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愛的69種玩法(I、II雙重魅惑夾鏈袋限量版)
定價227.00元
8
折優惠:
HK$181.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贏家早就下班了:66個讓你穩贏不輸的工作術
庫存=1
將於1個工作天內出貨
9789861335643
馬丁.皮耶奧古
許芳菊
圓神
2016年2月01日
93.00 元
HK$ 74.4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1335643
叢書系列:
勵志書系
規格:平裝 / 240頁 / 25k正
勵志書系
分
類
商業理財
>
職場工作術
>
工作哲學
同
類
書
推
薦
努力,但不費力:只做最重要的事,其實沒有你想的那麼難
主管使用說明書:詳解7大類主管,讓你對症下藥,再難纏都能搞定!
被領導學:當下屬別只是坐著乾等,向主管學習,直接培養你的領導能力!
老實人狡猾工作術:只要努力就會被看見?結果你會經常幫同事收爛攤。最強員工,從誠實交代、狡猾做事開始。
從仙台跳槽矽谷,日本企管講師寫給新鮮人的職場進化手冊!
內
容
簡
介
★ Amazon 商管類No. 1、韓國教保書店商管類Top 5,讀者5顆星最高好評!
★ 紐約時報暢銷書《紫牛》作者賽斯?高汀、成功學大師史蒂芬?柯維重量推薦
全球25位頂尖成功人士大方分享,埋頭苦幹的人絕對不懂的聰明成功法!
掌握66 個讓你效率飆升的必勝工作法則,就能擺脫窮忙,永遠比別人早下班!
為工作犧牲落伍了!現在流行的是,完美達標後從容下班!
我們都認為,必須在工作上投入龐大的心力,才能獲得升遷加薪,甚至成功致富。但事實上,有為數不少的成功人士每天工作不到8小時,卻可以締造出驚人的事業成績,並且享有充分的休閒生活。他們究竟是怎麼辦到的?
本書收錄25位全球頂尖人士的成功案例,兼顧生理、心理兩種面向,提出66個精闢實用的工作建議。全書教你如何用最短的時間、最少的心力,將工作效能最大化,創造出更多休閒時間,打造家庭、人際、財富、健康各方面均衡的富足人生!
各界推薦
•太讚了!這本書提供給上班族一個全新的視野。讀完它,你就準備好過一個更優化的人生吧!──史蒂芬.柯維(管理學大師)
•不得了的思維。別等了,快翻開本書,見識一下後工業社會該具備的工作術吧!──賽斯?高汀(紐約暢銷商管書《紫牛》作者)
•每個企業人士都該好好閱讀這本書,它將打破你對成功的迷思。──沙蘭德.佛卡男(劍橋大學高水平發展中心指導教授)
•全球頂尖企業家的成功祕訣大公開!──納瑞亞納.墨希(Infosys創辦人兼董事長,富比士排名Top 200華人富豪)
目
錄
前 言?關於本書
導 讀?過一個事業、生活兩得意的人生
?
Chapter1
效率加速器
效法這些企業之神,用
15
個方法讓你的工作效率
up, up, up
!
別總是單打獨鬥
開始做,就有動力
把握時機???????
先做個小測試???????
走出車庫???????
脫穎而出???????
善用科技???????
以人為先???????
進行能量交流???????
學會傾聽的藝術???
精實流程???????
別太努力???????
乘浪而起???????
鍛鍊大腦???????
睡飽一點???????
Chapter2?
例行公事太無聊,那就靠創意拯救它吧!
5
個讓工作更快活的小調整
換個方式開會???????
列出「今日」清單
知道別人不知道的事情
放空一下
專注在最重要的目標上
Chapter3
小心時間和精力的隱形殺手
14
個幫你避開陷阱的關鍵提醒
拔掉插頭,重新設定
別想「把它搞定」
為自己賺取額外一個月的時間
別亂發電子郵件
關鍵時刻要當機立斷
簡化生活
善用你的潛望鏡
遠離掠食者
鬆開手,別做控制狂
擬定輕巧靈活的商業計畫
別再深藏不露
知道如何募資
別讓科技控制了你
當個企業的和平主義者
Chapter4?
遇到瓶頸時……
5
個激勵人心的想法,幫助你面對逆境
愛你的「樓梯」
在危機中看見轉機
相信天無絕人之路
盡量嘗試
事猶可為,永不嫌晚
Chapter5?
