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是中外畫壇的極品,應該是個不爭的事實。
然而它不單是件藝術品,亦不單是幅名畫,它更是部歷史!它是人類文明史中重要的一卷,是中國城市發展史中重要的一卷!
要說明這些便是這本書的寫作動機與目的。
中國城市的出現可以追溯至公元前二八○○年起的龍山時代。從夏代起至唐末五代,中國城市的發展經已形成了以儒家禮樂為規劃原則的「行政型城市」。換言之,在以農業為基礎的、至北宋開國為止的,中華帝國的約三千年悠長歷史中,城市是王朝的行政中心,其主要功能乃是為它們周圍的農村與農業服務。基於此,在唐以前,城市的工商業不發達,也沒有出現市民階層和城市中的大眾文化與娛樂。
中國文明史和城市發展史上的劃時代的變化首先出現於北宋。由北宋都城汴京帶領,中國城市工商業開始了長足發展,市民階層逐步形成、大眾文化與娛樂在城市湧現。這些新發展使城市顯露出與過往城市不同,亦與周圍農村不同的新個性。這就是一個新經濟、新城市化以及新型的「商貿城市」的出現。這個發展過程始於五代末,經過了北宋近一百五十年的歷程而變得成熟,並因而開創了以後近一千年的中國文明和城市發展新方向。因此《清明上河圖》的歷史價值是獨步今古的。
張擇端以其藝術家的畫筆將這個新的歷史階段形象地描繪下來。我們看到的不只是畫家細緻的筆觸,優美和有深意的構圖,更看到他如社會學家般的對社會和人文的深入解剖,工程師般的對建築、車船的精準和確實表達。
為了讓這偉大畫卷的內涵能更容易被讀者所理解,我們在書中將中國城市發展與規劃的脈絡作了簡介,並說明北宋時的社會發展動力、城市管理及社會狀況的大概,以作為背景。但書的主體是在於深入地檢視《清明上河圖》的主要內容及其相關的每一細節。因為畫卷是此書的主體,我們將它分解為二百多個細節,讓畫中圖像本身來說明這個偉大時代的新城市在經濟、人文、科學和管理體制上諸方面的具體狀況。
今天我們能具體而微地看到了近一千年前中華國都的繁榮狀況和鮮活的市民生活,真要多謝張擇端!當然,通過《清明上河圖》我們也感受到中華民族及中華文明的偉大與持久力:一張絹畫竟然能夠歷盡災劫而完整地保存下來。能夠盡睹一千年前的城市風貌,在全世界範圍內這是唯一例子。自然,它也是世界文明的一份珍貴遺產。
本書的編輯、版面設計和每幅圖的安排和加工都飽含編輯張俊峰和設計師彭若東的心血。謹致衷心感謝!
薛鳳旋
於煙滸望海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