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價217.00元
8			
折優惠:HK$173.6  | 
        
          | 
	          
                |  |  
                | 世界文字發展史 |  
                | 
 
                    
                      | |   |  |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 
 |  |  |  |
 
 | |  |  |  
                | 
 |  
                | 詳 細
 資
 料
 | 
 
 出版日期 | 
 2015年11月 | 
 
 
 
 語言版本 | 
 中文(繁) | 
 
 
 
 
 
 
 裝幀 | 
 平裝 | 
 
 
 |  
                | 
 |  
                | 分 類
 | [ 尚未分類 ] |  
                | 同 類
 書
 推
 薦
 |  |  
			  | 
 |  
                | 內 容
 簡
 介
 | 語言是最基本的信息載體,文字是語言的延長和擴展,有了文字,人類才有書面的歷史記錄。研究文字規律的是文字學,側重文字資料的是文字史。本書是一本脈絡清晰、材料豐富的文字史力作,是周有光教授最有影響的學術著作之一。
 
 
 
 本書次序井然的闡述了世界各國文字這個龐大卻內在規律如出一轍的人類文字系統。作者將世界文字歷史分為原始文字時期、古典文字時期、字母文字時期,以時間順序為主線、本質形態發展變化為分層線,清晰羅列了文字發展的脈絡,結構明瞭,大量援引數據圖表,并初步分析不同文字的造字法。期間涉及文字的形體變化、簡化和同化進程、字體、種類、風格、序列等等文字穩定性與演變性的外在表現。
 
 
 
 書中無處不在著力探索歷史規律,充實了人類文字的史料研究,使我們看到世界文字歷史的整個骨架,是知識時代不可或缺的基本知識。
 
 
 
 
 
 本書特色:
 
 
 
 1) 本書是多次再版的研究力作,廣受讀者和學者青睞。作者為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和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委員、研究員周有光教授,是著名的語言文字研究學者。
 
 
 
 2) 富有學術意義。作者對世界文字發展歷史脈絡了然於胸,宏觀鳥瞰人類文字系統。詳細全面的詮釋加上紛繁的素材資料,極富學術性。
 
 
 
 3) 論述深入淺出。相對淺白通俗的材料和大量簡明的配圖,增加了可讀性與趣味性,給予讀者更直觀的認識。
 
 
 
 4)	作者經過40年的探索,到1990年代後期,把初步成果寫成兩本書:《世界文字發展史》和《比較文字學初探》。
 
 
 
 5)	紛繁的文字如何分類?中外學者眾說紛紜。比較多種分類法之後,作者提出“三相分類法”(三相:符號形式、語言段落、表達方法),希望歸納成一種客觀的認識。
 
 
 
 6)	人類文字史如何分期?中外學者也是眾說紛紜。比較多種分期法之後,作者選擇了“三期分期法”(三期:原始文字、古典文字、字母文字),希望反映歷史事實 。
 
 
 
 7)	配有大量的圖表,幫助文字愛好者和專業人士學習研究。
 
 
 
 
 
 作者簡介:
 
 
 
 周有光,1906年6月13日生於江蘇常州。1923—1927,就學上海聖約翰大學和光華大學。
 
 
 
 1928—1949,任教光華大學、江蘇教育學院和浙江教育學院;任職新華銀行,由銀行派駐美國紐約和英國倫敦。1949年回國,擔任復旦大學經濟研究所和上海財經學院教授。
 
 
 
 1955年參加全國文字改革會議,會後擔任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和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研究員和委員。參加制訂:中文拼音方案;中文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聾人手指字母方案。出席國際標準組織會議,該組織經國際投票認定中文拼音為拼寫漢語的國際標準。
 
 
 
 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是翻譯《不列顛百科全書》的中美聯合編審委員會中方三委員之一。提倡“現代漢字學”和“比較文字學”。出版北大講稿《漢字改革概論》、清華講稿《中國語文的時代演進》以及《世界文字發展史》《比較文字學初探》《朝聞道集》等專著30餘種,發表論文300多篇。世界文字發展史目錄。
 
 
 
 
 
 |  
                | 
 |  
                | 目 錄
 | 
 
 
 
 
 
 |  
                | 
 |  
                | 
 |  
                | 書 評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