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中醫脈診學

中醫脈診學
9789864350025
黃進明
知音
2015年11月01日
150.00  元
HK$ 150  





ISBN:9789864350025
  • 叢書系列:中醫藥教育叢書
  • 規格:平裝 / 285頁 / 16k
    中醫藥教育叢書


  • 醫療保健 > 中醫 > 疾病診斷

















      這是一本以科學的方法闡述中醫脈診分候原理,確認寸關尺候臟腑的定位與完整地敘述中醫脈診學內容的書。書中脈波圖譜不但有助了解脈診理論,亦可提供醫師在臨床「望、聞、問」診外,將指下的脈象與脈圖影像互相做對照,靈活運用四診以綜合判斷疾病的病因病機。了解脈診科學的原理與脈波圖譜的分析應用,使中醫脈診學邁向實證醫學的第一步。本書內容包含:



      1.中醫脈診原理

      2.手指診脈科學

      3.寸口分候解謎

      4.脈診儀原理

      5.脈圖形成機轉

      6.脈圖分析與判讀

      7.脈象組成要素

      8.二十四象

      9.病因病理與脈象

      10.二十八脈

      11.臨床常見脈象

      12.脈診研究






    第一章? 脈診原理與指法

    第一節? 中醫脈診原理

    一、中醫診斷內容

    二、中醫脈診原理

    三、脈診的重要性

    第二節? 寸口分候解謎

    一、脈診部位

    二、寸口結構

    三、寸口分候原理

    第三節? 手指診脈的科學

    一、手指感覺

    二、寸口訊息

    三、診脈指法

    四、診脈注意事項



    第二章? 脈診儀與脈圖

    第一節? 脈診儀

    一、脈診儀發展

    二、Huang-T1脈診儀

    三、脈診儀原理

    四、脈圖的檢測

    第二節? 脈圖形成機轉與分析

    一、脈波圖形成機轉

    二、影響脈波圖結構的因素

    三、脈圖分析法

    四、導函數的測量

    第三節? 脈圖判讀

    一、位者

    二、數者

    三、形者

    四、勢者

    五、微甚兼獨

    第四節? 無法由脈形診斷之探討

    一、血實氣虛-脈形滑,頻譜虛

    二、血衰氣盛-脈形小,頻譜高

    三、脈形雖同,頻譜差異大

    四、澀脈判斷,頻譜比脈形更早呈現



    第三章? 寸口脈象

    第一節? 脈象組成要素

    一、脈形決定要素

    二、脈勢決定要素

    第二節? 正常脈

    一、平脈定義

    二、胃、神、根的脈象特徵

    三、影響正常脈變化的因素

    第三節? 二十四象

    一、浮、沉

    二、高、深

    三、遲、數

    四、斷、續

    五、剛、柔

    六、滑、濇

    七、長、短

    八、厚、薄

    九、寬、窄

    十、粗、細

    十一、斂、散

    十二、強、弱

    第四節? 病因病理與脈象

    一、六淫病邪脈象

    二、情緒脈象

    三、腫瘤脈象

    第五節? 切診常見脈象變化

    一、左右手脈象

    二、六經傳變脈象

    三、脈象要連貫

    四、脈證要相應



    第四章? 二十八脈

    第一節? 依脈位分類

    一、浮脈(1)

    二、芤脈(2)

    三、革脈(3)

    四、散脈(4)

    五、沉脈(5)

    六、伏脈(6)

    七、牢脈(7)

    第二節? 依脈數分類

    一、遲脈(8)

    二、緩脈(9)

    三、數脈(10)

    四、疾脈(11)

    五、結脈(12)

    六、代脈(13)

    七、促脈(14)

    第三節? 依脈形分類

    一、滑脈(15)

    二、澀脈(16)

    三、動脈(17)

    四、長脈(18)

    五、短脈(19)

    六、洪脈(20)

    七、細脈(21)

    第四節? 依脈勢分類

    一、弦脈(22)

