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好吃(NO.5+6)套書(共二冊)
  • 定價99.00元
  • 8 折優惠:HK$79.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穀倉效應:為什麼分工反而造成個人失去競爭力、企業崩壞、政府無能、經濟失控?

穀倉效應:為什麼分工反而造成個人失去競爭力、企業崩壞、政府無能、經濟失控?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425472
吉蓮.邰蒂
林力敏
三采
2016年2月03日
140.00  元
HK$ 119  






ISBN:9789863425472
  • 叢書系列:Trend
  • 規格:平裝 / 352頁 / 25k正
    Trend


  • 商業理財 > 管理與領導 > 組織/管理


















    ★亞馬遜行為科學類暢銷榜 第1名

    ★亞馬遜人類學類暢銷榜 第1名

    ★亞馬遜流程與架構類暢銷榜 第1名


    ?





    【推薦序】 不讓分工變分功,穀倉的門就開了�余湘

    【作者的話】 二○○八年金融海嘯,讓我看到非關金融的問題



    【前言】 彭博市府的機密任務

    彭博擔任紐約市長後,如何改變市府官僚的運作方式,有效解決消防系統、菸品走私、濫用處方籤、廢油處理等棘手的問題?



    Part 1 穀倉



    第1章 局外人:從人類學照見穀倉

    人類習慣把事物加以分類,把世界分為一個個團體與穀倉。跳脫管理學與心理學,透過人類學的角度反而更能解決穀倉效應的問題。



    第2章 章魚甕:穀倉如何拖累革新

    索尼原本表現無比亮眼,為什麼最後內部不願合作、員工沉溺過去的成功,導致創新力道減弱,逐漸由盛轉衰?



    第3章 地精也盲目:穀倉如何蒙蔽危機意識

    是什麼原因讓瑞銀集團的高層完全不知道旗下的交易員購買美國的次級房貸商品,替公司埋下定時炸彈?



    第4章 俄羅斯娃娃:穀倉如何造成狹隘視野

    英格蘭銀行與聯準會擁有許多世界一流的經濟學家,為什麼菁英在二○○八年金融海嘯來臨前,對眼前的危機視而不見?



    Part 2 破除穀倉



    第5章 持槍客:如何打破個人的穀倉

    一位理工宅如何從科技業轉戰芝加哥警局,學以致用地精準預測命案地點,降低謀殺犯罪率?



    第6章 改寫社會規則:打開穀倉的大門

    為了避免落入索尼或微軟相同的下場,臉書如何在公司內部設計不同的社群實驗,改變員工的互動方式,進而破除穀倉,不斷創新?



    第7章 取下鏡片:醫生如何避免經濟專家的錯誤

    克里夫蘭臨床醫學中心如何顛覆傳統的醫療分工制度,讓病患更滿意,降低醫療成本,甚至縮短轉診時間?



    第8章 打破桶子:如何靠破除穀倉帶來獲利

    藍山對沖基金如何利用深受穀倉所害的銀行,並與其他股票投資經理合作,帶來豐碩的獲利?



    【結語】 像人類學家一樣看世界,換你主宰穀倉

    不必研究人類學,也不用研究遙遠的異國文化,只要學會六大原則,也能讓你用人類學家的視角看世界,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駕馭穀倉。





    推薦序



    不讓分工變分功,穀倉的門就開了


    群邑媒體�聯廣傳播集團董事長 余湘



      在此之前,我沒聽說過穀倉效應,乍聽,還以為與糧食危機有關。但沒想到雖然與糧食無關,卻和所有工作者息息相關。因為忽略穀倉效應,也許將面臨企業分崩離析,甚至失去工作、沒錢吃飯的風險。說到底,還是與糧食有關了。



      相信大部分的人都和我一樣,堅信必須分工合作才能發揮組織的最大效應,畢竟人多事雜,沒有分工,很難有效率的工作。這麼多年來,即使分工合作並未每次都奏效,但因為習慣,沒有人會質疑有些問題居然是因為分工所造成的。就像索尼(SONY),因為分工過細造成相互競爭,直到多年後,他們才意識到問題在哪裡。而這本書的出現,無疑為企業、政府單位,以及所有中大型組織,敲了一記醒鐘,讓大家在危機發生前,能先檢視內部是不是已經產生穀倉效應。



      分工不是不好,多年來分工讓我們漂亮的完成工作。因為術業有專攻,分工再合作,確實是處理大量資訊、大宗案件最有效率的工作方式。之所會出問題,那是由於部門與部門間缺乏橫向溝通的關係。而不溝通的原因,在我看來都是因為人性。



      分工過細,部門過多,會造成彼此競爭,往好的想,良性競爭有助企業發展,也是好事。但難免也會有競爭過度,反而壞事的。分工,就會擔心被分功,人人都想有表現,於是手中握有的資訊就不想交給別人,只想獨占,反而形成人力資源上的浪費,多做無益的事。索尼就是因為這樣,才會在同一年推出相互打對台的商品,一步步被自己打敗。甚至當年九一一的恐怖攻擊,也因為資訊沒有及時分享,才會發生悲劇。



      大則恐怖攻擊、經濟體系,小則一家公司的繁榮興盛,穀倉效應的影響真的很深遠。所以如何打開穀倉大門,是我們未來需要學習的。寫到這裡我想起一些企業的做法,雖然不是有意識地要解決穀倉問題,但確實也發生不錯的功效,說不定可以給大家借鏡。Google的辦公室相當人性化,除了有個人娛樂、紓壓用的設施,他們也設置很多好玩有趣的公共區域,讓同事之間關係更融洽,溝通自然無礙。



      當分工,不會讓人擔心被分功或搶功時,合作自然水到渠成,部門之間也不會像穀倉一樣,各自獨立互不往來了。穀倉效應雖然是近幾年的歐美趨勢,但我想,不用多久一定會被大家所注意,畢竟它解釋了許多我們一直不解的問題,未來也將致力於如何消除它,所以趁現在做點功課吧!



