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那些動物告訴我的事:用科學角度透視動物的思想世界
定價127.00元
8
折優惠:
HK$101.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林百貨:臺南銀座摩登五棧樓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8017856
陳秀琍/主撰
前衛
2015年12月05日
133.00 元
HK$ 113.05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578017856
叢書系列:
台灣文史叢書
規格:平裝 / 320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台灣文史叢書
分
類
人文史地
>
台灣史地
>
其他
同
類
書
推
薦
看得見的臺灣史.空間篇:30幅地圖裡的真實與想像【隨書贈〈十九世紀臺灣輿圖〉&〈五十萬分一臺灣蕃地圖〉經典復刻】
福爾摩沙時尚圖鑑:大襟衫、馬面裙、三把頭、剪鉸眉、燈籠褲、瑪莉珍鞋……三百年的台灣潮服誌【獨家特贈穿越福爾摩沙吸水杯墊組(乙組三個)】
福爾摩沙時尚圖鑑:大襟衫、馬面裙、三把頭、剪鉸眉、燈籠褲、瑪莉珍鞋……三百年的台灣潮服誌
霹靂盛典:風起雲湧40年(限量典藏盒)(作者親簽版)
霹靂盛典:風起雲湧40年(悅讀版)
內
容
簡
介
???????? ????「???百貨店」?
臺灣摩登文明與大眾生活史風華!
目
錄
市長序 厚植歷史記憶 書寫在地風情
局長序 再現府城繁華夢
處長序 深耕文化內涵
推薦序 中研院台史所所長序
作者序 時代變遷中的林百貨
序幕?? ?
從林百貨看臺灣百貨店的興起?? ?
第一章 時代背景?? ?
臺灣百貨店的變化?? ?
日治之前(清代)的百貨?? ?
明治維新後 日本大百貨店的西化與發展?? ?
日本百貨店源起的兩個不同系統?? ?
1930年代日本百貨店擴張?? ?
第二章 臺灣百貨店的誕生??
?
百家爭鳴的和洋百貨商店?? ?
1920年代臺南的和洋百貨商店?? ?
1929年 臺灣出現學習日本大百貨店的經營論點?? ?
日本大吳服百貨店在臺行銷 臺南出張特賣會?? ?
1932年 臺灣日式百貨店開幕元年?? ?
符合日本百貨店的定義?? ?
菊元搶得先機 林百貨成為南部百貨店龍頭?? ?
菊元百貨與林百貨之比較
?? ?
第三章 移民夢 林方一創業歷程?? ?
林方一來臺與日吉屋吳服店的學習?? ?
夢之初始 29歲離鄉來臺?? ?
日吉屋6年學習?? ?
林吳服店營業開始與商業的活躍?? ?
1926-1927年末廣町的拓??? ?
林方一於建築組合的角色?? ?
林百貨的起建與林方一的去世?? ?
第四章 粉墨登場 林百貨開幕與經營?? ?
家族與同鄉之管理?? ?
林百貨支配人 藤田武一?? ?
林百貨管理階層多來自山口縣?? ?
林百貨經營之插曲?? ?
林百貨樓層之販賣類別?? ?
林百貨之通販行銷與東亞旅行社?? ?
食堂的記憶 吳新榮醫生日記中的林百貨?? ?
林百貨的危機處理與事件行銷?? ?
頂樓神社木造之火燒事件?? ?
刊登道歉廣告順便行銷?? ?
首開臺南高樓建築消防演練?? ?
最高樓成為跳樓自殺地點
林百貨末廣神社的由來?? ?
稻荷信仰?? ?
日本企業神社?? ?
臺南其它企業神社?? ?
第五章 引領風潮 帶動商業建築新風貌?? ?
城市街區的地標建築?? ?
臺南商業地標建築於不同時代有不同的代表?? ?
末廣町林百貨商業地標的出現?? ?
林百貨建築師──梅澤捨次郎?? ?
總督府營繕課的協助?? ?
臺南銀座建築的仿效風潮?? ?
第六章 洗盡鉛華 1945-1997公營機構時期?? ?
1945年 空襲 被轟炸的臺南市?? ?
1946年 日產接收與臺南鹽業公司
戰後極短暫成為彰化銀行臺南分行與舞宴場?? ?
林百貨成為國營企業及軍方使用的原因
1946-1969年 臺灣製鹽總廠辦公室時期的林百貨?? ?
1976-1986年 保安警察第三總隊辦公室?? ?
四樓 臺灣省糧食局臺南事務所?? ?
五樓 空軍單位及宿舍?? ?
第七章 頹圮褪去 重生再現光彩?? ?
修復,是文化意義的再現──徐裕健建築師?? ?
修復特色二三事?? ?
結構與補強?? ?
磨石子?? ?
洗石子?? ?
燈具?? ?
空襲彈痕殘跡?? ?
電梯?? ?
神社?? ?
展示設計?? ?
