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地圖+地圖創意遊戲 (附行旅世界地圖包)
定價650.00元
8
折優惠:
HK$520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有一類戰犯叫參謀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0530049
俞天任
台灣商務
2015年8月01日
140.00 元
HK$ 119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570530049
叢書系列:
歷史.世界史
規格:平裝 / 432頁 / 16 x 23 cm / 普通級
歷史.世界史
分
類
人文史地
>
世界史地
>
地區史
>
亞洲地區
同
類
書
推
薦
朝鮮半島現代史:一個追尋驕陽的國度
尼泊爾史:雪峰之側的古老國度(增訂二版)
走讀明治維新(2冊一套)
中國疆域沿革史:從夏商周到民國初年,中國地理史之開山巨作
黑潮:從關鍵的一九七九年,剖析中東文化、宗教、集體記憶的四十年難解對立
內
容
簡
介
作為一個小島國家,
日本為何有勇氣去挑戰清朝和俄羅斯,甚至是美國?
一個你不知道的日本——
看大日本帝國的參謀們如何將國家推向滅亡之路?
目
錄
前言
序幕 由參謀們打起來的戰爭
甲級戰犯中的「超甲」隊
真正的軍國主義是怎樣
都是山縣有朋惹的禍
開辦陸軍大學校
第一部 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
清國長崎水兵事件
伊藤博文戰勝了山縣有朋,日本打敗大清國
再和沙俄賭一盤
打出個二百五軍神
日比谷燒打事件:愛國犯下的罪
第二部 參謀們的練習場
陸大的參謀們發言了
田中義一計畫:日本的假想敵
陸軍有個殺手?
到西伯利亞去打劫
田中要當黨魁了
宇垣裁軍
皇姑屯事件:關東軍給田中挖坑
第三部 天才異類:石原莞爾
巴登巴登密約
滿蒙就是生命線
九一八事變:石原一舉成名
事變餘波:犬養毅之死
石原莞爾定下的國防策略
第四部 「二.二六事件」是怎麼回事
帝國從此走上不歸路
天津軍開始唱主角
廣田組閣:把自己組上了絞刑架
第五部 如果沒有七七事變
蔣介石的最後忠告
從盧溝橋走向帝國的滅亡
淞滬會戰:石原的擔心兌了現
第六部 絕代惡人?政信
朝鮮軍碰壁張鼓峰
諾門罕事件:被蘇聯人打了
把長官們都送上絞刑架的災星
第七部 更大的戰場:太平洋戰爭
聯合德國老大哥
上等兵東條英機出道
印度支那進駐事件:一條通往地獄的道路
石油爭奪戰:打蘇聯、中國還是美國
跟美國談判
山姆大叔生氣了
這樣的大將叫東條
奇襲珍珠港
瓜島戰役:地獄的開始
新幾內亞島:挨打最慘的戰役
英帕爾戰役:陸軍史上最大的愚戰惡鬥
殺了東條有飯吃
皇軍的飛機在哪裡?