生活也要顧!
10
個方法讓你不再空想,立刻開始規畫均衡生活
建立均衡生活,就要從心開始
把自己準備好
按照8-8-8法則分配時間
建立備案系統
改善戶外和室內活動的比例
挑選自己最愛的居住地點
創造群聚效應
找尋你的未來朋友
放手一搏
保持簡單
?
Chapter6?
「心」是一切
提升生活品質的
11
個領悟
不要能拖就拖
發現美好的事物
生個孩子(或假裝你有一個)
從你做的每一件事情上學習
創造家裡的互動
回饋社會,擴大視野
重新定義自律
讓你的工作團隊保持均衡
工作並不等於你
不用擔心錯過什麼
找到自己的氧氣面罩
Chapter7?
該怎麼開始?
展開計畫的
6
個練習
試試火力全開工作一小時
別排隊等電梯
最不想做的事情先做
為目標奮鬥
找出你的時間陷阱
明天放自己一天假
後 記?與作者面對面
附 錄?本書的受訪者
序
前言
關於本書
這本書的靈感來源
企業典範:
來自全世界二十五個企業典範人物的訪談。這些企業家能夠洞燭先機,比其他人早一步發現生活與事業可以兼得的訣竅。本書萃取出他們獨到的工作技巧及生活哲學,打破「事業有成,就得犧牲私人生活」的迷思。
造雨公司(Rainmaking):
2006年,四個好朋友決定著手建立他們的「創業工場」。從一開始,他們所秉持的企業理念就是:不但要玩得開心、快樂生活、互相扶持,同時也要讓企業蒸蒸日上。三年內,他們在自己的家鄉丹麥,創立了三家在市場上居領先地位的公司,以及一家在德國快速成為市場第三大的企業。其中三家公司已經以數百萬美元獲利出售。今天,造雨公司旗下包括八家成功的新創企業,合併營收超過五千萬美元,員工大約一百人。本書作者馬丁•皮耶奧古即是造雨公司的創辦人之一,與喬丹•米爾恩這位加拿大企業家暨作家合力撰寫本書。
關於努力工作與犧牲的迷思
關於工作,你是這樣想的嗎?
●想賺更多錢,就得更努力工作
●成功勢必得做出犧牲
●成功得來不易
●家庭與事業不可能兩全
●只有退休人士或是前半生已經苦了大半輩子的人,才能享受均衡生活
●時間永遠不夠用
●給自己壓力是必要的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創業,就意謂著接下來好幾年都別想休假
●成功的人只有在週末才有空陪家人、朋友???
現在你可以拋下這些觀念了。本書將會助你打破這些束縛你的想法,讓你不被工作綁架,你將會發現,原來成功可以這麼輕鬆、這麼幸福。
導讀
過一個事業、生活兩得意的人生遺憾的人生「我搞砸了。」山姆.沃爾(Sam Walton)脫口說出這句話。他是大型量販店沃爾瑪(Wal Mart)的創始人,也是1982年到1988年間的美國首富。他在臨死前赫然發現自己早已和兒孫形同陌路,而太太之所以一直待在他身邊,似乎也只是為了盡一份妻子應盡的義務而已,這一切令躺在病床上的他不勝唏噓。他一生致力經營事業,卻為此付出慘痛的代價,直到人生的最後一刻才恍然大悟。山姆忽視了人生中其他重要的面向,沒有花時間和家人建立並保持深刻的關係,這是他此生最遺憾的事。可悲的是,他並不是唯一的例子,有許多不如山姆這麼成功的人,也落得同樣淒涼的下場。你或許以為只有位高權重、背負著千斤重擔,日理萬機的人才會陷入這種人生窘境,事實上,無論在各行各業、各個階層,都有許多人和山姆有相同的困擾。無論是企業家、上班族、公務員,都不免為此所苦。家庭因此破碎、友誼枯萎、健康岌岌可危,使人生悔不當初。當被問到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的時候,大部分的人都會不假思索地回答家庭、友誼和健康。而什麼是破壞家庭、人際關係與健康的頭號殺手?大部分的人答案竟是:工作。
日本有很多人死於工作過度,所以出現了「過勞死」這個專有名詞。雖然「過勞死」是比較極端的例子,但是過度工作卻普遍且持續影響著我們生活的每一個層面。畢竟大部分人不只是想避免發生這樣的悲劇,而且還想找出可以活出豐富、精采人生的最佳方法,也就是在獲得成功的同時,還能擁有時間與精力去好好享受它。
