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釋迦名言智慧

釋迦名言智慧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5571122
松濤弘道
心靈雅集編譯組
大展
2010年9月01日
83.00  元
HK$ 70.55  






ISBN:9789575571122
  • 叢書系列:心靈雅集
  • 規格:平裝 / 287頁 / 16k菊
    心靈雅集


  • 宗教命理 > 佛教 > 生活佛法









    前言
    第一章 學.在求道路上的明光
    第二章 知.認識自己的原點
    第三章 聞.以恢弘大度待人
    第四章 行.培養獨立的人格
    第五章 悟.活出心地豐沃的人生
    原始經典的小字典





    前言


    今日的作為是未來希望的方向


      在從前的觀念中,總認為佛教是指導人們做死後祭拜的工作,對我們在世時的生活,並未指引任何方向。


      佛教令人聯想到古老的寺院與莊嚴的佛像,還有衣著光潔的僧侶與艱澀的經文。這些都與我們生活有著相當的隔離,至多也只是在葬儀、法事或參觀寺廟時才有接觸的機會。作者本人也僅將佛教看成是一種陳舊的習俗或文化遺風而已。


      但是,在這充滿古舊色彩表面下,卻蘊藏著許多現代生活富有助益且具體的教導在內,使人不禁為之訝異。


      佛教約在二千五百年前,由印度釋迦,即喬答摩?希達多所創始。其教義主張眾生平等,亦非如一般人所認為的必須強制皈依,或強制隸屬某一宗教組織。


      大部分有宗教信仰的人,都自認信教的動機是為了解脫「貪、瞋、癡」等世上的痛苦。「遇到困難時,臨時抱佛腳」,但盼神助一臂之力的這種近乎功利的佛教方式,往往不一定如其所願。因此,產生一種現象,即對所求有所靈驗的宗教,便奉為真理、神明,加以膜拜奉祭,否則便棄而不信。


      英國歷史學家愛德華?基伯說過:「在古代羅馬帝國時,有各形各色的宗教儀式,民眾都趨之若鶩,奉為真理而敬拜,卻對哲學理論棄如敝屣。當時的行政官都可假藉宗教之名挾制百姓。」


      在『羅馬帝國衰亡史』中也有此種記述。而我們今日宗教風潮的盛行,也彷彿與羅馬時代的宗教狂熱同出一轍。


      但是,佛教不是一個迎合眾人趨向的宗教,它超越私人偏狹的「貪、瞋、癡」的範疇,以研究人生根本問題為依歸,並以普渡眾生為其使命。


      在對人生有所醒悟前,釋迦原本也是一個充滿苦惱的人,他常自忖:「人生在世為何總是苦惱重重,脫離不了生、老、病、死的束縛。如何才能獲得解脫呢?」


      釋迦雖貴為王子,過著富裕的生活,擁有崇高的地位,但他在二十九歲時察覺到人生的無情與幻滅,便毅然捨下周遭的榮華富貴,踏上求道之途。


      歷經七年的苦修,在三十五歲之秋,於菩提迦雅的萊因迦納河邊求得徹悟之道,成為佛陀、先知先覺者。


      雖已是二千五百年前的歷史陳跡,但卻與現今種種思潮、宗教觀、價值觀日趨複雜、混迷的社會環境有頗多相似之處,現代人也如同年輕時代的釋迦,沈溺於歡愉享樂之中。


      由以上種種跡象觀之,作者以為這似乎也意味著,我們亦將跟隨釋迦的腳蹤,踏上他曾走過的道路。


      本書以釋迦的誕生至入滅的生涯為背景與觀點,解說佛教中所謂人間一○八種煩惱為主,並引用由釋迦直述的原始經典為註解。作者希望能藉著釋迦在世時的印度社會反映出今日的現代社會實相,並以探究釋迦的生活方式與其體驗,尋找出人生種種問題的解答。


      作者的此番觀點與期望是否得宜,尚須仰賴各位賢明讀者的賜教與指正。






    其 他 著 作
    1. 禪言佛語看人生(三版二刷)
    2. 佛學名言智慧(三版)
    3. 世界喪禮大觀
    4. 佛學的安心立命
    5. 淨化心靈享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