爭對手並駕齊驅,突破當前沈悶低迷的氣氛。



      回顧一九九○年一月我國提出加入「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WTO之前身)到二○○二年一月正式成為WTO會員的12年,乃是一個極為漫長、艱辛的過程,其經歷的時間甚長、談判議題的範圍很廣、參與的部門和人數也很多。丙坤兄有感於這一段寶貴的歷史,應該加以記錄保存,藉供後來者參考借鏡,乃商請工商時報資深記者呂雪彗編撰本書,以饗各界讀者。



      台灣的貿易依存度高,經貿必須與世界接軌,才能確保亞太地區的市場,這也是我過去提出將台灣建設成亞太營運中心、推動兩岸成立共同市場、結合兩岸三地及海外華人打造大中華經濟圈,以及積極爭取加入RECP及TPP的原因。在全球競相以簽署區域貿易協定作為手段,來改善本身的競爭力的壓力之下,我們當然不能例外,否則會被邊緣化;但是如同加入WTO一樣,要參與國際的經貿整合,我們首先必須在國內要形成國際化、自由化的共識,並果敢地進行必要的變革和開放。



      如果自由化與國際化是我們必走的道路,那麼台灣經貿及產業必須要有因應措施,做好調適的工作,給予受損的產業適當的救濟。另外,加入國際經貿整合只能提供我國產業與他國產業一個公平競爭的立足點,我國產業還要持續創新轉型,具備競爭力才能掌握到商機。我們在十多年前為了加入WTO做了許多經濟體制的變革,現在面對進一步自由化與國際化的壓力,必須再一次地進行經貿體制改革,做好產業結構調整,並且全面檢視現行的法規制度,進行鬆綁,簡政放權,提升效率,徹底進行市場機制及法制的改革,並推動貿易投資便捷化,以與國際規範接軌,降低貿易成本,提升國際競爭力。



      所有經貿體制改革都需要透過立法才能達到,因此立法院必須對自由化給予充分的支持。我過去擔任立法委員時,曾經號召各黨派立委共組「立法院財經立法促進社」,共同推動經貿立法,丙坤兄擔任立法院副院長時,更是大力支持推動。現在兩黨對峙,立法院工作推動不易,面對當前挑戰,可能是兩黨為國家未來經貿發展必須再度合作的關鍵時刻。除了建立國內的共識外,國外的溝通與遊說工作也是非常的重要。有了國內推動自由化與改革的決心,並且展現具體行動的誠意,說明我們已經準備好了,這樣才能有助於爭取國外的支持。



      當然,我們現在面臨的時空經貿環境,也與我們當初加入WTO的情況不盡相同。加入RCEP或是TPP,甚至與他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無論從地緣政治或是經濟實力來看,顯然中國大陸會是主要的關鍵。我們必須建立與大陸間的互信,才不會制約到台灣未來的國際空間;而在國內,也有必要研究如何消除一般民眾對於與大陸間經貿往來的疑慮,進而思考改善兩岸關係的途徑,推動兩岸經貿良性合作關係。



      最後,我們加入WTO的目的,是要確保我對外貿易不會受到阻礙,以及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並維持對我產品與服務的市場開放。WTO如達成全面的自由化,將可有效降低我無法參與區域整合對我不利的影響,因此我們對WTO等多?自由化相關活動應予重視與支持。



      過去我與丙坤兄在政府中服務,為了加入WTO做了許多努力,現在雖然退休了,我們仍然關心台灣未來的經貿前景。我除了在代表馬總統參加APEC領袖會議時支持有關成立亞太FTA的倡議之外,一有機會,我都會以民間人士的身分,出國爭取我貿易夥伴支持台灣加入區域經濟整合。



      我期待由於這本書的發行,能讓各界人士更深刻地了解我加入WTO的寶貴經驗和價值,進而更為支持政府推動經貿進一步自由化,以及積極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的政策,讓台灣在國際經貿舞台上有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中華民國前副總統 蕭萬長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