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那些動物告訴我的事:用科學角度透視動物的思想世界
定價127.00元
8
折優惠:
HK$101.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還在學2:金惟純╳金質靈父女的人生問答題【雙書封海報珍藏版】
庫存=2
將於1個工作天內出貨
9789866032950
金惟純
商業周刊
2015年6月25日
127.00 元
HK$ 107.95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6032950
叢書系列:
紅沙龍
規格:平裝 / 280頁 / 17 x 22 cm / 普通級
紅沙龍
分
類
商業理財
>
成功法
>
自我成長
同
類
書
推
薦
高成效習慣養成雙套書:最強習慣養成+高成效習慣(博客來獨家套書)
讓你自帶好運的奇蹟習慣:只要十天,身心、工作、生活、關係都會逆勢翻轉的關鍵祕密
世界冠軍教我的8堂高效能課:他們成功不靠天賦、也非盲目苦練!成功者的心態校正與思維進階法全公開
換上原子習慣腦:弄懂腦結構、打造全新行動習慣;戒斷追劇癮、提高專注力,全盤掌握理想人生
歷史「勢」件簿,你該學習的權謀之術:英雄造時勢,要當就當掌握全局的梟雄,別當落荒而逃的狗熊!
內
容
簡
介
金惟純╳金質靈→兩代攜手,為人生找答案
《商業周刊》創辦人金惟純:《還在學》後全新體悟
畫家金質靈:青年世代為自己找方向
年輕一代:吐露處境╳年長一代:提點出路
目
錄
自序
[第一部跨世代找答案]
第1章∥年輕人想獨立:兩代攜手,找到工作的意義、金錢的價值、未來的理想……
Q1「黃金年代」已經不再?
Q2走自己的路
Q3成功的定義
Q4要找有興趣的工作?
Q5找工作
Q6賺多少才「夠用」?
Q7「減法」生活
Q8商業力量無所不在
Q9買過一台哈雷……
Q10教養,東方vs.西方
Q11賣給誰最好?
第2章∥社會轉速越來越快,聲音越來越多::關於世代差距和社會變遷,上、下一代有話說……
Q1年輕人懂更多?
Q2找老師
Q3「張著嘴向外」的世代
Q4處處是3C
Q5我們是實驗品?
Q6關心?擔心?
Q7年輕人被壓抑?
Q8焦躁與憤怒?
Q9年輕人勇於表達自己?
Q10隨緣?隨便?
Q11現在的媒體
第3章∥我要不要結婚?:關於經營感情、進入婚姻,上一代有經歷,下一代有課題……
Q1對婚姻有恐懼、有懷疑……
Q2婚姻是最好的結局?
Q3婚姻是愛情的墳墓?
Q4愛自己才能愛別人?
Q5選伴侶,怎麼看
Q6性別的刻板印象
Q7怎麼看性別平等?
Q8要不要生孩子?
Q9生孩子是人生必修課?
Q10事業有成才能生?
Q11家庭、事業,能兼顧?
第4章∥要怎麼身心安定?:兩代一起向內探索,回答人生「怎麼活」……
Q1探索生命意義
Q2活得「真實」
Q3助人的方法
Q4最重要的事
Q5父母真的開明?
Q6孝順
Q7和父母相處
Q8如果再出生一次
Q9最大的資產
Q10教養,不打不罵
Q11在人群中覺得疏離
Q12有條件的「願意」
[ 第二部活出好樣子]
第5章∥人生的功課
1怕麻煩?
2無路可退
3放下!
4慚愧!
5學「跟隨」!
6以假修真!
7好為人師!
8豁出去!
9自我感覺良好?
10台灣人,你為什麼愛生氣?
11造口業!
12「任性」與「覺性」
第6章∥職場的修煉、企業的王道
1信任!
2爛上司!
3這樣幸福嗎?
4隨時.隨性.隨遇.隨緣.隨喜
5背景音樂
6搞定自己!
7文化與廢水
8慣性!
9相煎太急!
10企業王道
11簡單!
12器識
13企業的「創傷」
14企業裡的周處
第7章∥這一代vs.下一代
1善根!
2文化之大用!
3走錯了路?
