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電影封面版)
定價127.00元
8
折優惠:
HK$101.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港都人生:旗津島民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592037
林佩穎
木馬文化
2016年1月27日
100.00 元
HK$ 85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3592037
叢書系列:
不歸類
規格:平裝 / 240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不歸類
分
類
人文史地
>
台灣史地
>
其他
同
類
書
推
薦
看得見的臺灣史.空間篇:30幅地圖裡的真實與想像【隨書贈〈十九世紀臺灣輿圖〉&〈五十萬分一臺灣蕃地圖〉經典復刻】
福爾摩沙時尚圖鑑:大襟衫、馬面裙、三把頭、剪鉸眉、燈籠褲、瑪莉珍鞋……三百年的台灣潮服誌【獨家特贈穿越福爾摩沙吸水杯墊組(乙組三個)】
福爾摩沙時尚圖鑑:大襟衫、馬面裙、三把頭、剪鉸眉、燈籠褲、瑪莉珍鞋……三百年的台灣潮服誌
霹靂盛典:風起雲湧40年(限量典藏盒)(作者親簽版)
霹靂盛典:風起雲湧40年(悅讀版)
內
容
簡
介
港都人生,靠海而生
探訪十五位職人耆老,手繪五十幅岸邊街景
紀錄島嶼的身世,刻劃時代的面容
目
錄
前言
第一章? 漁村
從崩隙到阿根廷 郭水發
掌中的經緯 莊碧飛
玻璃行的手繪漁旗 柯師傅
消失的童年海岸 孫明詰
來自澎湖的客家主廚 阿貞
日曆紙上的旗津 魏祺峰
印尼與旗津的時差 吳秋娥
第二章 大港
從漁家到船家 蔡阿世
翻轉命運的手工螺旋槳 林哲全
港邊黑手 潘顯德
蚵田上的螺絲行 黃大姊
大陳小房子 賈冬妹
港邊台生 楊台生
港口的女兒 官陳素蘭
通往旗津的路 陳銘長
序
推薦序一
旗津的浪漫與哀愁
王御風(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基礎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我所任教的學校有兩個校區,一個在楠梓。這學期,我出了個作業給楠梓的同學「請設計一條遊覽高雄的好玩行程」,其中約有百分之四十的人會到旗津,行程大概就是搭渡輪、參觀燈塔(砲台)、海水浴場看夕陽與吃海產。但若問起這些景點的歷史,多半就是照本宣科,拿出網路上資料念一遍。
是的,旗津就是一個高雄的觀光區,離市區不遠,但又得搭乘渡輪跨過高雄港,大海、渡輪、夕陽與海產,剛好滿足了觀光需要的浪漫、美景與美食,至於旗津人在做什麼,觀光客就不是那麼有興趣。
觀光客如此,來到此地的學生也如此。
我任教的另一個校區就在旗津,在這裡,我與怡志合開了一門課程,介紹旗津的人文、歷史,期末同學則要拍攝一部簡短介紹旗津的影片。上課以後發覺,來到旗津已經一、兩年的學生,對於旗津的理解只比觀光客深入一點點,這當然牽涉到臺灣的大學校區與附近社區向來互動甚少,另一個則是缺乏對旗津在地歷史文化的整理與介紹,不論是網站或書籍。所以不光是學生,問起任何一個不住在旗津的高雄市民,對於旗津的認識,大概也是渡輪、夕陽與海產。
