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這是一本適合研究生學習的著作權法讀物。它不像本科生教材那樣面面俱到,注重知識的全面性、觀點的通說性;又不像博士論文那樣對一個中心議題深入研討。本書採用的是對著作權法中多個專題分別討論的體例,既注重每個專題的深刻性,又暗示了著作權法的內部邏輯。在每個專題中,筆者關注的是對原理的挖掘,其間不乏對某些流行觀點的質疑乃至批評。這些質疑與批評並不意味著標新立異,更不意味著矯情。在我看來,這是一種獨立思考而非人云亦云追趕潮流的精神。正是這樣的質疑與批評才促進了法律制度的再生產。
書稿中一部分是幾年前我給研究生授課的內容,另部分是我發表在其他雜誌上的內容。我沒有編著長篇大論的能力(儘管有的文章行文不短),就像我開會發言時不超過十分鐘一樣。幸運的是,這也有一定的比較優勢,無論是閱讀還是開會發言,我的表演都在讀者和聽眾的忍耐射程之內。於是,這種自我安慰漸漸就養成了習慣。
這部書稿的完成還是一種紀念與回憶。它記載著我和碩士生、博士生共同探討問題的那些時光。坦率地說,我授課採用的仍然是傳統的灌輸方式,而非目前現代教學改革倡導的那種教學法。欣慰的是,由於學生較少,他們聽課比較認真,這給了我思考的動力與熱情,給了我靈感與翅膀。每當聽到學生有收穫時,自己竟然增添了持續的熱愛與自信。就這樣,經由學生的支持與鼓勵,我還愛著法學,念著那段時光。
李雨峰
2014年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