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拒絕家庭意外!居家安全設計健檢100+:瓦斯•水電•防墜•防盜,讓家人遠離危險的保平安設計
定價93.00元
8
折優惠:
HK$74.4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全民打棒球:會讀會玩!棒球優等生套書(全6冊)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4710415384713
小河馬
徐月珠
三采
2015年7月01日
598.00 元
HK$ 478.4
詳
細
資
料
ISBN:4710415384713
叢書系列:
運動科學學習漫畫
規格:平裝 / 18.5 x 25 cm / 普通級
運動科學學習漫畫
分
類
童書/青少年文學
>
知識學習漫畫
>
科普
同
類
書
推
薦
X尋寶探險隊 42 罪惡水都:威尼斯.默劇.孤兒院
瘋狂想像漫畫物理大百科2:如果世界沒有力
瘋狂想像漫畫物理大百科1:如果世界沒有熱
想像力面對面 :我的故事大冒險(Scratch3.0對應)
哆啦A夢科學大冒險5:奔向星空大宇宙
內
容
簡
介
喜歡運動的孩子更聰明!
用對方法,就能在興趣中高效學習!
?
目
錄
1.哪裡來的奇怪教練
2.教練的祕密武器
3.菜鳥的初次滑壘
4.生存運動會
5.運動王牌們的生死戰
6.出戰全國大賽(完)
序
推薦序
正面樂觀的態度,讓你產生無限可能
2012中華職棒年度最有價值球員 周思齊
各位朋友們,有時候人生就像在棒球場上遇到兩好三壞。當身為打者碰到兩好三壞球時,當下會產生許多的想法,擔心怕被三振,心中充滿著無路可退的壓力。但是,反過來想,其實這時投手的壓力更大,因為他一定要投出好球,否則打者就會被保送。但是若投出的球容易被打擊到,那就一定會產生失分……。
在人生中遇到困難或抉擇時,就像在面對球賽兩好三壞的狀況,但我相信只要用正面樂觀的態度來面對,就會有無限的可能跟機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這次我參加WBC經典賽時,也有著同樣的心境。比賽時,中華隊必須面對東京巨蛋滿場為日本隊加油的日本球迷,而日本隊也剛追平比數,氣勢正上揚。在整個情勢局面對我們中華隊不利的情況下,我對上了當今日本職棒最強的投手∼田中將大。當時整場比賽的壓力及所有球迷的目光都放在我身上,球數又落後,心裡壓力真的很大。但我當時不斷的給自己信心喊話:成為英雄的機會來了,見到好球冷靜出棒。我把這股壓力化為助力,然後擊出超前分的關鍵安打。
《會讀會玩!棒球優等生》中有許多角色,每個角色都有不同的個性,面對球場生活時也展現不同的態度,但每一個人物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對象。不管是熱愛棒球的大朋友還是小朋友們,當你們碰到人生的兩好三壞時,這本書絕對值得你們去一探究竟。
推薦序
熱血棒球主播 徐展元
?
每位小朋友、家長和老師都應該看這套淺顯易懂、生動有趣的棒球書。
審訂序
棒球無言的教導,讓我受用一生
中華民國國家級棒球裁判 劉柏君
?
記得在中學的時候,發現身旁同學們在小時候都曾經學過各項「才藝」,例如:珠算、英文、美術等,因而深感羨慕不已。回家便問父母:「為什麼你們從沒給我 補習過?讓我都沒有才藝啊?」父母理所當然地回答說:「可是妳童年不也玩得很快樂?」言畢,我倒覺得很有道理,雖然我未曾參加任何才藝或課業的補習,放學 後常是騎著腳踏車、揹著棒球球具往學校或空地與玩伴集合,不過似乎功課和表現也不曾讓父母失望。
回想童年在棒球場度過的日子,發現人 生中體悟到的許多道理,都不是在課本或教室習得的,倒多半是從棒球與各項遊戲中自然養成。例如我希望能贏得比賽,所以我必須要在平常就勤加練習。反映在平 常的生活中,我也習慣在課堂上認真聽講,就不需要在考前臨時抱佛腳。在棒球比賽中,不同的守備位置有防守的責任區域,球打過來時我要負責把球接好並傳向適 當的壘包。回到現實的生活中,我知道準時起床上學、按時交作業是我身為學生的本分,而不需要父母耳提面命叫我應該去做什麼。
現在的社 會時常聽到因為少子化,孩子都是家庭中的寶貝,所以在學校乃至畢業後無法適應團體、與他人合作,而這讓我想起了本書中介紹棒球運動中特有的「犧牲打」:犧 牲自己去幫助球隊推進壘包這是一種貢獻。融入到我的生活中,讓我很樂於與他人合作以及具備溝通協調的能力。原來,棒球教會我的有這麼多啊!雖然我不是職業 棒球員,但是藉由棒球運動,我學會負責、努力、合作與協調等各種能力,這些都是棒球無言的教導,讓我受用一生。
這套漫畫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介紹棒球,除了基本知識與實用的技巧,更包含了棒球精神與價值的潛移默化,相信閱讀的孩子不但能增進棒球知識,也能用輕鬆的方式學習棒球運動的正確態度,讓孩子同時獲得娛樂與教育的效果,誠摯的推薦本套書!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