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台灣流行歌:日治時代誌

台灣流行歌:日治時代誌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581437
林良哲
白象文化
2015年7月01日
160.00  元
HK$ 136  






ISBN:9789863581437
  • 規格:平裝 / 272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藝術設計 > 音樂 > 音樂史











      特殊裝幀設計,多幀歷史照片、珍貴文獻,一起走進日治時代重溫流行音樂故事與當代庶民生活



      ◎特殊裝幀設計,書盒上的留聲機圖像,巧妙呈現臺灣處於特殊年代的音樂氛圍。

      ◎以輕鬆易讀的故事行文,輔以多幀歷史照片、珍貴文獻,講述日治時代的音樂事,庶民生活、音樂情調躍然紙上。

      ◎對黑膠有興趣、深深著迷各式音樂,或對日治時代的大眾文化有興趣的讀者,不容錯過。

     


      「人生相像桃花枝,有時開花有時死,

      花有春天再開期,人若死去無活時。」──《桃花泣血記》



      從一九三○年到一九三九年間,是台語流行歌燦爛輝煌的歲月。

    ?

      1898年留聲機及蟲膠唱片傳入;

      1914年台灣開始錄製第一批唱片;

      1928年新民謠唱片陸續推出;

      1930∼1931年古倫美亞唱片公司發行首批台語流行歌唱片;

      1932年第一首轟動的台語流行歌《桃花泣血記》誕生,也開啟影片主題歌的流行;

      1937年隨著戰爭日熾,與戰爭有關的流行歌出現……。

    ?

      本書針對日治時期台灣所發行的唱片為主軸展開論述,作者藉由蟲膠唱片、歌詞本及日治時期音樂報導的收集與整理,間雜輔助性的註解以及相關的照片、文獻資料,提供讀者一個簡單、有趣的內容,完整呈現日治時期台灣歌謠的歷史背景。

    ?

      現在我們將轉緊留聲機的發條,透過唱針與唱片間的接觸,回到那個令人懷念的音樂時代!



    名人推薦



      詩人向陽、音樂創作人陳明章、作曲家姚讚福之子姚香山? 專文推薦






    序一 走進台灣流行歌的百花園�向陽

    序二 從創作、研究到出版�陳明章

    序三 認識你真好�姚香山

    自序 說故事的人

    閱讀之前



    第一章 大稻埕街頭

    第二章 留聲機時代

    第三章 流行歌時代

    第四章 二種路線的台灣流行歌

    第五章 影片主題歌的風行

    第六章 新形式的台語流行歌

    第七章 戰爭下的台灣流行歌

    第八章 結語



    附錄:台語唱片總目錄






    序一 



    走進台灣流行歌的百花園

    向陽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

    教授兼圖書館館長




      這是一本深深吸引人閱讀的書,也是研究台灣大眾文化必備的佳構。這本書的主題是日治時期台灣流行歌的「故事」,實際上包羅了台灣大眾文化的形成、庶民生活的再現,以及台灣大眾文學的現代性議題,資料豐富、圖文並茂,清楚刻繪了日治時期以來台灣常民社會的圖像,是了解台灣流行歌脈絡、台灣大眾文化肌理的好書。



      這本書的作者林良哲,現職是記者,但同時也是作家、台灣流行歌史料收藏者和研究者。記者的身分,使他擁有敏銳的新聞鼻,能夠探勘社會現象、了解社會基層和庶民的心聲;作家的身分,讓他擁有一枝彩筆,善於敘事與報導,並能生動地勾勒他所聞見的人物、事件與資料;研究者的身分,讓他擁有論述的理論基礎和處理文獻、資料的能力。三者加總,因而成就了本書的易讀、可讀與耐讀。



      林良哲是我在中興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任教期間指導的研究生,他的碩士論文就是《日治時期台語流行歌詞之研究》,我還記得他在碩士論文口試時,除了準備了PPT 進行口頭報告,還搬來一台骨董留聲機,直接播放他所珍藏的台語流行歌黑膠唱片,讓口試委員深刻了解他的收藏之豐、文獻掌握之富和研究之勤。這場口試證明了他在日治時期台灣流行歌研究的實力,最後當然以高分通過。這本書的撰寫與出版,可說是他碩士後研究的廣延與深植。



      良哲在研究所三年期間,治學認真,其實早在他報考研究所之際,就已確立了研究方向。我知道他從退伍後就開始了日治時期台語流行歌的蒐集,他從發現第一張原版蟲膠唱片開始,萌發興趣,經過近二十年的蒐集,累有上千張日治時期出版的原版唱片,流行歌之外,廣及歌仔戲、布袋戲、車鼓戲、南管、北管,乃至客家採茶歌、笑科、勸世歌……,凡有發現,就加以收藏。這是何等狂熱的收藏癖啊。這麼豐富的收藏,奠定了他的研究基礎,他進而追蹤唱片之後的故事,從文獻中印證幾乎快被遺忘的記憶與歷史。這本書的完成,及其高度的可讀性,深度的可信性,就是如斯累積出來的。



