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1
成為數位的受益人,而非受害人
成人的世界有因為3C產品的普及而更好嗎?這是很難回答的問題。唯一能確定的是,不管你多麼希望,我們都「回不去了」。
數位時代的來臨如排山倒海,幾乎無法逃避。例如,我和很多朋友,都是很有「原則」的人,不隨波逐流,講求生活品質,堅持不用手機,然而不管撐多久,終究還是讓步了,因為工作忙碌,唯恐家人緊急需要時找不到人,只好開始使用手機。有了手機後,很難築防線,朋友聯繫跟著方便多了,那也還好,但是最後,所有人都可能打你的手機,包括推銷人員,就會開始四面楚歌的日子。
接著,智慧型手機開始侵門踏戶,我們仍堅持不要成為「手機奴」,尤其有人退休後根本沒有必要緊急聯繫,卻是不久後也投降了,因為要跟兒孫輩傳Line 才能保持密切聯繫。手機只是數位時代的一部分,其他的就不詳述了。
很多人,一開始可能覺得這些科技產品可以幫助我們跟家人或親朋好友多聯繫,增進彼此關係,但是一不小心,它們成為「生活必需品」,我們花很多時間經營的可能是其他可有可無(包括虛擬)的關係。自己最在乎的家人反而從「受益人」變成「受害人」!
工作上,在不知不覺中,許多成人成為3C 產品的奴隸,若上司是工作狂,隨時可以Line你,就可能嚴重影響你的家庭生活,你人在家裡,心卻被綁在手機上,社會或媒體還鼓掌稱讚,稱之為「效率」!若不小心,家人關係逐漸鬆垮,甚至家庭解體,付出很大的社會成本。工作「快速」其實不一定有效率,且因聯繫過於頻繁,反而製造紛爭,化簡為繁,浪費人生。而受害者即使痛恨被害,若不經過學習,也往往又成為加害者,惡性循環。
以上感慨若讓你有同感,這本書或許可以幫我們理理頭緒。書中有很多提醒,讓我們看到自己的生活是否已經走在懸崖邊,讓我們來得及回頭。有關親子教養的書如汗牛充棟,其中一大半在教讀者如何「對付」子女,好讓孩子在父母的「深思遠慮」中,成為父母想要他成為的某種「成功人士」。本書作者們提供的則是一些很實際的提醒,目的是強化家人關係和孩子發展與人建立並維持關係的能力。作者之一蓋瑞• 巧門博士一開始就說:「小孩的心放在螢幕上的時間愈多,與父母、兄弟姊妹和朋友之間互動的時間就愈少。」書中談到接觸數位媒介的時間太長對孩子的發展的影響,都有研究根據,然而本書並非讀者回到沒有數位的時代,而是在數位時代中,成為數位的受益人,不是受害人。
受益與受害,全在我們是隨波逐流還是學習明智判斷。孩子以大人為榜樣,如果我們可以不依戀數位媒體,不要成癮,孩子基本上是安全的。即使在數位時代,還是可以充分的發揮「五種愛的語言」的威力,讓孩子有美好人際關係。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教授 黃迺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