要成為一位成功又過著均衡生活的創業家或上班族似乎很困難。每個新創企業都是一個小小的奇蹟,就好像火箭升空需要耗費巨大的能量才能發射出去一樣,事業也需要投入龐大的心力讓它成長茁壯,持續發展,最終才能揚名立萬。面對如此艱難的挑戰,我們真的能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同時完成這些壯舉,並過著快樂、圓滿且均衡的生活,讓人生了無遺憾嗎?當然可以,而且我們將在本書中與你分享兼顧事業與生活的祕訣。新雙重優化策略我們要告訴你一個來自企業最前線令人振奮的消息:現在,也許是史上第一次,真的有人能把私人生活擺在第一位,同時還能白手起家,創業致富。我們不必在孩子都睡了才能下班回家。也不用在朋友邀我們週五去喝杯啤酒,或週末去看場球賽時說不。每年有六到八週的假期到世界各地旅行,或是去做些工作以外的事情,為自己充電和拓展一下視野。上述這些不但已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而且還逐漸成為創造最佳效率與工作續航力的先決條件。
當我們愈了解人類的身心如何運作,以及現今職場所面臨的挑戰,我們便愈能夠明白,像過去那樣比競爭對手更拚命地工作,已不再是事業成功的唯一正解。同時優化我們的事業與個人的幸福是可能的。我們稱這套策略為新雙重優化策略。只要掌握某些關鍵,我們不必然得在「事業成功」與「個人幸福」間掙扎拔河,這意謂著「成功必然伴隨著犧牲」的舊有想法即將被淘汰。
那麼,工作跟幸福的關聯是什麼?
相信很多人都曾經問過自己相同的問題,而得到的結論是,至少我們同意達賴喇嘛所說的一個重點:人生的目的,應該是從生活中獲致最大的幸福。快樂的人比生氣的人更樂於善待他人,也對世界更友善。當我們感到快樂,我們會更有活力、更願意幫助他人。因為我們終將離開人世,也都遵循著「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法則,所以唯一合乎邏輯的結論是:我們應該盡可能讓自己活在世上的每一分、每一刻、每一天都是快樂的。
雖然幸福很大一部分取決於我們的基因、家庭教養,以及與配偶的親密關係,但幾乎所有的研究都顯示,工作是幸福與否的前五大因素之一。我們做什麼工作、跟誰一起工作,以及花多少時間工作,這些都很重要。如果我們每天得工作十六個小時,一年工作三百六十五天,那麼根本不可能有長遠的幸福可言。相反的,如果有人規定我們連一小時的工作都不准做,那麼,我們的幸福感也同樣會降低。對大部分的人而言,「最大的幸福」存在於每週工作三十到六十個小時的狀態。如果我們還有許多其他私人事務要處理,或是無法真心投入自己的工作,通常會落在幸福感較低的那端。如果我們的工作是由自己設定、跟一群激勵人心的夥伴一起打拚,而且沒有塞滿太多的行程,那麼就會處於幸福感較高的那一端。
為了追求成功而被迫犧牲掉自己最大的幸福,這是人生的一大悲劇。諷刺的是,儘管我們用心良苦,汲汲營營地工作,卻也很可能在過程中失去工作效率,結果賠了夫人又折兵。我們原本可以更幸福也更成功的。每週只工作十到二十小時,卻可以過得幸福又成功的例子在企業界裡比比皆是,也許你就能成為其中之一。效益遞減定律讓我們來看一個例子:你可能在求學時期學過一個稱為「效益遞減定律」或「邊際效益遞減定律」的概念。這個基本概念就是,我們最初所投入的資源會帶來最高的效益,而接下來投入的資源所產生的效益則會遞減,到達一定的程度之後,投入的資源所產生的效益會變成零,甚至是負數。我們一直都在運用這個法則而不自知,例如當我們澆花時,第一杯水澆下去的時候通常效果顯著,但我們無法確知這株植物需不需要第二杯、第三杯水,結果就越澆越多,釀成植物溺死的意外。如果你曾經拜託別人在你出外旅行的時候幫你的植物澆水,你可能對他們說過類似的話:「記得,量要澆得剛剛好,別澆過頭。」