第八章 那些年 這些人 林百貨口述歷史?? ?
林百貨員工及員工家屬訪談
顧客及戰後不同年代、身分的人物訪談
一、緣定林百貨 李錫銓與李陳錦蓮?? ?
二、江金梅女士 林百貨第一代專櫃小姐?? ?
三、許黃進治 昭和時代故事被女兒改編成歌舞劇?? ?
四、石允忠 林百貨最佳員工代言人?? ?
五、郭黃錦英 從林百貨店員到木屐店老闆娘?? ?
六、潘元石老師 保留林百貨童裝人形木牌的插曲?? ?
七、蔡來順 穿著林百貨童裝的小淑女?? ?
八、鄭惇元 任職臺灣製鹽總廠在林百貨辦公二十年?? ?1949-1969年
九、十全行顏德宏 聽前輩說末廣町的故事?? ?
十、吳南仁?? ?林百貨轉角的修鞋人
第九章 風華再現 2014重新開幕?? ?
開幕 承先啟後?? ?
古蹟再利用 林百貨再利用的定位?? ?
經營團隊 以文化為本再創新?? ?
空間設計 現代古典與臺南味的空間概念?? ?
理念 結合在地產業與設計?? ?
品牌 林百貨自己就是一個品牌?? ?
企劃精神 老臺南味 老臺南人?? ?
產學合作 學生與文創百貨的火花?? ?
屹立臺南? 迎向百歲
參考文獻?? ?
序
推薦序
厚植歷史記憶 書寫在地風情 臺南市長 賴清德
臺南是臺灣的第一個城市,坐擁多元歷史文化魅力,指定及登錄的文化資產,總數超過300筆。各個時代所遺留下來的古蹟、歷史建築、聚落、古物等有形文化資產,以及傳統藝術、民俗等無形文化資產,不僅數量豐碩,更早已成為國人共同的寶藏。如何在時代的演進遞嬗中,努力保存流佚在即的文化資產並將其發揚光大,雖然任務艱鉅,卻也是吾人最甜蜜的負荷。
臺南為文化首都,合併升格以來,不僅首設文化資產管理處,綜理文化資產保存業務,更竭盡全力進行文資修復、指定登錄及傳習紀錄等工作。舉凡藝師司阜的湛藝薪傳、民俗藝術的傳承發揚、史蹟風貌的修復再現、古物珍寶的研究指定等,臺南市都有傲視全國的成果,每年也都獲得國家最高額的預算支持。近年來,包括4項國定民俗、首批私部門收藏國寶的登錄,5位國家級傳統藝術保存者及文資保存技術保存者的指定,以及諸如林百貨、知事官邸、全市各地日式宿舍群等有形文化資產的順次修復活化,臺南市都不負使命,為國人留下臺灣歷史上眾多美麗的時刻。
2014年起陸續發表的「大臺南文化資產叢書」,精選本市重要古蹟歷建、傳統藝術及民俗活動,進行書寫及出版,成為建構新時代「臺南學」的重要一環。叢書裡每一位執筆的專家學者,都以其歷史之眼、細膩的心,筆下娓娓道出文化資產的迷人故事。文史專家的解說,不啻為讓國人及市民朋友更深入瞭解大臺南豐美文化的終南捷徑,也傳承了在地最可貴美麗的歷史風情。
文史書寫是扎根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環節,也是形塑一個文化共同體集體記憶的主要方式。市府持續出版多元類別的文化叢書,期將臺灣及臺南的文化,予以系統性地整理、描述與詮釋,厚植本土文化知識的內涵,相信有朝一日,這套叢書也將成為臺灣與世界深交的知識櫥窗。
推薦序
中央研究院臺史所所長 謝國興
「草地俗 (發音聳),戴笠坐流籠」,這是臺南人形容鄉下人進府城,到林百貨(五棧樓仔)搭電梯的時代光景。
生活與文化才是人類歷史發展的本質,當代歷史研究領域中生活史、物質文化史、新文化史逐漸被重視與成果突出,正是其寫照。林百貨的歷史與重生故事,在陳秀琍女史的筆下,不只是林百貨本身的歷史經緯而已,經由秀琍上窮碧落下黃泉的功夫,幾乎將目前國內外所能找到的資料蒐羅殆盡,整理耙梳,配合數量可觀的珍稀圖片,故事被置放在日治時期臺灣物質生活與歷史建築發展的整體脈絡中,上下古今、前後左右、參照對比、觀察分析,所以這不只是一冊林百貨的孤立掌故,而是一個完美的寫作範例。
在臺灣文化資產再利用的案例中,林百貨無疑是非常值得注目的案例,不只是老建築重新注入新生命,更如作者所強調的,是文化、產業、創意、美學、設計、時間與空間情感等諸多元素的複合體。本書對林百貨建築空間在戰後的利用與變遷,雖然只有短短的篇幅,卻已展示臺灣在過去曾有一段因特殊政治局勢與體制造成的反文化與非文化時光,林百貨的重新出世,讓我們告別那一段有點不堪的日子,也讓我們重新擁抱帶著歷史情感的新創意文明。
身為一個老臺南人,我樂意為秀琍、林百貨與這本書喝采。