第八部 還有一些這樣的參謀
昭和三大參謀之一:瀨島龍三
參謀也分三六九等
最優秀的情報參謀:堀榮三
尾聲 參謀們的下場
沖繩:玉碎作戰
好想有顆原子彈
戰敗軍人們的命運
後記
臺灣版後記
附錄
主要人物表
重大歷史事件年表
大日本帝國內閣總理大臣一覽表(1885 - 1947)
日本陸軍大學校畢業生一覽表
參考文獻
序
臺灣版後記
這次《有一類戰犯叫參謀》能夠在臺灣出版,首先要感謝成都天鳶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努力,尤其是羅娟小姐的反覆溝通,使得久仰其名的臺灣商務印書館能夠屈尊出版我這個業餘票友的創作。
經常有朋友問我,一個學工的人,現在從事的又是製造業,怎麼會迷上寫作,居然還跨到了軍史這麼個八竿子打不著的領域。
說起來其實也很簡單,雖然我是學工的,但那並不是因為我自己想這麼做,而是受社會環境所迫。三十幾年前考大學選志願的時候,家父說了一句:「還是學工吧,學工的不管誰當政都有一口飯吃。」那是過去幾十年來的歷史教給父輩們的生活智慧,雖然當時我才二十不到,但也已經在農村裡插了三年隊,也知道那確實是真理,這才去學了工。
至於為什麼懂些戰史則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我插隊的地方在贛北廬山腳下,離萬家嶺戰役的戰場不遠。在田裡幹活的時候,老俵 們有時候會指著遠方告訴我們說,當年中國兵在那兒打過鬼子,鬼子攻了一個多月也沒攻上去,當時聽了也沒往心裡去,一九七七年左右,在《光明日報》上讀到一篇整版篇幅的武漢保衛戰文章時才突然想到,原來老俵告訴我們的其實可能是戰事的一部分,當時十分震撼,因為我們從小到大都沒有「正面戰場」的概念,那是第一次知道,知道了以後就很想再多瞭解一些,但是很遺憾根本就找不到什麼資料。
後來到日本工作,懂得日文之後,就立即上圖書館去尋找有關資料,瞭解發生在那一帶的戰事,慢慢地閱讀範圍逐漸擴大,開始涉獵整個太平洋戰場以及論述有關那場戰爭起因的書籍。我的關注也從戰爭本身轉移到了「為什麼會有這場戰爭」以及「日本帝國為什麼會輸掉這場戰爭」這些問題上。
在日本,任何一間圖書館都有大量關於那場戰爭的資料,其中還有不少是非正式出版物的「私家書」,只要花時間認真去找,有時候真能找到一些很難得的史料,相比起來,中國人則有點失憶,在好幾十年中幾乎沒有人研究這段歷史,直到最近這個題材才開始熱了起來。
但是那種熱潮,更多地是反映了一種因為近年來經濟上的成功而帶來的揚眉吐氣感,還有造成這種揚眉吐氣感的百年屈辱。誠然,我們是受過巨大的屈辱,今天的成功也確實令人興奮,但是在戰爭結束七十年之後,若還只是像七十年前那樣—只是單純地沉溺於這些感情之中—那就不夠了,我們應該從歷史中學到更多的東西才對。
中國中央電視臺前兩年製作了一套叫《大國崛起》的系列電視節目,但其實我們現在更應該研究的是大國的失敗,因為不管從什麼角度來看,中國都已經完成了崛起的過程。現在中國更加需要注意的是,保持這個崛起而不至於失敗,畢竟歷史上崛起過的民族或者國家有很多,但能夠持續而不失敗的,如今看來就只有英美兩國,其他的納粹帝國、日本帝國以及蘇維埃帝國都只是曇花一現的過客。
看一下日本帝國的歷史就可以知道他們也曾經很霸氣地崛起過,他們的先人花了三十年的時間,把一個荒涼落後的海島整治成一個開始發達的近代國家,這個國家戰勝了大清國和俄國,甚至在一戰之後,成了舊國聯最初的四大常任理事國之一。
但是在這個光鮮外表的背後,是國內矛盾異常深刻,貧富差距日漸巨大,在富人已經可以在夏威夷、東南亞和中國大陸進行大規模投資的同時,窮人卻只能賣兒賣女,日本帝國把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乞靈於訴諸武力、向外擴張,趕上了最後一班車,成為殖民大國列強中的一員,而站在最前列訴說這一志向的就是那些帝國陸海軍的菁英參謀們。
只是,殖民主義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那些日本帝國陸海軍的菁英參謀們卻沒有認知到這一點,他們不知道道義和國際關係準則的力量,迷信用武力可以解決一切問題,結果是花了三十年時間(如果把日本侵華從一九一五年大偎重信內閣向袁世凱政府提出《二十一條》開始計算的話),把那個海島變成了一片焦土。
這就是日本的失敗。研究日本為什麼失敗。並不是為了笑話他們,而是為了不重蹈覆轍。中國和日本同為東方國家,都有儒教文明的傳統,相像的地方不少,但不管我們如何討論中日之間的不同處,其實本質上並沒有太大的不同,日本犯過的錯誤我們都有重犯的可能,所以研究日本,尤其是研究近現代日本,會有很大的益處。這就是我寫這個題目的用意。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