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秘密花園
定價93.00元
8
折優惠:
HK$74.4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珍愛生命,希望無限:讓我們一同走過憂鬱的低谷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570448
廖士程
心靈工坊
2015年10月16日
80.00 元
HK$ 68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3570448
叢書系列:
Mental Health
規格:平裝 / 248頁 / 25k正
Mental Health
分
類
醫療保健
>
疾病百科
>
精神科
同
類
書
推
薦
兒少先後天神經精神障礙及自然療法:妥瑞抽動、過動ADHD、注意力不集中ADD、學習障礙、亞斯伯格、自閉、強迫、智障、創傷後症候群PTSD
遍體鱗傷長大的孩子,會自己恢復正常嗎?+兒少創傷療癒球(孩子溫心守護組)
不懂睡眠就失眠:睡太多或睡太少,你都正在謀殺自己
和自己在一起:後疫情時代的孤獨
無痛思維:來自英國疼痛醫學權威,應對慢性疼痛的全新方式
內
容
簡
介
當生命走到低潮,當親友面臨絕望,
透過溫暖陪伴,一問二應三轉介,讓人生重拾希望!
目
錄
【總序】 視病如親的具體實踐 高淑芬
【主編序】 本土專業書籍的新里程? 王浩威、陳錫中
【自序】 讓彼此關心的靈魂,不再互相折磨? 廖士程
【前言】 你快樂嗎?
【第一章】 是心情不好?還是憂鬱症?
從「憂鬱情緒」到「憂鬱症」的距離
什麼是憂鬱症:兩個案例
劃一條疾病的界線:怎樣才算是憂鬱症?
我是否得了憂鬱症:簡易的自我檢測
高齡社會的重要課題:老年憂鬱症
到底有多少憂鬱症的個案?
【第二章】 當情緒不斷陷落:重度憂鬱症
不要被「重度」這個詞嚇到
重度憂鬱症是造成人類失能的首要疾病
核心症狀:持續性的情緒低落,對一切失去興趣
情緒症狀:愁苦鬱悶,失落無助
行為症狀:精神倦怠、遲緩、自殺行為
認知症狀:注意力障礙、猶豫不決、罪惡感、負面思考
趨力症狀:失眠或嗜眠、體重改變、性欲改變
【第三章】 為什麼會得到憂鬱症?
人類雙胞胎研究帶來的啟示
憂鬱症來自於壓力、性格與體質三者交互作用
與重度憂鬱症相關的大腦功能變化
當心靈的感冒轉成肺炎
【第四章】 憂鬱症要怎麼治療?
憂鬱症治療方式的選擇
重度憂鬱症的治療流程
藥物治療的副作用
電氣痙攣治療
心理治療也是一個選項
常見的心理治療模式
憂鬱症會不會好?
有些患者為何不願意就醫?
害怕副作用怎麼辦
【第五章】 如何照顧憂鬱症患者
家屬感到無奈、自責和生氣是正常現象
照顧者也需要喘息
憂鬱症患者的內在之聲
家屬要如何與患者溝通?
陪伴和傾聽是一門需要學習的藝術
家屬的兩難:會不會過度保護?
患者若不願就醫,該怎麼辦?
【第六章】 預防憂鬱症其實不那麼難:現代社會的解憂之道
當自己壓力的管理者
運動,強身又強心
日日好眠,心情好
增進正向思考,乃是良藥
放鬆訓練,穩定好情緒
現代人的時間管理很重要
【第七章】 航過憂鬱的險峻冰山
人為什麼會自殺?
幫助親友走出幽谷:人人都是珍愛生命的守門人
自殺防治的挑戰
驟然的分離與漫長的告別:倖存者的心理調適
【結語】 建立屬於自己又能感動他人的快樂資本
【附錄一】 臺灣憂鬱防治聯盟
【附錄二】 延伸閱讀
序
自序
讓彼此關心的靈魂,不再互相折磨
在精神科的臨床工作中,病患及周遭親友的衛教是非常重要的。衛教這件事看似照本宣科,或是如師長般的諄諄教誨,但在吸收正確知識之前,情緒的支持更加重要。對所有的精神疾患是如此,對憂鬱症的照護更是如此。如果有機會與曾罹患憂鬱症的朋友聊一聊,他們常會 說:憂鬱症纏身的時候,會從負面角度去看事情,以致聽不進旁人善意的鼓勵,甚至對自己聽不進旁人善意的鼓勵,而更加自責與憤怒。
如果有機會與陪伴憂鬱症個案的親友聊一聊,他們常會說:憂鬱情緒的深淵似乎無窮無盡,而個案的情緒也往往具有感染力。親友、醫師常勸告個案想開一點,但個案的悲觀情緒仍堅定不移,有時我們甚至會對病患生起氣來,但隨後又對自己的行為感到罪惡與自責。
總有個辦法,讓彼此關心的靈魂,不再互相折磨,畢竟我們偶爾還是相信善有善報。
這本書就是從這裡開始的,希望透過知識的傳遞,轉譯病患及家屬的經驗,希望能稍微減少大家的痛苦與疑慮。
另一個動機是跟健保有關,臺灣的健保制度舉世聞名,它提供了西方國家難以想像的可近性與低廉價格,但也犧牲了許多。政策執行者總希望利用較少成本,達到最大效益,並且用工作倫理及專業倫理的無限上綱,擠壓出原本自以為是的菁英族群即將枯竭的一絲血汗。
臺灣的健保制度立意良善,是穩定社會的力量,醫事人員本身及家屬也蒙受其利。然而更期待各級主管單位的長官們以蒼生為念,醫界的意見領袖們避免被離間分化,醫療服務使用者與提供者們能共同理性地促進健保服務的進化。
醫療照護的系統性問題從來都沒有簡單的答案, 越是難行之路,大家越要精誠團結,期望大家如大陸長江三峽沿岸的縴夫,一步一腳印,流血流汗協助沉重的商旅能行過萬重山,最終也能欣賞到沿岸壯麗的風景。
本書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在憂鬱症防治的這個向度上,略盡棉薄之力,藉由一本衛教書籍的出版,把大家常見的疑惑,以及就醫時沒有辦法問個清楚的問題,盡量澄清;期望能稍稍填補醫療服務使用者未被滿足的需求,補綴醫療服務提供者在互動間未能盡善盡美的遺憾。
這本書的誕生,首先要感謝慧秋與心靈工坊的夥伴們,沒有他們的努力,這本書會非常生硬難以消化。特別要感謝恩師李明濱教授,除了創立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成功領導全國自殺防治中心外,他身教言教,無上的人文關懷與超凡的臨床敏感度,為學生們樹立典範。更要感謝臺灣大學公衛學院陳為堅院長,因為他高度的容忍與無私的教導,讓我領略頂尖科學研究者應有的修為,也促使我能從更宏觀的公共衛生角度,檢視每一天的醫療行為。感謝老朋友浩威,與他合作就像十八年前與他一同去波羅的海沿岸旅行一般,他總是不顧一切往前衝,落後的我氣喘吁吁,疲勞之後,才知因有如此疾行,沿途風光不致錯失。要感謝我的好同事錫中,他是我見過執行力最好且頭腦最清楚的人之一,他不做醫生的話,應該是跨國企業的CEO或十大傑出青年,沒有他的運籌帷幄,這本書無法出版。最後要感謝上述人士共同的好朋友,已經過世的李宇宙醫師,在這本書當中若有一點點詩意的小嘗試,都是我東施效顰的鐵證。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