效益遞減定律是由十九世紀的英國經濟學家、政治家、富商兼作家李嘉圖(David Ricardo)正式提出,此後這個定律便被視為最重要的數學定律之一。現在人們也發現這個定律可以應用在生活其他層面。
製造業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在應用這個定律了。二次大戰之後,廣告業在在證明了這項定律。最先播出的一千個廣告造成的宣傳效果最佳,接下來的一千個效果平平,而最後的一千個廣告則變得毫無效益。運動員和他們的教練也明白這一點。伊索比亞長跑健將蓋伯賽拉希(Haile Gebrselassie)在2007年9月30日的柏林馬拉松大賽中,以兩小時四分二十六秒的成績創下世界紀錄。他事先並沒有夜以繼日、經年累月地為這場比賽進行特訓,反倒只是找出自己最佳的訓練分量,讓他擊敗其他許多比他花更多時間準備的對手。找到你的最佳效率在工作、求學、創業或經營事業的過程中,大多數人多少都會感受到自己的極限。我們在拚命工作很長一段時間後會感到精疲力竭而失去生產力。我們還會失去洞察力、續航力和熱情,需要休息個好幾天甚或好幾個星期來恢復元氣。美國企業家、行銷大師、部落客和暢銷書作者賽斯.高汀(Seth Godin)說他以前為了趕進度,曾在辦公室裡不眠不休持續工作了整整一個月。成果看似不錯,但是他已經把自己逼到不堪負荷的地步,接下來整整半年都臥病在床。這完全是因為工作過度、過度追求成就的下場。如果只以一個月的時間來看,他的效益還算不錯,但如果把時間拉長到七個月來看,他這樣的效率算是奇差無比。所以,你認為你的最佳效率處於哪種狀態?如果只考量工作的最佳效率,你應該一週工作幾小時?三十?七十?或一百?
我們也許會認為答案要視我們的工作類型而定。的確如此,比起航管員或心臟外科醫師,如果我們的工作是例行公事,不太需要複雜的思考,也不需要跟他人合作或發揮創意,或許可以多做上幾小時。愈不需要專注力的活動,我們愈能持續做下去。但我們並不會希望航管員一直坐在電腦前,一週工作上百個小時。
相較於一般人的最佳效率,有些工作顯得太輕鬆,有些則顯得太沉重。身為企業家和領導者,我們對自己的計畫充滿熱情。我們懷抱理想,勇敢追夢,並以這股身先士卒的態度投入工作,往往就能夠號召到一群拚命三郎。但是,儘管這麼努力,我們所做的其實也不過就是例行公事而已。我們應該更像航管員那樣時時保持警覺,做出關鍵的選擇,並和他人合作,以確保任務成功。
但是仍有許多人相信,如果我們每週工作七十個小時,會比每週工作五十個小時更有成就。這種想法在某些產業或許仍然可行,在這些產業裡,一部機器可以每小時焊接十幾個物件,或是半小時就可以包裝好五大批茶包。然而,當我們考慮到企業家所面對的任務,就需要另一種新的思維。
當然,事情並非想像中那麼簡單,只要挪出一點工作時間來放鬆一下就好。事實上,有趣的地方並不在於「工作」與「不工作」間的關係。應該要有人去發明一個比工作更好的字眼,因為新一代的企業家與經理人「不工作」。他們只是在玩,去做他們所熱愛的事物,並在其中盡情發揮他們的天賦與夢想。
比起傳統的工人或上班族,我們跟運動員、音樂家和雕刻家有更多的共通點。但是,即使是藝術家和運動員也會經歷邊際效益遞減,最終產生負面的效果。沒有人比畫家和作家更明白靈感對創作的重要性。但光是每週坐在畫布或書桌前面一百個小時,並不能讓靈感自動湧現。它需要更多其他的東西。均衡是這幅拼圖中關鍵的一片。追求均衡不是柔弱者的專利在這本書裡面,我們經常談到「均衡」這兩個字。我們所指的「均衡」,就是「你所認為的美好生活」。我們並不會宣稱我們知道你的願望清單,或知道你該如何理想地分配你的時間。我們所做的只是不斷鼓勵你去思考,做出清醒的選擇,並且勇敢地用最適合你的方式安排你的生活。
