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 定價64.00元
  • 8 折優惠:HK$51.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中國著作權法:原理與材料

中國著作權法:原理與材料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2555781
李雨峰
元照出版
2015年6月01日
160.00  元
HK$ 144  






ISBN:9789862555781
  • 叢書系列:法律研究.智慧財產權-專利法
  • 規格:平裝 / 352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法律研究.智慧財產權-專利法


  • 社會科學 > 法律 > 六法全書/法規











      以中國大陸現行著作權法為依託,按照著作權法的目的、著作權的對象、人身權、財產權、合理使用、侵權與救濟這樣的順序,對著作權制度進行了專題研究,是一本以深入理解和靈活掌握著作權制度為目標,適用於研究生的讀物。



      探討了部分著作權制度的原理,也討論了一些具有典型意義的案例;同時,還將一些筆者個人認為應當了解的知識納入到正文後的材料中。



      在討論具體制度時,本書盡量選取最高人民法院選登的知識產權裁判文書作為支撐案例,目的在於關照法律制度與司法裁判之間的銜接關係。



      除此之外,筆者還翻譯了兩則在相關領域產生了深刻影響的美國著作權判例,希望這種安排對中國大陸同仁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啟發意義。





    序言



    第一章著作權法的目的


     

    一、文藝成果的特徵�1

    二、著作權與版權�5

    三、著作權的正當性�20

      自然權利論�21

      報酬論�21

      人格理論�22

      激勵論�22

    四、著作權法的效力�25

      對事的效力�25

      對人的效力�26

      時間效力�28

    五、著作權法的目的�29

      提高學識、鼓勵學習�29

      保留公共領域�30

      保護文化成果的完成人�31

      接觸文藝成果的權利�31



    第二章著作權的保護對象



    一、作品�37

    二、獨創性�46

    三、不受著作權法保護的對象�53

    四、思想�表達二分法�60

      思想�表達二分法的緣起�62

      思想�表達與機會平等�67

      思想�表達與資訊自由�70

      表達的私有�73

      隱喻的二分法�76

      思想�表達二分法的探討�79



    第三章著作人身權



    一、概述�85

    二、著作人身權的源起�87

    三、著作人身權與一般人格權�90

    四、發表權�91

    五、署名權�94

    六、修改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98

    七、追續權�103



    第四章著作財產權

     

    一、複製權中心主義�111

    二、著作財產權的立法模式�115

    三、兜底條款與法官的自由裁量權�116

      剩餘立法權:法官造法的必然性�119

      約束:法官如何思考�122

      法律精神與司法政策:法官造法的界限�125

    四、著作權人應當享有的其他權利�128



    第五章著作財產權的保護期

     

    一、為什麼確定保護期�135

    二、保護期的延長�138

      英國�138

      美國�140

      法國�141

      德國�142

    三、為什麼延長保護期�142

    四、延長保護期的後果�144

      反法治�144

      侵蝕公共領域�145

      重塑社會結構�146

    五、未來的選擇�147



    第六章合理使用制度

     

    一、合理使用制度的源起�153

    二、合理使用制度的意旨�159

    三、合理使用制度的檢討�165

    四、餘論�169



    第七章作品的登記



    一、比較法上的登記制度�223

      登記是著作權產生和存在的先決條件�223

      登記是行使著作權的前提�225

      登記是載入事項為真和享有權利的初始證據�227

    二、作為權利取得和行使條件的登記制度的不足�227

      登記無論作為權利的取得條件,還是作為權利行使的條件,

      都與當今的主要知識產權公約《伯爾尼公約》和TRIPs存在著衝突�227

      把登記作為權利取得的條件,違反了新聞自由原則�228

      差別待遇違反了人權的基本原則�228

    三、作為權利初始證據的登記制度�229

      登記的本質及效力�229

      作為權利初始證據的登記的內容�230

      登記的功能�233

      登記的異議與撤銷�236

    四、作為權利初始證明的登記的立法例�237

      德國模式�237

      巴西模式�237

      日本模式�238

      中國大陸模式�238

    五、中國大陸關於登記制度的爭論�238

      是否應當在著作權法中規定登記制度�238

      自願登記還是強制登記�239

      負責登記的機構�240

      集中登記還是分散登記�240

      登記人員的收入來源�241

      收費原則與標準�241

      是否進行實質性審查�242

      不服國家機構的決定可否向法院起訴�242

      獲准登記的作品應否公開�243

    六、中國大陸面臨的現實問題�243

      近年來作品登記的變化�243

      中國大陸登記中面臨的現實問題�244

    七、中國大陸著作權法登記制度的完善�244

      中國大陸登記制度的不足�244

      登記制度的完善�247

      條文設計(著作權法)�248



    第八章侵害著作權的行為及民事責任

     

    一、侵害著作權的行為樣態�265

    二、侵害著作權的民事責任�270

      責任形式�271

      管轄�272

      舉證責任�273

      保全措施�273

      訴訟時效�274

    三、網路環境下侵害著作權的問題�274

      網路環境下的侵害著作權的行為�274

      網路環境下侵害著作權行為的認定及免責問題�276

    四、對技術措施和權利管理資訊的保護�278

      技術措施的保護�278

      權利管理資訊的保護�281



    第九章著作權制度的未來

     

    一、引言�313

    二、著作權懷疑主義�314

    三、著作權制度的替代進路�317

    四、現有著作權制度的改組�319

    五、結語�322



    參考文獻�323






    序言



      這是一本適合研究生學習的著作權法讀物。它不像本科生教材那樣面面俱到,注重知識的全面性、觀點的通說性;又不像博士論文那樣對一個中心議題深入研討。本書採用的是對著作權法中多個專題分別討論的體例,既注重每個專題的深刻性,又暗示了著作權法的內部邏輯。在每個專題中,筆者關注的是對原理的挖掘,其間不乏對某些流行觀點的質疑乃至批評。這些質疑與批評並不意味著標新立異,更不意味著矯情。在我看來,這是一種獨立思考而非人云亦云追趕潮流的精神。正是這樣的質疑與批評才促進了法律制度的再生產。



      書稿中一部分是幾年前我給研究生授課的內容,另部分是我發表在其他雜誌上的內容。我沒有編著長篇大論的能力(儘管有的文章行文不短),就像我開會發言時不超過十分鐘一樣。幸運的是,這也有一定的比較優勢,無論是閱讀還是開會發言,我的表演都在讀者和聽眾的忍耐射程之內。於是,這種自我安慰漸漸就養成了習慣。



      這部書稿的完成還是一種紀念與回憶。它記載著我和碩士生、博士生共同探討問題的那些時光。坦率地說,我授課採用的仍然是傳統的灌輸方式,而非目前現代教學改革倡導的那種教學法。欣慰的是,由於學生較少,他們聽課比較認真,這給了我思考的動力與熱情,給了我靈感與翅膀。每當聽到學生有收穫時,自己竟然增添了持續的熱愛與自信。就這樣,經由學生的支持與鼓勵,我還愛著法學,念著那段時光。


      

    李雨峰

      2014年1月3日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