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蘇志燮的每一天 2008-2015 So Ji Sub’s History Book(紅色溫度 收藏版)
定價200.00元
8
折優惠:
HK$160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本田.三星的一流人才訓練:從考核、升遷、分配到建言,你得懂這14堂課!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9218078
佐藤登
石學昌
大樂文化
2016年1月11日
100.00 元
HK$ 85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9218078
叢書系列:
Biz
規格:平裝 / 288頁 / 25k正
Biz
分
類
商業理財
>
專業管理實務
>
人力資源管理
同
類
書
推
薦
勞工機靈點,雇主睜大眼!搞定勞資關係的速成心法(3版)
診所經營人才培訓寶典
人才發展的課題
逆向思考的權謀心計:從《反經》學習古人智慧,史上最容易操作的職場厚黑學
講師寶典:成為好講師的五部曲
內
容
簡
介
商場拚搏,人才幫你打勝仗!
想要贏,該如何琢磨員工?
就讓領導第1名研發團隊的科技管理高手,
教你從研發、產銷到布局,都做到頂尖的7大關鍵!
目
錄
前言 用人才,打造超高竿的競爭力
?
第一部 人才訓練大作戰,本田與三星各有特色
?
1
【新人培訓】本田培育人才,三星讓人才廝殺
理工科學生,該如何成為一流人才?�
進入科技業,英語好不好是關鍵�
先到工廠研習,體驗企業文化及培養革命情感�
透過研習營訓練員工自立自強的信心,並培養同儕競爭意識�
對於新進員工的規畫,該有哪些策略?
?
2
【單位分配】本田考量公司需求,三星重視員工期望
分配部門,該依照員工意願還是專長?�
當員工進不了想去的單位,跌入失望深淵……�
爛單位做到透,也能找到成就感�
要讓員工發揮專長,關鍵是你得支援與輔導
?
3
【採納建言】本田不區分上下關係,三星則是主管負責
本田宗一郎主張「討論技術不需要區分上下關係」�
鏽蝕問題讓汽車外銷踢到鐵板,他如何扭轉? �
主管用直覺、經驗及膽識下錯決定時,你該怎麼辦?�
主管負全責,員工就不會推拖拉閃�
在老闆面前,扮演「沒問題部屬」很危險!�
聆聽部屬意見,客觀判斷取代主觀認知
?
4
【技術研發】本田強調自己開發,三星重視時間效率
由零開始研發,才能看到技術進化的方向�
要讓研發速度比競爭者更快,該如何辦到?�
成敗關鍵:技術、智慧財產權及商業化時機點
?
5
【升遷異動】本田取決本人意願,在三星高層決定一切
當部屬提出升遷及調單位的需求時,你該如何處理?�
為何調動員工卻產生反彈?關鍵是你得知道他們在意啥!�
升遷時,最好搞懂員工在意的是面子還是裡子
?
6
【責任歸屬】本田屬下自由發揮,在三星你得一肩扛起
一旦失敗,專案主管就得下台�
上司奪取你的成果,該如何因應?�
建立一個拚命文化,關鍵是即時賞善罰惡
?
7
【績效考核】本田設高目標去挑戰,三星則以難度適中為目標
給屬下的目標該怎麼定才對?�
當員工表現平平,卻對自己高度評價時,該如何處理?�
遇到員工不守規則、愛說謊、不聽意見時……�
工作出問題的員工,該讓他留職停薪還是選擇離去�
年輕人離職率高的問題,管理者該如何解決?
?
專欄1 我離開本田的原因與過程──該選擇公司,還是理念?
?
第二部 一流企業的員工,是如何面對激烈產業競爭?
?
8
【廠商關係】一流人才就該,積極拜訪客戶且具有提案能力
對廠商愛理不理,你會錯失許多合作機會�
評價高、效率快,訂單接不完�
面對「高層負責」的企業,你得先搞定有決定權的人�
積極拜訪與優秀提案力,是三星的致勝關鍵�
站在客戶立場,才不會失去競爭力
?
9
【產品研發】高品質要求+建立合作模式,才能成功將產品商業化
為何政府錯誤的政策,會影響企業研發產品的效率?�
一條龍的生產方式及技術控制,才能成功將產品商業化�
高品質的要求,比說服對方一百次有用�
切勿一手包辦所有業務,你該建立的是嶄新合作模式
?
10
【
技術累積
】
基礎研究扎根厚實,10年磨出一劍
企業喪失競爭力,通常有這3個原因�
技術落後的關鍵,一定得克服這三個弱點�
一流企業及人才要在全球商戰勝出,必備6項要素
?
