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頭一回幫日本的小說寫推薦序,是答謝臺大的學姐一直以來在防制生態犯罪領域給我的幫忙,但在我翻閱譽田哲也先生這一部「一人靜」的第一頁開始,第一句即理直氣壯地寫著「警察只不過是有點特別的公務員」,心生莫名的認同感,一股作氣地把它看完,直到最終章回落幕才蓋上試讀本,感覺就好像去督勤一般,翻閱了同仁每日每週每月每年所填寫的工作紀錄簿一樣詳實,但不枯燥乏味,讀來還有人性細膩的回甘,值得一讀。
從警僅僅十年,內外勤資歷和這份工作帶來的人生閱歷,在業界中並不算是資深的老鳥,也不敢當說自己的歷練和表現可以自詡為臺灣警察的代表,只能在此抒發讀後感。
簡單講,在享受這本小說當時,讓我起了「同病相憐」的感覺。
「病」,在讀到小說中許多躍然紙上的各種職務、階級的角色(該叫他們學長嗎),舉手投足和思緒自索中,都不約而同的跟我一樣,得了只有警察會有的「職業病」;這裡的職業病暫時不講長久工時、長期壓力、生活不規律帶來的各種生理疾病,而是講我們被磨練出來的第六感和社會角色衝突。眾人皆知在臺灣,大眾對執法人員皆抱著「期之如聖賢、驅之如牛馬、視之如盜賊、棄之如敝屣」心態視之,而警察同仁也在工作角色和自有人格之間衝突,常常在許多議題上不能表達自己故有的立場、許多場合不敢發表自己的好惡,漸漸的「心中的我」越來越小,反而,工作帶來的權威和執法尊嚴像打嗎啡一樣,成了無法抗拒的內化慣性,習慣以警察的角度看待人生的人事物。小說中的各位警務人員,都充滿的人性情感與執法尊嚴的對抗以及在意社會角度檢視的對立。我必須替各位讀者慶幸,這種警察人員說不得的苦衷你們不用去體驗感受,但卻能在這本小說中讀到,只有條子專屬的無奈和自嘲。
說完職業病,接著說我憐惜什麼呢。
我憐惜書中每一個角色,憐惜讓我聯想到的每一個真實人物,書中的各種橋段我不是承辦過這類的大小案件,就是在跟前輩們喝茶聊天時聽到的社會大小事,書中最令人感嘆的莫過是伊東靜加的反社會人格,外表純潔美麗,長的像是日本娃娃的女孩子,竟然因為成長過程的黑暗抑鬱點滴,栽植出邪惡的膽大心細,帶來一連串的刑事案件,這在真實生活中還真是令人難過地並不少見。
我不清楚作者是否當過警察人員,但筆觸的寫實和對人務的刻畫,讓我這個在街頭打混過的小警官,在閱讀時常發出驚嘆的讚賞,讀到精彩處還拿筆畫了重點。
本書描述的舞臺都在東京的各個區域,作者描寫到東京都是一個欲念橫流的城市,也正是這樣的土壤,才能種出這樣的故事。
最後,筆者經歷過地方分局、刑事警察局和專業警察單位的歷練,其實對警察這行業的看法,跟作者在書中所作出的觀察,相去不遠,但原因絕對不是我們這個職業好理解,我歸類為是我們太好觀察吧。
誠摯推薦給您這部講述真實生活中正在發生的矛盾的故事。
現任警察人員 葉育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