    作者的話



    二○○
    八年金融海嘯,讓我看到非關金融的問題



      二○○八年金融海嘯期間,我著手撰寫本書,但內容跟金融無關,遠遠無關,而是追問一個基本問題:為什麼現代企業的員工有時合作得很糟?為什麼平時聰明的高手看不到明顯風險與機會?為什麼正如心理學家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Kahneman)所言,我們有時「盲目於自己的盲目」?



      我在二○○七年至二○○八年時常拿這個問題問自己。當時我在倫敦當記者,管理《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的市場團隊。當金融海嘯爆發,我們試著釐清禍首,發現許多潛在肇因:二○○八年以前,銀行業者冒險濫發房貸,濫用金融資產,製造巨大泡沫;主管機構不了解現代金融體系的運作方式,並未看見危機;中央銀行與政府機關向金融業者提供錯誤的金融獎勵;消費者不問自身還債能力高低,樂於冒險積欠卡債與房貸;信評機構誤判風險程度。



      然而,後來我以記者身分深入探究金融海嘯的來龍去脈,並把研究結果寫成《瘋狂的金錢》(Fool’s Gold)一書,指出金融海嘯有另一個禍首:現代金融體系出奇的過度分工,內部組織、合作模式與想法思維都出現問題。專家常把某個理論掛在嘴邊,那就是全球化與網路正在創造一個無縫接軌、彼此相連的世界,市場、經濟與個人比先前更密切相繫,一體化正在進行。可是當我探究金融海嘯以後,卻發現各大銀行的不同金融團隊各行其是,並不清楚彼此在做甚麼,就連同一家銀行裡(理應彼此整合)的不同團隊也是如此。我聽到政府官員叫苦連天,他們指出各大監管機構與中央銀行的內部太過瑣碎零散,組織架構如此,想法觀念亦然。此外,政府單位也同病相憐,信評單位與新聞媒體同樣好不到哪去。我對金融海嘯左看右看,幾乎處處發覺「狹隘視野」與「部落主義」(tribalism)是背後的罪魁禍首。大家陷於自己小小的部門、社群、團隊或知識中,或者說,陷於自己的「穀倉」中。



      這發現令人驚訝,但當二○○八年那場金融海嘯逐漸遠去,我發覺「穀倉效應」(這是我用的名稱)不只出現在銀行界,也幾乎出現在現代生活的各個層面。二○一○年,我從倫敦來到紐約,管理《金融時報》的美國團隊,從那個角度同樣發現美國的企業與政府有過度分工之弊。穀倉病症侵襲英國石油、微軟與(後來的)通用汽車等產業巨擘,侵襲白宮與華府,大型大學往往受部落主義所累,許多傳播媒體也同病相憐。我發現這個時代的兩難困境在於,世界一方面密切整合,一方面分散零碎。全球日益牽一髮而動全身,我們的行為與思維卻困於小小穀倉裡。



      因此,本書意圖回答兩個問題:為什麼穀倉效應會興起?我們該如何從穀倉效應受益,而非因穀倉效應受害?我在過去二十年擔任財經記者,觀察全球政經局勢,這些經歷也有助我找出答案。此外,記者生涯訓練我靠故事闡述想法,因此你會在本書讀到有關穀倉效應的八個故事,包括紐約的彭博市政府、倫敦的英格蘭銀行、俄亥俄州的克里夫蘭臨床醫學中心、瑞士的瑞銀集團、加州的臉書、東京的索尼(Sony)、紐約的藍山對沖基金(BlueMountain Capital),還有芝加哥警局。有些故事呈現穀倉如何導致愚行,有些故事描述組織或個人如何從穀倉獲益;有些故事以失敗收場,有些故事以成功作結。



      不過本書還有第二個部分。在一九九三年我當上記者之前,我在劍橋大學攻讀文化人類學博士,為了田野調查,首先造訪西藏,接著來到前蘇聯國家塔吉克,一九八九年至一九九一年居住在一處小村子,研究重點為婚禮儀式,藉此一窺塔吉克人如何在(理應崇尚無神論)的共產統治下保留伊斯蘭特質。



      當上財經記者後,我往往唯恐洩漏這段特殊過往。華爾街或倫敦金融圈多半不欣賞這種學歷,而是欣賞商管、經濟、財金、天體物理學或其他計量科學的背景。乍看之下,了解塔吉克的婚禮習俗不代表懂得全球經濟或銀行系統。然而,若說金融海嘯證明一件事,那就是金融與經濟不只關乎數字,也關乎文化。人們建構組織、定義社群與畫分世界的方式,大幅影響政府、企業與經濟能否正常運作(還是像二○○八年那樣陷入不良運作)。



      由此可見,文化層面的研究十分重要,而人類學在此派上用場。人類學家不只研究遙遠的非西方文明,也能照亮西方文明。換言之,我能把對塔吉克婚禮的研究方法套用過來,分析政府官員與華爾街銀行家。人類學也有助分析穀倉效應,畢竟穀倉效應屬於文化現象,源自我們區分與組織世界的系統,我從人類學與記者角度能深入分析箇中問題。這些故事甚至點出穀倉效應的處理方法,不只有助銀行業者,也有助政府人員、企業領袖、政治人物、慈善團體、學界人士與媒體記者。



      至少我是如此希望。




    其 他 著 作
    1. 穀倉效應2:未來思考 數據失能、科技冷漠的 VUCA 時代,破除專業框架,擴展人生事業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