      本書的可讀性,在於良哲雖以碩士階段的研究為基礎,但不出以論文寫作的刻板方式,而是以流暢的、圖文並茂的散文,寫出日治時期台灣流行歌的發展,故事極多,逐一串連,讀來特別動人。在結構部分,從第一章〈大稻埕街頭〉的一樁新聞事件切入,接著第二章〈留聲機時代〉帶出留聲機的發明以及台灣流行歌的產生;到三、四章敘述日本流行歌發展盛況,以及殖民地台灣的流行歌(日語與台語);五、六章講述台灣流行歌在日本、中國及歐美影響下的流變;到最後一章介紹二次大戰影響下的「愛國」流行歌。一路敘述,引領讀者重返日治時期的台灣現場,從而得以全盤了解台灣流行歌的過去。



      本書另一個難能可貴之處是台灣流行歌珍貴史料的重現。良哲不藏私,在每個故事的敘述中,他除了引用當時的報章雜誌資料,更將自己珍藏的原始唱片、歌單、唱片總目錄以及歌手「愛愛」(本名周簡月娥)等人的訪談,傾囊而出;還有多達二百餘張出土照片,以及他製作、考證的日治時期各家唱片公司發行目錄等,都能帶領讀者、研究者走進台灣流行歌的百花園,獲得更廣闊的視野、更豐富的知識、更溫暖的回憶。



      很高興良哲獲得碩士學位後,不忘初衷,持續進行台灣流行歌的研究。這本《台灣流行歌日治時代誌》的出版,不僅是良哲二十年孜孜矻矻於台灣流行歌資料蒐集、整理、分析的研究成果,也為台灣大眾文化、台灣文學及流行音樂的研究,奠定了紮實、穩固的基礎,極具參考價值。二十春秋耕耘,如今花果燦放,相信良哲仍將持續以進,為台灣流行歌的發展史拚出一張完整的輿圖!



    序二 



    從創作、研究到出版

    陳明章

    音樂創作人




      一九八○年代,我進入台灣的流行樂壇,從事音樂創作。其間經歷了校園民歌、台語歌曲新浪潮、社會政治運動、學生運動等,迄今仍堅守崗位,執著於音樂的創作,熱誠絲毫未減當年。



      良哲是我在一九九○年「野百合」學生運動中所認識的朋友,多年來看著他從大學畢業並投入台語歌詞創作,還遠赴宜蘭從事傳統戲劇的田野調查,展現出對於台灣本土的熱愛;之後,他到《自由時報》任職,擔任記者工作多年。



      但這些年來,我和良哲合作,出版了多張音樂專輯,而在出版與發行之餘,他卻到處蒐集台灣早期的流行歌唱片,尤其是日治時期唱盤,加以整理、分類,甚至還進入學術領域,以研究日治時期的台語流行歌為主題,攻讀碩士學位。



      當今台灣,流行音樂與學術界是二個截然不同的領域,而良哲能橫跨這二個領域,從流行歌的詞曲創作到實體研究,進而出版專書,實非僥倖能至此,而是累積二十餘年的青春歲月,用盡心思來構思,才能有所成果。



      這是良哲多年來的辛苦成果,不但為台灣流行音樂奠定研究基礎,也是一本流行音樂的參考書籍,對於台灣音樂有興趣的朋友,應可認同。在此,我願以老友的身分,向大家推薦本書。



    序三 



    認識你真好

    姚香山

    作曲家姚讚福之子




      先父出生於一九○九年,因信仰基督教之故,從小即接觸西方音樂,之後又就讀於台北神學校(現今台灣神學院),除了接受神學教育外,音樂課程也是重點之一,學習了風琴、鋼琴等樂器,進而啟發了他在音樂創作上的契機。一九三三年,先父放棄了傳道師的傳教工作,從台東池上回到台北,進而投入台灣流行歌曲創作,寫下了〈心酸酸〉、〈悲戀的酒杯〉(華語歌曲〈苦酒滿杯〉原曲)、〈我的青春〉、〈送君曲〉、〈姐妹愛〉、〈黃昏 城〉等歌曲,受到流行歌壇的肯定。



      但在戰後,因家中幼兒陸續出生,在食指浩繁下家計困難,先父仍不放棄創作,除了在廣播電台任職外,並為亞洲唱片及五虎唱片製作流行歌,陸續發表〈日落西山〉、〈青春嘆〉等歌曲,獲得歌壇歡迎,但因身體虛弱,不幸於一九六七年過世。



      先父在世之時,先母對其辭去傳教工作而投入流行歌創作,已頗有怨言,而在其過世之後,更絕口不提流行歌曲一事,並將先父之作品束之高閣,而身為子女者,只能體恤慈心,不敢稍有違逆,也不敢與先父在音樂界的友人連絡。