4帶著孩子「做」!
5獨居時代?
6學災公害!
7晚熟世代
8「任性」老人
9二姑
10這樣的年輕人!
序
自序
金惟純
兩年前出版「還在學」,收到很多反響。這兩年來,自覺在「人生學習」上略有長進,願意繼續分享所見所感。
但《還在學2》最不同之處,是加入了我和女兒質靈的對話。這件事,對我別具深意,也希望能對正在摸索人生方向的年輕人,和所有為人父母者,提供一種可行道路的參考。
我敢這麼做,當然是因為我們的父女關係,在出書前夕,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狀態,女兒說我們現在的關係是「道友」,我倒覺得她已成為我的靈魂伴侶,甚至變成人生志業上的「同志」。看起來,我們照這樣走下去,這一生父女一場,關係應可圓滿無憾。
這樣的狀態,是我原來連想都不敢的。甚至就在近兩年前,當我們決定嘗試為出書而進行父女對話時,都還遠遠不是這樣。因此,出版本書的因緣,成為了我們父女關係的一種療癒,真是感謝啊!但這種療癒過程,主要不是透過「說」,而是透過「做」,才能完成的。
由於我們的父女關係,從一開始就完全「非典型」,一路走過跌跌撞撞的漫長道路,我覺得有必要在此交代一下。
我自己的出生,和一般人不一樣:我生下來就沒父親,我是遺腹子。生父在母親懷我時,意外身亡。所以我自小,只知有母,不知有父。
沒爸爸這件事,對我人生造成什麼影響?說實在的,我不知道。因為生下來就沒有,怎麼知道失去了什麼?反正我又沒有,想也沒用。
我五歲時,母親再嫁。繼父也是個軍人。母親在家裡的態度,是「自己的兒子自己管」,所以打罵我時總是大張旗鼓,深怕別人聽不到,目的就是宣告:我的兒子,不准你們說三道四!結果呢,繼父對我很客氣,我們也很少說話,倒是母親常教我要感謝繼父,因為他要辛苦賺錢養家、供我讀書。所以我終生感謝繼父養育之恩,但也認為:做父親的,只要賺錢養家,就應該被感謝。
這就是我對「做父親」這件事的全部了解。不用說,我成年後,對做父親這件事,毫無概念。不僅如此,我在女兒兩歲多時,就和她的母親離婚,害她變成了單親小孩。
女兒兩歲以前,我很認真扮演父親角色,父女倆特別相親相愛,我也很享受身為人父的角色。但在和她母親離婚後,雖然也有機會扮演「假日父親」角色,卻總是聚少離多,看「天」(她母親)吃飯。日子久了,父女關係變成了責任和義務,像是在演戲,而且是齣吃力不討好、又沒什麼味道的肥皂劇。
所以有長達二十年的時光,我覺得父女關係只能這麼若有似無,也許這樣才能避免女兒夾在分手的父母之間,左右為難。我這做爸的,只剩下責任,連擔心都屬多餘。
直到五年前,我接觸到一個很受用的「人生學習」課程,介紹女兒上了課以後,推薦她媽也來上課。大家上完課後,進行了一場「大和解」,我和她媽彼此說對不起,互相說感謝,進一步消弭了深藏內心多年的舊傷夙怨。自此之後,父女關係變得更自在,更無阻隔,但畢竟女兒已長大,許多事難以彌補。和女兒互動多了之後,一方面享受親密的父女關係,同時卻也增加了做父親的擔心。
這就是兩年前,我們決定嘗試父女對話前的狀態。當時的默契是:我們的父女關係,既非「典型」,更稱不上「典範」,如果再不真實,就真的一無是處了。
沒想到,我們原先「保持距離,以策安全」的假性和諧父女關係,一旦進行追根究柢的真實對話,竟然處處撞牆,寸步難行。弄到最後,大家都對自己不滿意,也覺得對別人沒幫助,只能叫停。