11
【挑戰世界】一流企業得全球接軌,一流人才得越挫越勇
企業全球化進展緩慢,是因為……�
一流企業得重視機會不怕風險�
打響品牌、正視侵權問題,做全世界的生意�
新創事業失敗,一流企業及人才該如何面對?�
培養員工的競爭意識,得從教育層面著手
?
12
【企業競合】合作該慢條斯理,還是積極躁進?
併購與合資,是吸收技術與人才的好方法�
失敗的合作案該如何停損?�
三星與德國博世集團決裂,原因是?�
人才與研發合作,為企業帶來的優勢與困境
?
13
【專利管理】善用智慧財產權,幫企業創造巨大的商機
智慧財產權,成為企業兵家必爭之地�
案例:美國創投公司發動的「專利權戰爭」�
專利申請失敗,讓寶物變廢物�
加速智慧財產權合作,讓企業爭取世界第一的門票
?
14
【人才流動】別用力防堵技術人員外流,而是該……
與其擔心技術外流,不如重視擴展業務的機會�
環境,是人才出走的主因�
一流企業會透過併購與整合,擴大人才的吸收�
組織有願景,必定不會失去優秀員工�
疏忽大意,國寶級技術就被人偷學走
?
專欄2 轉戰三星的理想與現實──過去的豐功偉業,有效期限只有一兩年
?
後記 企業要能活,得從改善體質做起
序
前言
用人才,打造超高竿的競爭力
?
日本對三星、LG、現代等韓國企業的報導,可說是屢見不鮮。目前在全世界的電機及汽車產業中,韓國企業的存在感正逐漸升高。韓國企業直到十年前,都還在持續追趕先進國家,且普遍被認為缺乏開發專利技術的能力。然而到了現在,韓國企業已經擁有包括智慧型手機及有機電場發光等超越日本企業的製品,並且跨足各種技術領域。
未來日本企業如要持續和全世界競爭,就必須放下身段,專注於學習韓國企業的長處,建構具備速度及決策力的經營體制。由於日本企業也擁有無可取代的專屬強項,因此沒有必要全盤仿效韓國企業的做法,而是應該融合雙方優點,創造出紮實穩健的營運體質,才能真正成為具備價值的企業。
?
以實際參與觀點,分享最真實經驗
本書以我自身曾任職日本本田及韓國三星兩大企業的經驗為基礎,針對本田和三星各自的強項、日本企業和韓國企業的不同,以及日本與韓國的差異進行深入剖析。
我闡述的並非一般論點,而是各自舉出具體實例來說明。我過去曾待過本田及三星兩間日韓大型企業,並且帶領雙方團隊開發嶄新技術,所以能分析兩國技術開發面的強項,並從科技管理的觀點來呈現日本企業及技術團隊應追求的樣貌。
在此所謂的「科技管理」,是指以技術觀點判斷研發及商業化策略。
我並非以旁觀的觀點進行分析,而是站在曾實際參與開發及經營實務的立場,分享最真實的經驗。期盼各位讀者能藉由本書陳述的內容,找出引領企業走向復甦之路的提示。
在進入主題之前,先容我簡單地介紹個人的經歷。我在一九七八年進入本田服務,並於後來二十六年又四個月中,持續從事技術與研發工作,因此得以從各個部門中深切體驗到「何謂技術本質」及「工程師於研發過程中展現的精神」。
當然,在漫長時光中並未都只有正向的思考及體驗,在想法及技術層面的見解上,也和許多同仁及主管有過摩擦或意見相左的時候,我也曾因此苦惱不已。如今回想起當時的狀況,才發現自己曾因身為企業人士及技師,因而被迫做出和自身想法矛盾的選擇。而可以擁有活用於當今的科技管理基礎能力,我認為正是由於當時反覆思索「技師精神」、「如何思考才正確?而又該如何付諸行動?」等想法所得到的成果。
?
