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自序
現代孩子亟需好情緒和好品格
這本書的內容來自我在《學前教育》所寫的專欄,因為《學前教育》給我的字數限制比一般專欄多了三分之一,所以我能將相關的實驗詳細介紹出來,讓父母親在看了科學證據以後,自己做決定。
為什麼需要讓父母知道科學的證據呢?因為市面上有許多似是而非的大腦開發書和補習班,宣稱可以讓孩子變聰明,但事實上,它們並沒有科學上的證據。幾年前,台南有個大腦開發班,收費非常昂貴,三十萬的學費,他們卻叫孩子去吞火,結果燒傷了孩子的嘴巴。
台灣曾受日本人統治五十年,一些老一輩的人還會講日語,加上電視的關係,民眾很哈日,市面上的育兒書,日文譯過來的比英美來的多。很不幸的是,日本「專家」所宣揚的右腦革命、右腦開發是沒有任何科學實驗證據的。
最近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的發展分子生物學家約翰.麥迪納(John Medina)及加州大學聖地牙哥校區的認知神經科學家佩翠西亞.邱契蘭(Patricia Churchland)都站出來說明沒有左腦型、右腦型的人格這回事。大腦是一致對外,它們中間有個胼胝體相連,雖然人有兩個腦半球,但不管訊息從哪一個腦半球進來,在千分之二秒的時間內便傳到另一邊去了,兩個腦半球在評估了事件的本質後,由主控的腦去執行任務,它們是相輔相成的。日本人說「左腦語言,右腦圖形」,其實,右腦上也有語言,只是不會說話而已,它看得懂文字。
同時,大腦的結構並不是右眼到左腦、左眼到右腦,而是右視野到左腦、左視野到右腦(左視野是兩個眼睛的右邊、右視野是兩個眼睛的左邊),右眼跟右視野不同。因此,日本人所開發出來的啟發右腦方法,因不符合大腦的結構就完全不成立了。
每個孩子都不同,因此教養孩子沒有放諸四海皆準的方法,父母要用自己的Common Sense來判斷,不是人云亦云,一昧地模仿別人。父母只要看到孩子每天笑咪咪,迫不及待地等太陽東昇就知道自己是做對了。
曾經有日本的育兒寶典教父母在孩子哭時不可以抱,要等他不哭了才可以去抱他,免得鼓勵他哭,但現在知道這種對待孩子的方法是不對的。最近幾個核磁共振研究都發現,在幼兒期怎麼哭父母都不理的孩子,容易產生「習得的無助」(Learned Helplessness),即嬰兒發現自己沒有主控權,怎麼做都得不到大人的反應後,最後就放棄了嘗試,這些孩子長大後,遇挫折時,比較沒有反彈的韌性(resilience)。
實驗發現嬰兒哭時,父母親的安撫會增加嬰兒大腦中激乳素(Oxytocin)的受體數量,而激乳素跟孩子長大後情緒的穩定、人際關係的親和力、會不會是個好父母都有直接的關係。科學家現在已經知道環境可以改變基因的展現,冷漠父母所養大的孩子也會對他的孩子冷漠,因為人的行為是基因和環境的交互作用。
?
唐宋八大家的韓愈曾說「化當世莫若口,傳來世莫若書」,演講和寫作是改變觀念最有效的兩個方法,感謝信誼邀我寫專欄,使我能出這本書。我很希望父母們會喜歡它,更希望這本書對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情緒和品格上有所幫助。
洪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