但在這出書計劃暫停的一年多期間,我意外的發現,女兒竟然也開始出沒於我投入作志工的教育團體,而且頻率越來越高。然後我開始看到她的改變,也感覺到我們彼此的互動和溝通,越來越契合。她更常和我分享日常遭遇的大小事,更樂意聽我的意見;我也更懂得用心傾聽,不再把自己的看法強加於她。我們經常談完了自己的事,就交換對時代、對社會各種現象的看法,尤其著重在世代差異的生存環境這件事上。父女倆慢慢變得「一個鼻孔出氣」,對人生大小事,談沒兩句就講到一塊兒去了。所以才說,如今兩個人的關係,像道友,像靈魂伴侶。
也因為這樣,當出版社的總編輯余幸娟再提出書的事,我倆雖然驚訝,卻很順利地完成了。
這一次,我們很篤定,也相信這樣的父女對談,不僅對像我們一樣「非典型」親子關係的讀者有幫助,對一般親子關係的讀者,也有一點參考價值。
因為時代的變化,實在太大了。大到不僅為人父母和為人子女者,來不及學習如何自處、來不及學習如何彼此對待。並且也讓大部分的專家,來不及提出可行的建議。唯一的解方,只能靠親子之間,進行坦誠而深度的親子對話、世代反省,而對話和反省的基礎,又必須建立在各自的修煉和實踐之上,否則成效不彰。但由於現在小家庭的環境,太單薄、太缺乏修煉所需的環境,所以唯一的解方,就是親子兩代人,一起走出來,在適合的環境中,透過付出來修煉自己。
我們父女倆,就是這麼一路走來的。像我這麼一個毫無「做父親」概念的人,又在年輕時鑄下大錯,差點誤了女兒一生,幾乎注定父女關係難以圓滿,居然能到如今「父慈女孝」,共享天倫。我們可以,你們當然可以!
最後還得說明,本書的主題,並非探討親子關係。而是關注在時代鉅變中,每月人如何回到生命的源頭,尋找各自的安身立命之道。因為這件事解決了,其他問題都會自然消失。這才是本書真正的意圖,也是你讀這本書可能的收穫。
要感謝的太多了。只能說:感謝一切,感謝所有發生的一切!
自序
金質靈
人生,沒有想像的容易,但也不是想像中的無解。
二○一三那年,我父親的《還在學》一書出版。一段日子後,他到我台北的暫居空間坐坐,我們父女吃飯閒聊間,他突然問我有沒有興趣跟他一起出一本書。
我受寵若驚,很好奇他哪裡來的構想?原來新書《還在學》迴響不錯,出版社有意邀請他出續集。他便想到我平時也喜歡思考,對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見解,如果我們父女倆能夠來個世代對談應該會有不錯的火花。
其實父親在這個人生階段,已經志不在出書,這本書也將是他最後一本著作。
現在的他覺得「做到」比「說到」來得重要。父親天生能言善道,反省到自己前半生說得夠多了,下半生想用「做到」來圓滿。
很多他想說的,在《還在學》裡都已完整表達,如今他之所以考慮出版社的建議,想必是希望我可以透過這個過程突破自己,將長才發揮,我們父女兩人也可以一起完成一件有意義的事情。所以這本書是否會出來,我的決心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
沒想到出版社也覺得續集加入了對談的元素是個很棒的嘗試,好奇一個在商業領域成功的理性老爸與一個感性的藝術家女兒,這對非典型父女能對談出什麼樣的新意?