鏽蝕問題,我開始得以發揮長才
本田的創辦人本田宗一郎留下許多享譽人世的金玉良言。然而事實上,這些名言依據狀況不同,有時會被奉為行動圭臬,有時也會被棄如敝屣。
關於此點將會於之後詳述。實際上,這些狀況全都發生在我進入公司,且日本各汽車大廠開始爭食外銷歐美大餅的時候。然而,眾家汽車大廠卻未預料到外銷市場其實存在著意想不到的陷阱。那就是稱為「鹽害」的汽車鏽蝕問題及和鉅額賠償環環相扣的客訴。
「照這樣下去,本田可能從此一蹶不振!」當時在公司內部負面傳言風聲鶴唳的危急狀態下,我成為為解決鏽蝕問題所組成的大型計畫團隊成員之一,並且來到最前線面對這個棘手問題。後來,我們成功藉由技術開發克服這個問題,並且獲得來自歐美高度的評價,然而整個過程確實漫長而辛苦。
之後,我們的成果得到總公司認同,董事會也向我表示:「你就按照自己的想法行動。無論要到國外或國內,我們都會支持。」於是我主動提議,希望能夠調到研發新技術的本田基礎研究所任職。而自從調任新職務後,我也真正體會到何謂技術的本質、幕後的人事編制,以及處理事務優先順位的重要性等。而這些寶貴的經驗,也對我後來的工作帶來舉足輕重的影響。
在基礎研究所面對的重要課題為電動車及電池實用化的研究。我在一九九○年二月調至基礎研究所服務,而在調職後約半年,全世界汽車產業都因美國的「零排放車輛計畫」(ZEV,Zero Emission Vehicle)實施期限迫在眉睫,而開始研擬各種對策,因此我所屬的團隊才會毅然決然地從零開始創設電池研究室。
?
轉任三星
SDI
,成為首位外籍董事
我在二○○四年九月轉任韓國三星集團核心之一的三星SDI(編按:三星SDI是顯示及能源領域的製造商,成立於一九七○年,為南韓最大CRT面板製造商,也是全球第二大電漿面板製造商,並生產液晶面板、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與燃料電池等產品)常務董事。決定轉換跑道的理由將於本書中詳述。然而,我任職於三星中央研究所的五年內,十分努力從事研發,並將全副心力投注於建構總公司經營策略部門的嶄新商業模式上,前後共歷時八年四個月。而對於擔任三星SDI首位外國董事的我而言,這段過程確實成為往後業務上十分重要的借鏡。
現在三星已在民生鋰電池領域攀上市占率世界第一的高峰。在我剛到三星時,當時日本仍以壓倒性實力獨占鰲頭,並將三星壓制在世界第四的位置。而究竟是什麼樣的經營手法使三星得以迅速擴大市占率並成長至今日的規模,我將藉由曾實際身處研發現場的經驗來分析箇中原因。
當時,我曾數度直率地提出應停止某些研發主題及轉換研發方向等建言。每當從技術面切入問題時,往往會引發負責的董監事及團隊成員不滿,但我仍然認為這是科技管理者必須肩負的責任而持續提出建言。包括企業文化、韓國文化及韓國的特性等,都曾讓我倍感困惑。然而,也因為面對這樣的背景,反倒更激起我主動提案並試圖創建各種嶄新組織及架構來克服困難的動力。
促使我化想法為實際行動,同時也是當時讓我毅然決定轉職到三星的關鍵因素,其實正是三星社長的一句話:「佐藤先生,請你依照自己的想法帶領團隊,研發電池及新能源。」這句話成為我堅定不移的支柱,也因此得以不受韓國儒教社會束縛,果斷地採取積極進攻的經營模式。
?
歷經本田和三星,我看見更寬廣的世界
目前我正致力於連結日本的汽車產業、電池產業及材料產業,並且更進一步地促進產業界和學術界合作。曾於本田和三星任職的經驗,確實令我得以看見更廣的世界。
從韓國和三星的觀點來觀察日本,就能清楚看出日本產業界面臨的課題及兩國之間的民族性差異。而正如同韓國有其強項和弱點一樣,日本同樣擁有讓人引以為傲的優勢和亟待克服的劣勢。
日本人及日本產業界對韓國社會和韓國產業界抱持的印象,和現實狀況有不小的落差。媒體報導的韓國現狀既有評價過高之處,也有低估韓國實力的部分,也就是說並未正確傳達許多實際的狀況。
觀察韓國人擁有的思考及行動模式,將會深刻感受到我們的價值觀和概念未必能作為全球化社會的依循標準。相對地,如能藉由名為韓國的過濾裝置重新審視,就不難發現其中存在著我們產業界可加以學習及不應被視為評測基準的部分。也因此我才會想將自身經驗提供給產業界及技師參考,因而有了撰寫本書的想法。
近幾年來,日本產業界看似處於始終萎靡不振的狀態,但事實上依然擁有相當強韌的穩固基礎。日本產業會陷入低迷的窘境,我認為正是因為日本遺忘了秉持積極果決向前突破的經營態度。只要能再次從科技管理的觀點出發,並重新打造出高人一等的產業競爭力,必定能導引出真正實力及接軌全球的競爭力。本書希望能為這個目標貢獻棉薄之力。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