    二、緊脈(23)

    三、實脈(24)

    四、虛脈(25)

    五、弱脈(26)

    六、濡脈(軟脈)(27)

    七、微脈(28)



    第五章? 臨床常見脈象

    第一節? 中醫肝病證型與脈象

    一、肝的生理與病理

    二、肝病辨證分型與脈圖

    三、現代醫學肝臟脈象

    第二節? 中醫心病證型與脈象

    一、心的生理與病理

    二、心病辨證分型與脈圖

    第三節? 中醫脾胃病證型與脈象

    一、脾胃的生理與病理

    二、脾胃病的辨證分型與脈圖

    第四節? 中醫肺病證型與脈象

    一、肺的生理與病理

    二、肺病辨證分型與脈圖

    第五節? 中醫腎病證型與脈象

    一、腎的生理與病理

    二、腎病辨證分型與脈圖

    第六節? 上竟上、下竟下



    第六章? 脈診研究

    第一節? 冷熱試驗對橈動脈壓力波影響

    第二節? 頻譜分析鼻炎之寸關尺定位

    第三節? 高血壓與正常者之脈波分析

    第四節? 消化不良與鼻炎患者脈診儀檢測分析

    第五節? 針刺消化異常者對橈動脈壓力波影響

    第六節? 運動對橈動脈壓力波影響



    參考文獻





    推薦序



    中國醫藥大學院教授/張永賢

      


      脈診是中國醫學獨特的診病方法,累積數千年來豐富的臨床經驗,根據脈象的變化來判斷人體臟腑的氣血、陰陽、生理與病理的狀況。脈診雖居四診之末,但在古代即用來驗證望、聞、問診所得到臨床資料,進行綜合分析,從而得出完整面,作為正確的診斷客觀指標。脈診需要用敏銳的手指觸覺、豐富理論與經驗根據,對病情詳加分析判斷,從病患的主訴、自覺症狀,醫師細心的觀察與檢查,再經由脈診來確立辨證論治的指標。

      

      中醫脈學歷代有豐富的典籍,從公元前7世紀扁鵲,《史記》記載“至今天下言脈者,由扁鵲也”,接著《史記.倉公列傳》記載西漢倉公淳于意醫師(公元前216-150年)的25醫案,即有記錄19種不同脈象。《內經》使用“三部九候診法”診脈,《難經》獨取寸口脈,形成“寸口脈法”,東漢,張仲景(公元150-219年)所著《傷寒論》、《金匱要略》的“三部診脈診法”診脈,西晉王叔和(公元201-280年)所著《脈經》為中國最早的脈學專著,書中整理易於掌握容易辨證的24種脈象,為基本應用臨床診脈,確立指感形象的標準,首開脈象鑑別的先河。明代李時珍著《瀕湖脈學》記載27種脈象,言淺意深,具歌訣易記易用。清朝,李士林著《脈家正眼》,清《醫宗金鑑》,加上疾脈,共28種脈象。目前,一般中醫書籍都採用28種不同脈象。

      

      醫師用食指、中指、無名指三指來診斷病患兩手的寸口,也即觸摸橈骨動脈的部位來辨別脈象。在橈骨動脈上分寸、關、尺三部位,又分別給予壓力,浮舉、中按,沉尋觸摸不同脈位。脈象是醫者切脈手指端按觸病者脈搏所感覺到的脈搏數、律、位、形、勢的變化。脈數為頻率,脈搏之至數(緩脈、遲脈、數脈、疾脈)。脈律為脈的規律(促脈、結脈、代脈)。脈位為脈搏部位的深淺(浮脈、沉脈、伏脈)。脈形為脈的形態(弦脈、緊脈、滑脈、澀脈)。脈勢為脈搏的強弱(虛脈、實脈、細脈、洪脈、大脈),其他複合脈(濡脈、弱脈、散脈、微脈、芤脈、革脈、動脈、牢脈)等。

