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自序
我認識一位名叫小若的小女孩,我常常送她圖畫書。小若的爸爸總是把家裡打理得一塵不染,這樣他和小若就可以一起在地板上爬行與翻滾。有一次,我問小若的媽媽最氣小若什麼事?她說:「不吃青菜時,把眼睛望向遠方。」那小若半夜要是哭了怎麼辦?她說:「ㄋㄟㄋㄟ餵下去,保證不哭。」
我從他們一家人的互動中,忽然察覺到:原來這就是「愛」!
另外,我還認識一位名叫蜜蜜的女孩,她現在就讀國中,從小就很喜歡馬,她的爸媽為了她,把家裡布置得到處都是和馬有關的東西。蜜蜜的志願是將來要經營一座馬場。
還有,我很喜歡兒童畫,小畫家們常常能鮮活的畫出心中深刻的感受,總是帶給我很多靈感。
這本書獻給小若、蜜蜜,還有每個家庭。
專文導讀
愛是永不止息 柯倩華
對小孩來說,家庭的核心價值是什麼?顯而易見的是,他們需要經濟支援以保障生存;然而,若就人格、情緒、社會化等方面的健全發展而言,小孩需要家庭提供一種能滿足深層心理需要的感情——愛。小孩若在家庭生活裡體驗到緣自於愛的真實、關懷、尊重和瞭解,有助於建立自信心和安全感、與他人建立平等的人際關係,不會過於驕縱自大,也不會為了尋求被愛而去假裝、壓抑、討好、交換或從事其他扭曲自己的行為。
對父母親來說,愛孩子的心是自然的,但如何在生活和行為中體現出這樣的愛心,卻可能需要很多學習和練習。英國思想家魯易斯(C. S. Lewis)在他的名著《四種愛》裡提到,「很多時候,家庭的不快樂不但不是愛的欠缺所引起,反而是愛的過剩所造成。親情是兩面刃,既可以為善,也可以為惡。」父母親的挑戰,不僅在於每天解決親子生活中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要思考這些解決問題的方法對小孩生命成長的影響。
這些問題很重要也很磨人,若沒有愛的活水源頭,怎能讓人心甘情願或樂此不疲呢?臺灣著名兒童圖畫書作家湯姆牛的新書《我願意!》,從兒童的角度演繹出一個表面看來幽默搞笑、實際內涵深刻的親子故事,讓小孩和大人都能有所體會。
故事描述小女孩小若的成長歷程,每一幅畫面呈現不同階段裡的某個時刻,代表小孩成長過程的喜怒哀樂,以及父母與子女在人生中的悲歡離合。嬰兒時期的小若,在父母親懷中有時笑、有時哭;然後,她長成似懂非懂的小女孩,在動物園裡想要騎馬,不吃青菜、喜歡吃糖;然後,她牙痛,險些發生交通意外,不擅彈琴卻參加鋼琴成果發表會;然後,她成為獨力自主的大人,追求跟別人不大一樣的夢想;然後,她和喜歡的人在父母親的祝福下結婚;然後,她和先生抱著一個小嬰兒。結局使故事餘味無窮,似乎也暗示雖然畫面到此打住,但故事所蘊含的某些東西會一直延續下去。
湯姆牛真實的呈現日常生活的平凡瑣碎,也成功的以幽默、創意的圖像賦與這些生活小事豐富又複雜的情感,使每一幅畫面充滿趣味。現實生活其實也是如此,事情的本身可能並不特別,但因為我們在乎與關心,所以這些事情對我們就有了特殊的意義。父母親的笑容,說明小若是在愛的喜悅下出生的;時鐘顯示半夜三點,說明父母親的辛苦與耐心;父母親裝扮成蔬菜的模樣和餐盤裡的圖案,說明他們費盡心思,既要安撫小若的情緒,又要堅持正確的教養;兩個誇張的超現實畫面,表現出父親對小若的痛苦感同身受、母親為保護小若的安全也奮不顧身;父母親不顧旁人眼光,扮演又唱又跳的啦啦隊,雖然充滿擔心,依然營造出對黑熊友善的環境。我們漸漸的在情節的推展和累積中,體會到了文字沒有說出來的情感﹕父母親對小若的愛,是無所求的給予,不以自己的立場為主,只願給予被愛者本人所真正需要且嚮往的。這種愛不僅給小孩好的生活,而是幫助小孩勇敢的精鍊出更好的生命,發揮天賦,實現理想。
看圖畫書時,不僅看發生什麼事情,還要看事情是怎麼發生的,這便看出文學與藝術的手法。湯姆牛對於情節的剪裁和鋪陳有縝密的思考,使描寫家常生活的故事免於成為流水帳;他的圖像語言愈臻熟練,準確的運用畫面細節作為敘事的比喻與象徵。這本書的文字很少,小孩很容易理解和共鳴,但想像空間卻很遼闊,寓意深遠。這樣的手法,用來表達我們常常覺得說不清楚但深深知道,永不止息的愛,高明而精彩。
(本文作者為兒童文學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