自序
時代變遷中的林百貨
是緣份吧,沒想到有一天我會將林百貨寫成一本書。
記憶中,耳邊總會聽到長輩們說中正路林百貨在日本時代就十分先進,不僅曾是臺南第一高樓,有電梯、有時髦的商品和漂亮的專櫃小姐,是南部最高檔的百貨店等等。但那是屬於出生於日治時期長輩的記憶,因為對我來說林百貨它是一棟陰暗的建築,一樓轉角有位修鞋人,公佈欄層層疊疊看起來有點髒亂,若要經過這棟建築總覺得必須快速走過以免有落石或是窗戶掉下來!每每看著這棟樓總無法想像它曾有的輝煌。
第一次認真拍林百貨約莫在一九九○年代後期,當時為了出版《紅城戀影──老臺南歷史散步》,拍了林百貨外觀照片,當時也與修鞋的吳南仁先生有簡單的對談,沒想到事隔多年寫了林百貨,讓我想起他,他應該是和林百貨相關的人事中最後離開這棟建築的人。
林百貨的外觀一直沒太大的改變,所以讓臺南人一直記得它的風光。雖然那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伴隨著長久以來建築內部不對外開放,林百貨始終保有著神秘感,政府機關在民國70年代最後一批離開這棟建築的保三總隊撤離,落了鎖後,除了頂樓的軍眷戶走側邊的樓梯進出林百貨外,沒多少人知道它內部的狀況。在2003年,因公務第一次進到林百貨內部,當時林百貨斷水斷電已久,頂樓的軍眷剛搬遷離開,我和同事王雯文前往拍照記錄,拿著手電筒從側邊的樓梯摸黑走進到傳說中的林百貨,裡面幾乎沒有光線透進來,我們小心地踩著階梯,當時建築內有些樓層地板傾斜,三樓還留有著厚厚一層灰的臺鹽書籍,頂樓違建一片混亂,八角型的電梯間損毀嚴重,從電梯天井往下看,是深不見底的黑。當時看到頂樓殘破的末廣社,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感傷,心裡想著,這是日治時期臺南最高級的百貨,昔日的繁榮有如幻影,如今我們每走一步都要萬分小心殘破的建築是否會崩裂。
說實在,一個從1945年就早已消失在歷史煙塵中的高級百貨建築,超過一甲子歷經不同單位的使用,再加上人去樓空的20年歲月,風華早已褪去,它能被保留下來而不是被改建,已經值得我們慶幸了。也因為2003年去拍照記錄了一次,所以後來對林百貨的訊息多少會加以留意,隨著林百貨進行整修,我也陸續做一些記錄。2013年林百貨整修完畢也準備OT,同年3月我於《臺南文獻》第三輯發表了一篇〈從高島愛生堂到林百貨-談日治時期臺南市的商業地標〉,就在這年年底,接到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的邀稿,沒想到在2003年踏入林百貨事隔10年後,答應出版林百貨一書。
原本設定林百貨的書籍字數不超過三萬字,一開始還煩惱想著:就一個昭和時期的百貨店,怎麼寫到三萬字?隨著資料不斷解讀,深深覺得與其只寫林百貨,倒不如以當時的時代背景做為切入點,以林百貨的演變為軸線串連不同時代、人的故事,也因為訪談了許多人與歷史文獻的比對,使得這本書與其它古蹟介紹書籍大為不同,結果寫到最後成書是六萬多字。
解讀完日治時期,另一個高難度是關於戰後的使用單位的部分,軍方資料取得困難,臺鹽公司本身對於忠義大樓(林百貨)記錄並不多,南區糧食局的部分,多次打電話洽詢資料一直沒有回覆;而最後離開的保三總隊則因時間久遠、人員退休,幾乎斷了所有的線索,只能從臺灣鹽業檔案、臺灣行政長官資料檔案、省議會檔案及國家檔案局去拼湊極有限的資料。本書的參考資料庫從國內到日本各圖書館,共有二十幾個之多。還有一個高難度是口述歷史的部份,花了很長的時間,透過各種管道、多層關係,終於找到本書專訪的十位人物,超過五十幾位朋友提供許多關鍵人物的資訊及相關資料供作參考,在這裡由衷地感謝這麼多好友協力幫忙。就作者而言,這本書我自己花了很多心力做文獻上的考究與訪談,希望從一個大時代去談林百貨,也希望讀者從書中看到不同的角度,從時代、建築、人、城市演變,到古蹟、商業、再利用等等,希望能以不同面向來詮釋林百貨這棟與臺南人有著特別情感的古蹟。
最後感謝姚嵐齡小姐協助撰寫本書部份稿件及協助攝影、編輯校對。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