其實,當下我對自己是否可以勝任並沒有信心。只想著這個合作如此別具意義,對我們父女關係有重要的紀念價值,所以索性答應了。但父親提醒我,做任何事情要想著是否利人利己,他希望我們的對談能夠真正成為別人的需要。他要我在對談的過程中不斷檢視自己的起心動念,真誠的面對自己,別人才能夠透過我們的溝通與反省而真正獲得啟發與幫助。
父親的提醒,不免讓我覺得這是個頗為困難和嚴肅的挑戰,但是讓我更加願意一試。
令我們兩人都沒想到的是,對談的過程不但沒有我們想像的容易,而且困難重重。
我們發現我們的對談不平衡。
父親對很多議題已經有了非常完整且無堅不摧的見解。我很驚訝地發現我自認深思過的事情其實都沒有想清楚,或是還正在經歷,但為了要能跟父親達成對談的平衡,也擷取了很多不是親身經歷的思想來填充,當然,這時候他也一定不留情面,毫無餘地的識破。
我看到了自己的恐懼和不真實,更發現了自己人生中的許多行動,都是沒有覺醒,矇著眼睛下決定的。
父親則是看到自己雖然經過這幾年的自我修煉,已經能更用心聆聽別人的聲音,也慢慢能用分享取代講道理,但發現還是差得太多。
我們父女倆長年的溝通模式一向理性溫和。但為了寫書而對談時,很多議題必須討論到一定程度,即使兩人意見相左也無從逃避。我們必須變得比平時更真實坦然,也必須誠實的面對其實父女之間也藏有小誤解和不夠坦然之處,所以幾次對談是在微醺的火藥味和淚水中進行。
幾個月對談下來,出版社將我們龐大的錄音檔整理成文字,那可真是一個非常令人敬佩的工作!但是看到文字後,父親和我更加挫折,原來世代對談如此不簡單!父親和我各自在經歷不同的大時代背景,我們看到彼此面對的窘境,困難,對於事情的思想差距和處理方式都非常不一樣。文字裡,我氣餒自己相信的事情許多都是虛造的,所以生命沒有一點力量。父親則發現自己對女兒依然無法從「擔心」來到「關心」。
出版社和我們,都不知道怎麼處理這些不上不下的文稿,這個計畫就這麼被放下了。一年過去了,出版社沒有一點動靜與消息,父親和我覺得很合理,他們一定是被我們的對談嚇壞了!雖然難為情,但心裡有點慶幸,因為這些文稿或許真實,但對讀者不會有幫助。
也許,書不會出了,我們碰到的問題卻依然存在。兩代人或許面臨著不同的困難,但是世世代代不皆是如此?唯一不變的是人。身為人,我們都對自己有一樣的期許,想達成一樣善和圓滿的願景。
感謝透過對談的「看見」和這一年的「空間」,我和爸爸慢慢達成共識,解決所有人生困難的解方就是「修」一字。真誠面對自己,覺察每一個起心動念,對一切保持警醒,永無止境地修煉自己的心靈和身體。不再從外相尋找答案,而是把一切源頭歸回自己。
這一年,抱著這樣的覺醒,我在生活中一點一點實踐,慢慢對自己的相信更加堅定,也第一次感受到「自信」。我把自己的體驗和心得分享給父親,他也不斷修正自己和我溝通的方式,比從前更加有接受性與溫暖,我們開始嚐到,帶著覺醒修正自己的兩人,在溝通時可以非常簡單順暢,不需太多的解釋,我們就已經有很好的共識。
一年後,出版社的主編又再次聯絡我們。她終於苦思出了我們達成平衡的方式:從「對談」變成更適合的「問答」。感謝出版社沒有「放棄」我們父女。我對於問問題,並且為每一個答案配上插圖的新方式既擅長又非常喜歡。回答問題的部分,父親也決定不說「道理」,而是真實「分享」自己的經驗和故事。
看來時機到了,我們準備好了。
如今這四十多個問答已經完成,透過這個過程,我應證了父親一再提醒的「修」是人生最重要的功課,也是一切的答案。過了這一年的實踐,我問所有問題時,其實心中都有解答了。當然,有了父親的經驗和故事分享,讓這個答案變得更有實踐的方法,既豐富又實用。
能和父親和出版團隊一起完成這本書,這是我人生至今最重要的「發生」之一。感謝每一個人的「願意」讓這一切的過程成為我最大的養分。我們父女的關係也因此更上一層樓,從只是「父女」轉化成更是「道友」(父親說是「靈魂伴侶」)。我也真正在父親循循教誨多年後,終於明白,「修」是一切的答案,並且漸漸開始從「做到」中獲得快樂與自由。
真心願所有遇到這個書的朋友,能從中獲得啟發,而找到生命難題的鑰匙。慢慢一起發現,人生沒有想像的容易,但也不是想像中的無解。
書
評
其 他 著 作
1.
活學:終生受用的人生高效能解密
2.
還在學
3.
還在學(簽名版)
4.
轉動鏡頭的頑童--柯錫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