翻開高雄市的歷史就可發現,旗津是高雄市最早發展的區域,當初受烏魚吸引而來的漁民,蓋了至今香火仍鼎盛的天后宮。每年的烏魚季節,街上仍可看到曬烏魚子的盛況。臺灣第一位醫療傳教士馬雅各所建立的旗後教會也仍矗立在旗後大街上。依傍著海洋的旗津,產業更是「靠海吃海」,不論是捕魚、造船或養殖,都展現與大海唇齒相依的關係。
但隨著高雄市區的快速發展,以及高雄港的擴增,旗津光榮時刻已成往事,取而代之是一再的犧牲。因為擴建高雄港,養殖業消失不見;為了開闢高雄港第二港口,原本是半島的旗津,被硬生生切斷;高雄港內蓋了加工出口區,旗津許多年輕女孩,每天早上搭乘渡輪到對岸上班,卻發生海難,二十五人香消玉殞;捕魚業也面臨近海無魚可捕的窘境,慶賀新船落成的大漁旗只能晾在一旁;還有因為世運會,永遠消失的舢舨船。
這些一個又一個的時空鏡頭,迄今仍沒有人整理,也使得旗津一直不被人瞭解。所幸怡志與佩穎,在完成鹽埕的故事採集後,繼續將步伐踏進旗津,讓旗津這些人文歷史,透過一個又一個的人生故事,串連起來。
這本書的分類有趣地分為漁村與大港兩部分,也就是將旗津沿岸小漁村的故事與高雄港這個「大港」的故事分開描述,也看到從漁村到大港,旗津的整體變化。而在故事的背後,更可看到貫穿整個故事的族群蹤影,除了旗津本地人,有從高雄其他地區(蚵仔寮)移民至此的蔡家,有來自臺灣其他地區如彰化來此的玻璃行老闆,也有從中國大陸來此的大陳島住民,還有來自印尼的新移民,讓這個小島充滿了豐富、多元的可能,這絕對是外人來到旗津,難以看到的真實面貌。也可以看到怡志與佩穎,在旗津走動的辛勤,才能捕獲這最在地的鏡頭。
當然,在怡志與佩穎書中最吸引人的部分,永遠是他們充滿溫度的手繪圖。比起相片,經過他們訪談、觀察後才下筆的每一張圖,都有著旗津那種海風吹來的歷史感,也讓這本書格外動人。
閱讀完了這本書,或許下次來到旗津,不再只是大海、夕陽與海產,彎進旗津的小巷弄內,將會看到屬於當地人的旗津。
推薦序二
非凡小人物的繁複美學
鄭順聰(作家)
他叫康翔(不是那個影評人),在地的文史工作者,在旗津渡輪站等著我們。彼時一九九七年,我升上中山大學三年級,擔任文社社長,除了靜態的讀書會與創作討論,還穿上布鞋,到田野采風去。
彼時,文史工作者還是稀有礦物,輾轉折騰好不容易聯絡上康翔,領著我們這群「爛漫」的大學生,跨入天后宮,講解旗津史與傳統建築構件,眼見熱鬧的街市就在前頭——景翔腳尖一轉,拐進歷史疊砌的傳統聚落,幽靜散發人情微溫,二樓臨街公媽廳的欄杆木門領著視線往藍天白雲而去,步上旗後山,景翔將砲台之紅磚砌法講得出神入化,以潔白的燈塔為背景,我們歡喜拍照。最後,繞道山腳,康翔用一根草,就釣出沙洞深處的巨螯招潮蟹。
鍾愛旗津且無所不知的康翔,在彼時,知名度微量,用最草根的方式從事文史工作,他篤實的踽行身影,孤單,令人動容。
是以《港都人生:旗津島民》書稿剛到手,我的虎口便湧起暖流。新一代的文史工作者,可以不再那麼的孤單,至少就我認識的怡志,身旁有許多志同道合者,媒體大眾的眼光肯投注,台灣社會更加重視在地文化與歷史保存(雖然路途仍長)。而且,怡志就學階段即進行相關研究,經過學院的訓練,能力與視野超拔,早早就累積實務經驗,走踏、訪談、導覽,還能將成果出版成書,無論是圖繪的氛圍與編輯的巧心,是我讀大學那個年代無法想像的。
