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電影封面版)
  • 定價127.00元
  • 8 折優惠:HK$101.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單一文化的陷阱:經濟效益掛帥的時代,我們失去了怎樣的生活方式和多元價值?

單一文化的陷阱:經濟效益掛帥的時代,我們失去了怎樣的生活方式和多元價值?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591627
麥蔻絲
黃煜文
木馬文化
2015年8月26日
83.00  元
HK$ 70.55  






ISBN:9789863591627
  • 叢書系列:木馬人文
  • 規格:平裝 / 240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木馬人文


  • 商業理財 > 經濟/趨勢 > 觀念/趨勢


















    經濟成長成為我們理解世界的單一文化,

    它主宰了所有的價值觀,一切不符合經效益的都被無情地丟棄了!





    推薦序 破解「拚經濟」的迷思 李尚仁



    第一章 什麼是單一文化?

    社會裡的某個敘事取代了其他敘事,不僅減少了多樣性,也形成單一文化。當你置身於某個歷史時期的主宰故事裡,你會傾向於接受主宰故事對現實下的定義。它主宰了我們,卻又不讓我們察覺到它的存在。



    第二章 經濟故事改變一切

    經濟故事說,國內生產毛額增加,生活水準上升,國家人均收入增加,你的孩子最終會比你獲得更多機會。醫療獲得經費、教育獲得經費、藝術獲得經費、社會計畫獲得經費。簡言之,經濟成長促成社會成長。



    第三章 越來越不穩定的工作環境

    在經濟故事裡,公司延長既有員工的工時,要比僱用更多員工更省成本;因為每增添一名新僱員,就會增添額外的管理費用。百分之七十七的美國員工每星期工作超過四十小時,對於主收入工作環境「非常滿意」的人不到一半。據估計,每年約有六十萬人因超時工作而死亡。



    第四章 忙到沒時間經營親人關係�自然世界變成投資對象

    經濟故事告訴我們,應該保護自然,因為這麼做很「划算」。從經濟的角度來說,這是雙贏。但是,一旦保護自然「不划算」,那麼經濟故事對於保護自然便興趣缺缺了。



    第五章 公部門開始追求經濟效益

    經濟故事說,原本負責公共服務的公務員應把工作外包給私部門,並且從執行的角色轉變成監督的角色。然而私部門不對民主程序負責,因此外包有可能引起一些疑慮,例如社群、民主與公共利益是否會隨著公務員基本信條的消失而遭受損失。



    第六章 醫療產業鼓勵民眾看病�十字架變成宗教商標

    經濟故事認為醫療是產品,醫院與醫生是賣方,病人、政府與保險業者是買方。醫生是企業家,他們必須與其他醫生競逐病人。做為商業的一環,醫療產業不斷針對產品推陳出新,宣傳各種狀況,把一切問題「醫療化」,激勵民眾看病的動機。



    第七章 接受教育只為更高的月薪

    經濟故事說,教育可以協助個人在人生中取得領先位置。教育很重要,但不是因為教育可以協助你成為健全而有教養的公民,使你能成功地參與社會,而是因為教育可以幫你找到更好的工作,賺更多的錢與改善你的生活品質。



    第八章 創意從無價變成天價

    經濟故事認為,藝術家成了藝術企業家,藝術家成功與否,是以他的作品在市場上的表現而定。藝術家原本應該超越市場之上──藝術家是受內心的驅使而創作,不是為了取悅買家而創作。



    第九章 單一文化狹隘了我們的生活體驗

    我們失去了曾在某些生活領域使用的「語言」──家庭與人際關係的語言、自然世界的語言、藝術與精神層面的語言、衛生與健康的語言、公共利益與共同利益的語言。經濟語言把這些語言全取代掉了。



    第十章 另尋解決之道

    當你開始遵循內心深處的價值生活,不去理會單一的經濟價值時,隨著時間一天天地過去,你的行動會產生更有系統、更有組織的結果……你不需要自主地放棄手上的任何事物,也不需要直接前往能超越單一文化的地方。獨立的生活可以涵蓋你做的任何事,你在的任何地方,以及你剛好已經在進行的任何活動領域。