      直到先母過世,我在偶然的機會認識了本書的作者林良哲先生,才得知先父在台語流行歌之貢獻。透過林先生的介紹,我也加入著作權協會,開始整理先父的作品,並得知先父一生(一九○九∼一九六七)從事流行歌創作,在台語歌壇與知名作曲家鄧雨賢齊名,是一位創作豐富的作曲家。



      此次,林先生出版相關書籍來介紹台灣的流行歌歷史,我雖不是學者專家,但身為台語流行歌曲創作者的後代,希望先父的故事,能透過此書廣為人知,特以片言隻字為序,感謝林先生對先父的推崇介紹,也套句歌詞說:「認識你真好!」



    作者序



    說故事的人




      從小,我就喜歡聽故事。中午時分,每當戲班在廟前搭起舞台,總喜歡鑽到台下,透過木板間的細縫,偷偷地看著演員們化妝,台上演出的劇目正是三伯與英台的生離死別;傍晚,和同伴們打完棒球,夢想著剛剛贏得的世界盃少棒賽冠軍,邊跑邊跳著回家,轉開電視開關,看卡通影片裡的無敵鐵金鋼戰勝壞蛋機械人;夜晚,最喜愛躺臥在剛收割完的稻田裡,看著月亮、星星與銀河,聽著牛郎織女的故事,稻草的香氣輕輕飄來,那種回憶足以讓人永生難忘。



      這是一個沒有補習、沒有課後輔導的童年,教科書都是國立編譯館編纂,上學最怕的人永遠是老師,數學考試少一分要打手心一下,還用泥土搓著手掌,減少藤條抽打時的痛楚,在學校也不能說方言,只要被風紀股長聽見還要罰一塊錢,而當時的「枝仔冰」一支才一塊。



      不知道自己是怎樣長大,只記得各式各樣的小說滿足了空虛的心靈,從三國演義到三劍客,從紅樓夢到紅字,又從金閣寺到金銀島,讓自己的思想馳騁於五顏六色的想像空間裡,在雲霧中忘卻塵世喧擾,而這些引人入勝的故事,伴隨著時間而成長,尤其那個沉悶的年代,空氣中難能嗅出叛逆的氣息,小說中的故事撫平年輕的心靈,直到我大學畢業、入伍當兵。



      退伍之後,我和大多數人一樣開始找工作,但在開始要為生活煩憂時,卻有一件事深深吸引我的目光,那即是日治時期的台灣唱片。從發現第一張原版蟲膠唱片開始,十多年來,我收集了上千張日治時期在台灣出版的唱片,除了歌仔戲、北管、南管及流行歌外,更有客家採茶、笑科、勸世歌、車鼓戲,甚至還有布袋戲唱片。



      面對如此龐大的資料,我開始尋找隱藏在唱片之後的故事,尤其是有關日治時期台語流行歌的故事,之後卻發現,我似乎像在拼圖一樣,只能找到其中幾塊,無法拼出全貌,但是唱片中的音樂及資料,卻保留了這些拼圖中所遺失的片段,而圖書館中豐富的文獻,更可填補遺忘的歷史,在串連與拼湊之下,逐漸現出拼圖的原貌。



      除了尋覓之外,必須感謝前人的努力及研究,讓這個故事得以完整。平澤平七、勝山文吾、陳君玉、廖漢臣、呂訴上、蔡德音、周添旺、周簡寶娥(愛愛)等唱片界及藝文界人士,留下許多寶貴的回憶,而林二、莊永明、黃春明、鄭恆隆、郭麗娟等研究者,也為台語流行歌開創新的研究方向。近年來努力找尋台語流行歌曲唱片的同好,例如林本博、林太崴、徐登芳、潘啟明、吳德作等收藏家的協助;鄧雨賢先生長孫鄧泰超、李臨秋先生之子李修鑑以及姚讚福兒子之子姚香山的鼓勵,以及內人黃淑蘭對本書之編排及督促,才能讓筆者順利完成校稿,學長廖仁平先生的校對,讓本書更加完美。最後,還要感謝我的好友楊川明,十多年來一直協助我尋找唱片,才能有足夠的資料及把握寫下這個故事。



      現在,眼前的那片迷霧已逐漸揭開 ,讓我們回到過去,一起來聆聽這個故事,這個屬於台灣流行歌的故事吧!





    其 他 著 作
    1. 留聲機時代:日治時期唱片工業發展史
    2. 留聲機時代:日治時期唱片工業發展史(限量唱片造型杯墊版)
    3. 許石百歲冥誕紀念專刊
    4. 悲戀之歌:聆賞姚讚福
    5. 日月湖心:臺中公園的今昔
    6. 五角新娘
    7. 台中公園百年風華(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