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那時候我認真在想,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以前聽過一個已結束駐美工作、回到日本的業務員這麼說。
「在美國時,會議討論上大家都會毫無顧忌地侃侃而談自己的意見,我卻幾乎什麼都插不上嘴,因而總是被忽略。我感到非常焦慮,心想要是再不想點辦法,恐怕會很不妙啊。」
是英語上的問題嗎?不是,他似乎是為了更基本的事情而困擾不已。日本式的會議作風,在美國根本就行不通。原本就不知道該怎麼加入討論才好,就算想表示意見或提出詢問,也擔心害怕到不敢開口。這樣一來,當然無法參與會議討論,存在感變得愈來愈淡薄……
和這名業務員背負同樣苦惱的日本人,我想應該很多。明明知道確實地表達意見是很重要的事,卻辦不到;雖然很想為會議討論盡點心力,卻做不來。「好怕上司會有什麼反應,哪能說什麼意見」「要是自己的意見錯了該怎麼辦?一想到這裡,就什麼話都不敢講了」──大家是不是也曾有過這樣的心情呢?
這本書的目的,就是要解決這樣的煩惱。書裡面介紹的技巧和觀念,可以讓大家明確地表達自己的思維,建設性地評論對方的意見,愉快地交換彼此的看法,盡情地享受會議和討論(沒錯,就是「享受」)。
歐美人士的會議討論實在相當熱烈,看他們沸沸揚揚地議論不休,感覺就像是議場正中央只擺一支麥克風,眾人虎視眈眈地直盯著,每個人都想出手去搶……(這只是比喻,並不是真的有麥克風。)
另一方面,日本人又是如何呢?議場上大部分人默不作聲的情況,屢見不鮮。歐美人士搶著要拿麥克風發表意見,而日本人卻像是急著要把麥克風推給別人,兩者形成強烈對比。「要是自己的意見錯了該怎麼辦?」之所以會互推麥克風,或許是因為這種想法在背後作祟也說不定。
但是,我在前一本書《向哈佛菁英學思考》裡曾說過,這個世界上原本就沒有什麼「錯誤的意見」。意見是每個人在各自腦海裡形成的,雖然有反對、有贊成,卻不會有「絕對正確的意見」。既然沒有「正確的意見」,當然也就沒有「錯誤的意見」。
換句話說,表達意見或會議討論的場合,本來就不是判定「說得正不正確」的地方。「我是這麼想的,您呢?」「這個論點很有意思,不過,我的想法不太一樣」,像這樣分享彼此看法的場合,其實是互相溝通的地方。本書的觀點認為「簡報也是表達意見的一種溝通」,所以獨立用一章來談簡報方法,也會介紹一些小提示,說明什麼樣的簡報才會是良好的溝通。
眾所周知,日本社會很難讓人表達自己的想法或意見,盡量尊重個人意見的文化還沒有扎根,學校裡也不教表達意見或會議討論的方法。在這樣的日本社會裡待久了,不擅長發表意見或參與會議討論,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吧。
但是,只因為不擅長,就可以這麼放著不管嗎?像前文的業務員那樣感受到危機,覺得「再這樣下去不行」的人,尤其是近幾年好像增加了不少。
只要和大家一樣努力就會成功,這樣的時代已經結束了。如果不能確實地抱持、表達自己的意見,積極參與會議討論,存在感就會蕩然無存,這樣的時代已經來臨了。能夠無畏無懼地發表建設性意見的人,不僅在日本會讓人刮目相看,在國際舞臺上更是如此。
那太難了啦……可能會聽到這樣的心聲吧。不過,不要緊,以前我對於發表意見既不拿手,也不知道該怎麼參與會議討論。但是,有一次突然覺得「不能再這樣下去了」的危機感油然而生,經過不斷的訓練和嘗試錯誤後,現在可以這麼說,發表意見和參與會議討論已經成為我最喜歡的事情。我也在大學裡教授「意見表達方法」和「會議討論方法」,學生也一樣,只要稍加訓練,每個人都可以迅速變成「表達高手」。
大家要不要也藉由這本書試著踏出一步,變身為表達意見、參與會議討論的高手呢?只要踏出第一步,迎在前方的,一定是個全新的自己、嶄新的世界,那個時候,就可以跟「無法表達意見的自己」說再見了。
狩野未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