    後記






    推薦序



    破解拼經濟的迷思 李尚仁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曾有相當長一段時間,台灣最流行的一句話就是「拼經濟」。政治人物以此作為競選口號、立場宣示或批評對手,新聞評論以此批評時政、提出建言。「拼經濟」充斥著政壇與媒體,仿佛這三字真言是不證自明的真理。然而,把口號和呼口號者的政策、作為與利益對照檢視,很容易就可以揭露出拼的通常是特定團體與個人的經濟利益,但台灣大多數人的經濟或長遠利益反而是有害的。如此粗糙又帶有欺騙性的政治口號,卻能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成為台灣主導性的論述,這並不是因為人民幼稚容易上當,而是這樣的口號確實接軌了台灣某種主導的價值觀與普遍文化。

      

      台灣在過去經濟快速成長的歷史經驗所帶來的「發展主義」,以及經濟發展會導致財富下滲(trickle down)的不切實際信念,或許都助長了拼經濟的說服力;然而它的魔魅來源或許不僅於此。本書以一個又一個生動的實例與分析來告訴我們,經濟效益為主導的思維絕不僅限於台灣,更在歐美資本主義發達國家中深刻地滲透,甚至主導了從自我定位、家庭生活,到宗教信仰、公益慈善、教育、政府等多個層面與機構,而形成了一個塑造人生觀與世界觀的單一文化。書中生動呈現其無遠弗屆與所造成的深刻弊端和傷害,令人怵目驚心。



      就其主題和論點,這本書可以聯繫上一個批判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的傳統。青年馬克思指出勞動商品化所帶來的異化、社會學大師韋伯(Max Weber)則形容現代社會的理性化和官僚化將人們關入了「鋼鐵牢籠」、法蘭克福學派不只批判工具理性主導的現代社會,其大將馬庫色(Herbert Marcuse)在六○年代還提出「單向度人」(One-dimensional Man)這個說法,堪稱本書思想的先驅。本書則以平易生動的方式就自我、健康、家庭、宗教、慈善、公共等面向的當今狀況,進行細膩的描述、分析與批評,而提供了此種批判 更新版的細節。



      相較於馬克思的批評傳統,本書作者更強調意識與文化層面,但沒有進行政治經濟與權力的結構性分析。另一方面,在這個批評傳統的先驅中,韋伯以新教倫理帶來的心理焦慮來解釋資本主義的起源,受到精神分析?發的法蘭克福學派則強調意識形態的重要;本書則更為強化甚至完全專注這種心理與文化的分析取向 。作者結尾提出的慢食運動、 非暴力溝通等,最為對抗單一文化的典範,然而,這類的運動也是相當個人式的生活方式選擇,而非透過集體政治行動來促成體制的變革。本書提出的問題意識與回應方式,大概不僅是作者心理學專業背景的所造成(畢竟書中引用的法蘭克福學派精神分析學者佛洛姆,是不會避談政治經濟與權力),或許這更反映近年歐美左翼運動與社會民主黨派的衰退低迷。



      回頭看近年台灣社會對小確幸的嚮往追尋,不也有異曲同工之妙?事實上,藉由本書來反思台灣的現況是很有意思的。例如媒體與政治人物常呼籲要拼經濟不要拼政治,也常以此為由反對勞工運動、古跡保存或環保運動;這不正是以經濟單一文化來排擠了身份認同與憲政體制等政治的價值選擇,以及壓制公平正義、歷史文化、環境生態等不同價值觀?從這角度切入,在台灣閱讀此書可以具有很多?發性的對照與呼應。



      最後要提的一點是,本書第一章提到,西方十七世紀出現了相信數學定律和物理法則足以解釋一切的科學單一文化,而伽利略遭受宗教審判正是新興的科學單一文化和舊的宗教單一文化的衝突。然而,近年科學史研究早已指出,過去常見以科學和宗教的衝突來理解科學革命,會對歷史造成扭曲:伽利略是改革派的虔誠天主教徒,受審和教廷內部的政治鬥爭有密切關係;波以耳(Robert Boyle)是虔誠的基督教徒,認為研究大自然造物的精妙正可彰顯上帝的全能。牛頓常被認為是以數學定律、物理法則理解萬物的機械式宇宙觀集大成者,但牛頓其實有著神秘主義的宗教信仰,他對玄力(occult force)和玄性(occult qualities)的信念,和他提出萬有引力的概念有密切關聯。



      西諺云:「上帝就在細節中」。辨識到單一文化內部的其實不是那麼單一,在一致的表象下有著各式各樣的差異、分歧與矛盾,或許也是轉化單一文化 並使之豐富多樣的契機之一。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