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跟孩子一起玩數學

跟孩子一起玩數學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3276906
唐宗浩
遠流
2015年8月28日
93.00  元
HK$ 79.05  






ISBN:9789573276906
  • 叢書系列:綠蠹魚
  • 規格:平裝 / 240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綠蠹魚


  • 自然科普 > 數學 > 趣味數學

















      數學重不重要?



      當然重要,但不是因為數學是必修、必考的科目,而是因為數學鍛鍊的是人的基本能力:如何觀察秩序、建立模式、解決問題和精準溝通。



      可是,為什麼那麼多人怕數學?



      這是因為數學是一門非常講究「先備知識」的學問,前面累積的大小問題沒解決,後面的學習一定上不去,就算老師透過解題技巧和大量演練,一時拉高了成績。但只要困惑一直沒得到解決、概念不扎實,日積累,就會成為知識體系的洞。這是為什麼很多孩子到了國高中就放棄數學。並不是他們笨,而是長久下來累積的問題,到國高中的階段一次爆發而已。



      只要父母願意陪伴與協助,就可以及時幫孩子解決小問題,也可以讓孩子發展出有效的學習策略,更能獨立解決問題。



      孩子的資源有限、視野有限,遇到困難常常不知道怎麼解決,如果老師又不願或無法回答,很容易就有挫折感。「我以前數學就不好,孩子碰到的問題,我能教嗎?」很多父母裹足不前,但是《跟孩子一起玩數學》強調「回到起點,經由互動,一起學習」,並發展出「互動八法」,有效提升親子數學的相處品質。



      •倒溯法

      •前推法

      •具體經驗

      •繞道法

      •反客為主法

      •面對錯誤

      •適度的練習

      •互為主體、交互佈題法






    自序



      在分享數學教育的方法前,我想先用一個小節,講講我自己的故事,為何會走上數學教育這條路。 ?? ?



      這故事很長,一言難盡。 ?? ?



      我從小就被認為是數理資優生,但是求學的過程很曲折。 ?? ?



      我遇過一些很好的老師,幫助我建立了基礎的觀念、主動探索的習慣和嚴謹的推理和較寬的視野;也遇過一些不當教學和學習上的挫折無助。



      在這個過程中,我很感謝父母,沒有把他們當年學數學時,遇到不當教學而產生的恐懼經驗,複製傳下去給我。



      後來從事獨立教育工作,以數學診斷助人時,他們還願意讓我運用診斷式教學的方法,重新經驗一次數學,解開過去不好的經驗,創造新的好經驗。



      我父母都是社會上很有成就的人,但可能是當年的教育環境的關係,在數學方面的經驗並不好。後來我發現那似乎是一個時代的教育問題。很多我認識的社會賢達,青少年時的數學學習經驗,都很不好。這顯然不是個人問題,也不是聰明才智的問題,是制式的教育方法出了問題。



      我唸高中的時候,正好是台灣「建構式數學」改革的時期。「建構式數學」被媒體罵得半死,而學者專家則極力澄清是因為老師不會教、曲解了它的原意,才導致問題叢生。



      但究竟什麼是建構式數學,今天還是很多人搞不懂。



      其實,數學就是數學,沒有什麼建構式數學。「建構觀」只是一種教學者的態度,認為學生是主動的探索者,在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像是在搭鷹架蓋房子那樣。所有的教學,以這個觀點為前提出發。



      問題來了,這個觀點很真實,但這可以帶出什麼樣的教學法?大家不知道,所以還是教不好,或是變成講一套、做一套。



      觀點人人相近,方法各自不同。我看別人的課堂,都不問他的理念,都是看現場、看方法。理念講得好聽,誰都會,方法要做得到,才是踏實。所以這本書不是在講建構式數學,而是在講診斷式教學,講具體的互動八法。



      互動八法是以建構觀為基礎,在教學互動中,一次一次實踐調整、具體結晶出來的方法,適合個別與小團體,尤其適合親子數學時間。



      至於大班級的經營,涉及分組技巧和空間設計,在互動八法之外,礙於篇幅,本書著墨較少。讀者有興趣可參考《數學教育的藝術與實務──另類教與學》(林文生、鄔瑞香著,心理出版》。



      寫書之時,遇到最大的困難是,書是單向的,沒有辦法將一來一往的診斷式教學,直接實做出來。因為閱讀不是即時的雙向互動,互動八法中,沒有一法能派上用場。



      因此,希望家長不要只是看過就算,要真的和孩子互動,在互動中創造一手經驗,那才是最珍貴的。我寫的文字,就請當作是一個提示和教師端的經驗參考吧。如果在讀者的一手經驗中,發現不合用的地方,就請以自己的一手經驗為準吧。書是拿來拓展自己,不是拿來框住自己的。



      我在高中時,正好也是台灣剛開始推「一綱多本」的時候。從單一部編版,到由教科書出版社寡佔的教材生態,吸引了許多有識之士,投入教材的編創,也造就了一些編得很認真的教材。



      但後來,隨著課綱一改再改、教科書也得跟著改,我的觀察是,教科書急就章、失去知識形成的脈絡、參考書化的情況也愈來愈嚴重。



      我大學唸了四年半,一年唸心理系,之後三年半轉應用數學系,中間因病休學過半年。轉系是因為覺得心理學比較能夠自學,而高等數學的自學方式,當時我還沒找到。



      與社會科學、商學院與傳播學院相比,理學院的應數系可以說是個大當鋪,要及格並不簡單,有些必修課還可以一次當掉甚至一半的同學。



      當時我在協助系上兩位同學複習《抽象代數》準備考試時,發現一件影響後來深遠的事:才智也好、努力也夠的人,卻會因為方法不對而學不會,甚至自認為數學不好。



      當努力不得其法,把焦點放在題目,就會迷失;換了方法,回到基本概念,從頭搭建起,並用實例和圖象來掌握要領,把概念不清的地方都補起來,就能事半功倍。



      在後來多年的經驗中,我遇過不少被學校、被補習班放棄的學生,以及成績在谷底或是及格邊緣的人,或是一般所謂的特教生。



      這些飽受挫折的學習者,都願意努力。他們不是不努力,而是方法不對,或是被環境所干擾和限制。嚴重的甚至不知道自己哪裡會、哪裡不會、哪裡只是一知半解。



      在一次又一次的互動經驗中,我很確定一件事:數學不好,九成九都不是才智、也不是努力的問題,是學習方法和教學互動的問題。



      學習方法和教學互動改善,問題就會解決。當學習者從苦於備考,到樂在學習,那個感動和喜悅是難以言喻的。



      這是一個整體系統的工作,並不是靠單一的老師可以達成,家庭的支持非常關鍵。



      「協助人從學不會,變成學得會。從苦於備考,到樂在學習。」



      診斷式教學,就是這樣的方法,而且人人可以實行。讀者不需要唸過理工科系,也可以實行。家庭的支持和教師的助力能夠一起協助孩子成長,就會發生美好的奇蹟。



      帶著深切的祝福,邀請您來玩數學。





    其 他 著 作
    1. 普格碼島的法師:歡樂自學寫程式
    2. 另類教育在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