      

      現代醫學的研究,構成脈搏的形象,主要是心臟搏動(包括搏出量與搏出力)所產生的壓力、動脈管壁彈性與末梢抵抗力、血液粘稠度三個條件。正常脈搏的成因是心跳頻率、心臟活動節律、心臟射血功能、動脈壁脈彈性、小動脈緊張度、血管充盈度及神經、內分泌調節功能等多種因素綜合反映。脈搏波由升支和降支組成。升支和降支構成主波。降支上還出現兩個波和一個切跡,即潮波(壓力波)(重搏前波),降中波(重搏波)和降中峽(重搏波切跡)。脈波圖可反映脈搏應指的動態,可表現脈搏的速率、緊張度、流利度和均勻度。中醫脈診難學難精,連《脈經》作者王叔和也說“在心未了,指下難明”,如今有脈波儀顯示脈波圖即可客觀詳實診斷和研究。

      

      脈診可結合電子技術、電腦科學及近代物理學,將中醫脈波圖形顯示在電腦螢幕,可作為臨床、教學與研究使用。以脈搏感應器、壓力轉換器、多頻道記錄器,將脈波圖與電腦相結合,使脈波圖、心電圖同步顯現,並將脈波圖給予一次導函數可看出斜率,記錄寸、關、尺與浮、中、沉建立一套脈波判讀的標準,為中醫脈診的科學化跨出一大步。目前中醫脈診電腦輔助系統有病患資料管理系統,脈波與心電圖訊號擷取系統,脈波訊號分析系統,脈波訊號辨識系統與脈診資料庫系統。

      

      黃進明醫師畢業於中國醫藥學院中醫學系及中國醫學研究所碩士、博士班,兼學中西醫學精華,先在西醫內科當住院醫師,後轉入中醫診斷研究室,追隨汪叔游教授等大師給予啟蒙,黃醫師從住院醫師步步學習進修耕耘,擔任總醫師、主治醫師,並負責中醫內科主任,將脈波圖形、脈學理論及豐富臨床經驗相互結合,在2001年出版《中醫脈診圖譜診斷》,首先將傳統脈學結合現代脈圖,使中醫脈學進入圖像化;2004年出版《實用臨床脈診》,詳細剖析中醫切診方法與技巧,及臨床如何分析各種不同脈象的變化;2007年出版《現代脈診圖譜學》,進一步將醫學工程學的理論與實務應用於中醫脈診研究,結合脈波圖及頻譜圖分析來闡述中醫脈診的科學性。經過這幾年累積的豐富經驗與臨床相結合,並與生物科技醫學工程專家們深入討論,研發更新的脈波儀器使脈波訊號解像及分析能力提高可應用於輔助中醫診斷,特別在頻譜分析發現高低頻域能量不同,有特殊診斷意義。低頻與臟腑血流內部細微變化有關,與身體正氣有相關;高頻與生病時身體的反應有關,即所謂邪氣病理現象有相關,尤其當疾病急性期顯現。說明脈有經脈與血脈,兩者相互依存,顯現出「氣血樂章」,解釋古人認為「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兩者有著相互依存、相互為用的密切關係。黃醫師將中醫典籍、近代的脈學研究、臨床實證脈圖及診脈經驗有系統地相結合,完整論述中醫脈診原理、定出寸口候臟腑地圖與脈診指法要點,使得脈診由原來的「指下難明」成為「脈診圖明」,開拓脈診學的現代化,脈診學也可有如心電圖一樣以圖形表現,客觀及數據化,並互相參照,使中醫脈學的傳承更為紮實,並且發揚光大。黃醫師將脈學的經驗及現代化承先啟後,出版此內容更完備的脈診書籍《中醫脈診學》,今見這書已完稿,即將出書付梓,樂為推薦,並為之序。

      

      中國醫藥大學院教授

      張永賢




    其 他 著 作
    1. 中醫脈診圖譜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