也許你會認為:「均衡聽起來很無聊、無趣、缺乏活力。我才不要均衡,我要過著滿懷雄心壯志,功成名就,享受在驚濤駭浪上奔馳的精采人生。」或許你說的對,也許你應該把這本書送給你那些胸無大志的親戚朋友。但是,請再多給這本書一些機會。為什麼?因為「均衡」也許就是你能夠去過你理想生活的關鍵。
對大部分的人而言,理想生活由以下元素所組成:.和他人保持積極正向的關係.擅長於某些事物.經濟獨立.身心感覺良好.能未雨綢繆,掌控自己的生活.為一些更偉大的目標做出積極的貢獻要把這些元素整合在一起,並讓它們各自在人生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這需要相當大的努力。它需要多方配合,需要均衡。
不論我們多麼熱愛工作,只留下一點力氣給其餘的部分,不會是長遠的快樂之道。我們還需要愛與被愛,去感受完全不一樣的刺激與經驗,去使用我們的身體,去和老朋友、新朋友共享歡樂時光。
從另一方面來說,如果我們一星期只工作十小時,因為我們忙著跑趴、看電視,揮霍別人的金錢,我們到頭來一定會因為無法達成自己設定的目標而感到後悔。重點是,不管我們喜不喜歡,生活總會過得均衡或不均衡,而我們是唯一能夠察覺到,並且對它採取行動的人。並非胸無大志的人才會想要過均衡的生活,其實它屬於勇者,而且它是絕對可行的。男子氣概跟苦行者都落伍了所以,如果均衡屬於勇者,那麼誇耀自己為了一個重要的專案趕工,一星期每天只睡兩小時這樣的犧牲奉獻,還有什麼好令人欽佩的?當我們愈了解人的身體與大腦如何運作,我們就愈能明白過得像拚命三郎是多愚蠢的一件事。整天下來,我們所失去的效率會比我們用犧牲睡眠、休閒和運動所換來的還多。
但別誤會我的意思,砥礪自己追求卓越仍然值得鼓勵。例如,打破自己十公里路跑的個人紀錄,學習一項新技能(即使它很困難),設計並執行一套完美的行銷方案,這些都令人欽佩。但是,過度壓榨自己,導致整體效率下滑,並讓自己感覺糟糕透頂,那就真的很愚蠢了。
除了表現男子氣概,有些人更喜歡扮演苦行者的角色。他們每天埋頭苦幹十六個小時,好讓自己可以自艾自憐。如果怨聲載道一番,讓別人也開始可憐他們,他們甚至會因此得到更大的快感,一種奇特的快感。但老實說,這有什麼好處?也許有些婆婆媽媽就是這個樣子,他們無止盡地重複這種行為。難道這就是我們要的嗎?
儘管當局者迷,但請試著想一想,你身邊是否有人太常扮演拚命三郎或苦行僧的角色?也許是某位朋友或同事,他們喜歡吹噓自己的豐功偉業,或怨嘆自己的犧牲奉獻。而你可能甚至在他們的話都還沒說完之前,就一眼看穿他們的招數,對嗎?請切記,你跟他們一樣容易被看穿。全球調查這個計畫是在2009年隆冬的某一天誕生的,當時我們兩人(馬汀和喬丹)在哥本哈根第一次見面。我們除了發現彼此都是創業家之外,也都意識到要幫助有企圖心的創業家跟經理人建立一套新的模式,對此我們都充滿熱情。這套新的模式就是「成功不需要犧牲私人生活」。
過去這兩年,我們走遍全球,與數百位企業家進行訪談,以尋找符合這些條件的範例,那些非常成功,而且過得快樂又均衡的人是一群異類,挑戰了我們原以為成功必然要有所犧牲的思考框架。我們的調查發現,有一場新的運動正在發生,工作正朝向更永續、更人性化的方向轉變。
這群企業家慷慨地和我們分享自己是怎樣實現這麼多理想,他們的經歷讓我們自嘆不如。他們大部分在過去十年內成功致富。藉由一套不同的工作態度與工作策略,他們比一般企業家更有效率,同時還能擁有生活的品質。在建立事業的過程中,他們能持續享受和家人、朋友間熱絡的關係,到世界各地旅行,並且從生活中的各種深刻經驗獲得樂趣。更令人驚訝的是,這些企業家並不是經營個人品味的小生意,而是足以改寫產業面貌,營業額高達數百萬(甚至上億)美元的大企業,只因為他們找到了自己的雙重優化策略。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