然而,佩穎與怡志這兩位文史新人類,最強的進化點,不只是視野的衛星定位,還有視網膜科技般的如實呈現。
猶記得,康翔的導覽,集中於北旗津,著重古蹟歷史的脈絡爬梳。而這本《港都人生:旗津島民》,猶如站在旗後燈塔,將光往南探照烏松、大汕頭、赤竹仔、中洲、七柱、土地公、崩隙、過港隧道……這都是觀光客不會踏入的所在,此書帶領著讀者,探入深巷細弄,記錄非凡小人物的細碎浮生,眼前的影像如實映照於視網膜中……
猶如文件抄寫員,將旗津人移寫成文字,裡頭有漁民、船具製造商、小攤販、工廠人、黑手、大陳義胞、外配等等……這些生居於沙汕上的常民,猶如吸附於堤岸的貝類,迎接海流般的時代巨變,忍受生冷艱辛,在鋼鐵巨舶偉立的高雄港與人潮市場窄隘街巷間,討賺營生。
不施加過溢的文采,也不操弄悲喜人生的戲劇槓桿,移寫小人物的成長記憶、身體感受、環境變遷,在不厭其煩的細節中,靈光漸次透入。〈玻璃行的手繪漁旗〉一文,手繪大漁旗的製造過程,這是技藝的繁複美學:「手繪大漁旗要先以竹竿穿過胚布,各邊繃緊懸掛,再以紅膏做成顏料勾勒線條,然後用糯米漿塗抹幾層,留白輪廓,待乾後擠入以硝酸調配的塗料來作畫,依序反覆曬乾、染色、定色,接著洗清,顯色,最後曬乾才算完成。」〈從漁家到船家〉,藉由主角的口吻,展開養蚵法的演進圖卷:「蔡家剛開始選擇在岩岸邊養石頭蚵,後來改養垂仔蚵,即是利用竹竿插在沙灘,讓蚵自己生長。」我是工廠出身的孩子,對於髒吵危險的環境,毫不嫌惡,反倒油然生親切感,甚至在其中想像、嬉遊,以美感觀照,我想作者跟我有同樣的感官結構,所以才能寫出這樣的句子:「中間是作業區,約有四、五十坪大小,地上鋪上一抹厚實的黃土層,屋頂除了數隻日光燈管,還有後方溫度高達上千多度的黃銅漿和鍋爐,天窗光線照射進來,細微的粉塵分佈在空氣中,伴隨金屬鏗鏘敲打撞擊,有一種教堂神聖感和天工開物的美感。」
人不只是人,而是生活在「物」之中,被包圍、困囿甚至操控。尤其,高雄是座重工業城市,龐巨的道路、貨車、工廠、貨櫃船與鋼鐵機械,無所不在,人無處不感受到「物」之存在。《港都人生:旗津島民》將「物」移寫書,書中的人在「物」翻滾掙扎,這,才是真高雄。
與怡志初識於打狗再興會社,請他擔任「打狗鳳邑文學營」的導覽,走踏哈瑪星。我中山大學讀書四年,對這一帶只有感情與記憶的熟悉,而怡志當天的講解,不僅有歷史地理的宏觀視野,還用「身體芭蕾」的描述方法,將人生活於「埋立地」〈註〉的感官體驗,細細陳述,如實呈現諸般感受與回憶,如光透入視網膜那般的符契。
導覽從頭到尾三小時,怡志毫無疲態,健壯體格的他,背脊都是直挺的。學識根柢紮實,視野全面,傳述起故事與回憶,溫柔、充滿深情,我親眼見證文史新人類之再進化。續《港都人生:鹽埕市井》此第二部曲,與佩穎合力為高雄文化奠基,一區一區一區拓展,我歡歡喜喜來寄望。
〈註〉
埋立地:日語,填海造陸工程之意。哈瑪星乃十九世紀初日人填築的海埔新生地,以此勉勵佩穎與怡志,為在地文化與高雄歷史,奠築更厚實的基底。
書
評
其 他 著 作
1.
回家順路?豆油:高雄山、海、縱貫線的里鄰雜貨店
2.
起動 藝術轉動社區:2020南部七縣市調查研究
3.
港都人生 鹽埕市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