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蘇志燮的每一天 2008-2015 So Ji Sub’s History Book(紅色溫度 收藏版)
定價200.00元
8
折優惠:
HK$160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黑水
庫存=1
將於1個工作天內出貨
9789570846560
平路
聯經出版公司
2015年12月01日
97.00 元
HK$ 82.45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570846560
叢書系列:
當代名家/平路作品集
規格:平裝 / 256頁 / 25k正
當代名家/平路作品集
分
類
文學小說
>
華文創作
>
小說
同
類
書
推
薦
不羈的晚霞:忘情墨爾本
一夫一妻:曹明霞中短篇小說集
浮世百願:昔日心願(豪華特裝版)
聊齋本紀
疫情蔓漫徬徨時
其
他
讀
者
也
買
袒露的心
行道天涯--孫中山、宋慶齡的革命與愛情故事
香港已成往事
何日君再來
內
容
簡
介
死亡,沒有結束一切,而是真相的開始!
平路最新小說鉅作,堪稱台灣版《冷血》!
目
錄
序《黑水》:寫作與閱讀倫理的挑戰 邱貴芬
I 那一天
II 咖啡店
III 安全的距離
IV 轉角,那個轉角
V 願望的距離
VI 幸福的距離
VII 鹹淡水流域
VIII 婚姻的距離
IX 愛你,因為愛你
X 光亮的距離
XI 必然與偶然
跋 ?黑色的淡水河──讀平路《黑水》 陳芳明
《黑水》問與答
序
序(節錄)
《黑水》:寫作與閱讀倫理的挑戰�邱貴芬(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特聘教授)
從1983年發表的〈玉米田之死〉到2015年的《黑水》,平路三十餘年來的創作每每貼近台灣社會的脈動。她的小說有幾個特色:擅於利用現實世界的事件或是知名人物的相關媒體報導與文獻,以小說與歷史共構來編織情節、也因此平路的小說有種獨特的穿梭於虛構與真實之間的趣味。這樣的創作方式當然詰問所謂「事實真相」的概念。對應這樣的創作理念,寫作形式上當然就往往採取「羅生門」式的多重聲音或是觀點的角力,以及偵探小說的敘述方式。
90年代之後,平路猶擅於透過女性內心幽微運轉的細膩描寫來關照性別議題,改寫「名女人故事」的創作,幾乎篇篇精彩,讓平路在台灣文學史上烙印了她獨特的足跡。《行道天涯》裡的宋慶齡、〈百齡箋〉的宋美齡、《何日君再來》的鄧麗君,一個個「傳說中的歷史女性人物」在平路筆下開展了她們各類媒體報導和歷史文獻之外的生命與傳奇。這回,平路的新作《黑水》還是以「名女人」為主角,但是女主角不再是歷史傳奇裡光鮮亮麗的人物,而是在現實世界裡涉及命案。小說創作該如何「演繹」這樣的社會新聞事件呢?這個挑戰不小。
處理這個問題,回答涉及幾個層次。純就「文學創作」的層次來談,讀者必然注意到小說結構的安排,不單單依循一般小說敘述模式來「說故事」,值得注意的是章節之間鑲嵌了「真實世界文獻」之姿持續出現的各種「引文」,一再打斷小說敘述者的鋪陳,兩者之間形成某種事件詮釋的張力。從開場涉入命案的咖啡店logo「好咖啡,好生活」到命案現場鑑識人員、媒體報導、社區鄰居、本案檢察官、監獄教誨師、被害人家屬或親友、審判程序筆錄、被告律師的說詞、「民間司改會」成員、甚至網友評論、讀書會成員、文學院學生、傳播學院教授、「小說作者」、以及小說家引用的世界文學作者之言,眾多聲音架構出「議論紛紛」的「共共論述」場域。而就在這片喧嘩當中,小說的主要敘述部分深入角色內心,徐徐展開,作者避開煽情寫法,以收斂的文字來展開這個駭人聽聞的雙屍命案的鋪陳,卻也強力介入這些紛紛議論所交織的論述。
如果以「推理小說」來展現這個故事,又該如何寫?《黑水》以其獨特的敘述回應。書中兩位主角,一者為謀殺案兇嫌,一者為雙屍命案中被謀殺的妻子,都是女人,而且後者在現實事件中是被剝奪發聲權的亡魂。小說以這兩個女人的聲音交錯推展敘述。熟悉平路創作的讀者自然可在當中體會作家的獨到之處。這兩個女性角色的聲音互相交織,一步步透露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中糾纏的渴望、貪念、疑慮與失望,如何導引至三個生命的絕境。
跋
黑色的淡水河──讀平路《黑水》�陳芳明(政治大學講座教授)
平路擅長寫新聞小說,往往在尋常的報導中,可以讀出豐富的訊息。小說不盡然都是在寫新聞事件,那只是故事的一個酵母而已。平路所要顯現的是,許多看不見的情慾流動與權力干涉,總是以糾纏形式在人們的內心渲染暈開。以黑水來命名,似乎隱藏了多重的歧異性,既是隱喻咖啡,也在影射污染的河水,更是象徵新聞報導像髒水那樣,潑向無辜的一般大眾。這是平路最拿手的絕活,往往在平面的文字紀錄裡,嗅出特殊的氣味,從而化為相當迷人的故事情節。
從1990年代出版《行道天涯》之後,她就展現了歷史閱讀的技巧。過去所有的歷史或新聞,往往出自男性的手。只要成為歷史紀錄或新聞報導,男性的世界觀與價值觀便決定了讀者的看法。或者精準一點來說,這個世界從來都是由男性來定義,而且也是由男性的道德標準來裁判。平路的小說,等於翻轉了我們對世界的看法,她藉由說故事的方法,重新解釋一成不變的觀念。也許她不是在建立女性史觀,而是在示範如何換一個角度,讓我們更接近事件或事實的本質。
她擅長對一個故事做多角經營,橫看成山側成嶺,容許讀者營造較為完整的判斷。所以她所寫的小說故事,往往都是抱持開放的態度。任何一個事件的發生,沒有必然的因素,她比較偏向偶然的客觀條件。就像她在《婆娑之島》所嘗試的那樣,把兩個故事並置在一起,一是荷蘭總督的下場,一是華府情報員的結局,前者屬於歷史,後者屬於當代,卻都指向台灣命運的不確定。這是平路的小說企圖,讓故事的多層結構呈現在讀者面前。
生命的過程,有太多的偶然與必然。偶然,意味著從未預期,卻驟然發生。必然,是已經知道即將發生,卻無法躲避。這樣的事實,我們稱之為緣分。平路構思小說時,常常循著這雙軌式的途徑,以迂迴曲折的方式建構她的故事。這個新聞事件其實很簡單,只是涉及到一對年老夫妻與一位年輕女性之間的牽扯。如果那位八十歲的老人未曾出現在咖啡室,整個故事也許就從未發生。而如果那位老人沒有任何情慾念頭,就沒有後來故事的發展。如果老人只是到店裡喝咖啡,完全沒有露出私人的金錢,也不會讓年輕女性動了私心。垂暮之際的男人,總是對過去青春時期有太多的眷戀。只要觸動隱藏許久的慾望,那彷彿是引爆了地雷,終於一發不可收拾。《黑水》的故事是從結局展開,老人的妻子已經被刺殺、躺在水裡,而命案主角則已身陷囹圄。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