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定價64.00元
8
折優惠:
HK$51.2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見過死亡深淵的人:福島核電廠員工奮戰500天紀實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1335384
門田隆將
張明敏
圓神
2015年5月25日
113.00 元
HK$ 96.05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1335384
叢書系列:
圓神文叢
規格:平裝 / 320頁 / 25k正
圓神文叢
分
類
社會科學
>
社會議題
同
類
書
推
薦
我們,長期抗戰中:第一線護理人員的疫情觀察誌
少年
自灰燼中綻放:一場名為八仙塵燃的震撼教育
我對抗跟蹤狂的七百天戰爭
兒童與我:乘著歌聲翅膀的小兒外科醫師
其
他
讀
者
也
買
我沒有敵人:劉曉波文集之二
向良心說謊的民族:劉曉波文集之一(增訂版)
內
容
簡
介
★311福島核災第一手資料全收錄!核電廠廠長與員工首度打破沉默,還原當時真相。
★日本知名報導文學作家,用充滿電影臨場感的筆觸,帶你超越擁核或廢核的是非論,去面對事故現場的真貌!有些事情,我們只有實實在在地面對了,才有可能繼續往前走。
在死亡的深淵之前,有慷慨赴死的無名英雄,也有害怕承擔責任的政治家與企業經營者。人們悲壯的身影、推諉的嘴臉,人性的懦弱、恐懼、剛毅、退縮……
這一場曠世核災,是天災,或者,在某些方面,更是一個生命道場!如實地映照出人性的萬般姿態!
311福島事件是人類史上前所未有的最嚴重核災,發生以後如地獄般的五百天裡,專家設想過最糟的情況將比車諾比事故嚴重十倍,甚至將迫使日本放棄三分之一的國土。然而,對於這起至今仍然影響著全人類的事故,我們所知的真相卻非常少……
當時在第一線的現場人員,承受著全國民眾的怨懟與不諒解,壓抑著高濃度輻射所帶來的死亡恐懼,試圖力挽狂瀾。種種人類核電史上首見的問題、在最緊急事態中的應對與決策過程,全部首次完整披露。
作者採訪廠長、第一線工作人員、前首相、當地居民、東電及協力企業人員、科學家等近百名相關人士,從各種角度完整還原現場情況,對災難的發生提出深刻省思,獨到的細節描繪與運鏡方式為讀者帶來電影般的臨場感。
人類在巨大的災難之前是如此渺小,然而透過作者娓娓道來,渺小人類的內心世界,也可以如此壯麗。
名人推薦
★蔡康永、陳雅琳、王小棣、戴立忍、楊雅?、楊力州、楊索、崔愫欣、黃哲斌、番紅花動容推薦
•作者在序裡說:「想知道奮鬥著的『人類的姿態』……」閱讀中我數度屏息,為之緊繃的心緒最終還是沸騰了,拿下眼鏡闔上雙眼,淚水溢湧而出,奮鬥著的人類的姿態和死亡,都會燙傷你的心……──王小棣
•每次翻閱都淚流滿面,必須拚了命才能忍住哽咽。不管你支持或是反對核能發電,都務必一看!──日本讀者
•平常我不寫書評的,但是這本書太好看,所以我想說幾句話。因為這是門田隆將的書,我對它特別有期待。看完以後,覺得內容超乎我的預期。福島核一廠事故發生的當下,現場發生什麼事,原本一直是個謎,讀了這本書我才驚訝地發現,「死亡幾乎就在眼前」。──日本讀者
•我們終於知道了核電事故的真相。我們沒辦法從之前的報導中知道誰說了什麼、不說什麼;做了什麼、不做什麼,看完這本書,透過當事人的話,我們知道了詳情。
此外,之前報導只說是「員工」,這次都有人名、年齡、他們與家人的對話、看到的景象、感情的起伏。我們知道了他們為家鄉和國家賣命工作,看到了他們的態度。──日本讀者
•這本紀實文學為無形中被中傷的年輕人們發聲,為他們正名,具備了意義非凡的歷史價值。──日本讀者
•張力十足,考據詳盡,看完引人深思,日本現今所需要的能源究竟是什麼。──日本讀者
•本書寫下了核電事故爆發後,為了阻止原子爐爆炸造成日本毀滅,勇闖現場的烈士們的奮戰故事,讓人鞠躬致敬。──日本讀者
•看完這本書,我才發現原來自己什麼都不知道,不了解當時在現場的人員,是如何搏命去搶救災情。──日本讀者
?
目
錄
前言——在黑暗中奮鬥的人的姿態
序章
第一章?? ? 超級強震
突如其來的地震�反應爐緊急停機�緊急對策室中不眠不休的日子開始了
第二章?? ? 大海嘯來襲
低估自然威力的十公尺高度�難以置信的景象�惡夢來襲:廠區全黑�海水竟然漫至這裡……
第三章?? ? 緊急訓示
冷靜思考vs奈耶安捏�制定基本方針�急忙趕來的值勤長�束手無策
第四章?? ? 前進反應器廠房
打通水線!�讓人下定決心的「一字型把手」
第五章?? ? 避難的當地居民
前大熊町長的回憶�當地記者所見景象
第六章?? ? 緊急視訊會議
吉田的怒吼�消防車注水
第七章?? ? 現場對策總部
騷動不安的對策總部�政府不該和東電搶快的事�已經過了三點了!�班目委員長的建言�排氣是必要的
第八章?? ? 「我去!」
腦中浮現的故鄉風景�自願的人請舉手�重裝上陣之外
第九章?? ? 失去理智的首相
首相為什麼要來?�困惑的吉田廠長�搭乘直昇機時的現況解說�為什麼不排氣?!�當菅首相遇上廠長吉田昌郎�前首相菅直人的回憶
第十章?? ? 自衛隊來了
阻止核電廠爆炸的消防車�全面支援注水
第十一章? 勇闖反應器廠房
終於要開始執行排氣作業�第一組人員出發�測量儀破表
第十二章? 拜託!留下來!
遠離輻射的避難�再挑戰排氣�自己的責任,我自己去�伊澤的狂吼:停下來!�向大家鞠躬的值勤長
第十三章? 一號機爆炸
爆炸衝擊的瞬間�前往注入海水之路�為何要中止海水注入?!�中控室內的相片�難以置信的景象
第十四章? 四十人失蹤
再次突如其來的爆炸�不可能活著回去�可以不要來換班了
第十五章? 一起赴死的人們
步步接近的死期�在腦海浮現的夥伴的臉
第十六章? 驚愕且憤怒的首相
欸?全體撤退?�想逃也逃不掉!
第十七章? 死亡的裝束
僅留最低限度人數,其他撤退!�死亡的裝束�該留下的人都留了下來
第十八章? 協力企業的奮鬥
重回絕境的內心掙扎�流下男兒淚�孤立無援的另一個空間
第十九章 奮不顧身的自衛隊
二十公斤重的鉛製防護衣�重裝備的出擊�突然開始響起的警報�敗給人類的執念
第二十章? 家人
妳還活著!�想要說聲「謝謝」�老爸,我不准你死!
第二十一章? 七千隻紙鶴
最後的電話�什麼都往自己肚裡吞的男孩�開始摺紙鶴�在棺木的另一邊�和鶴一起旅行的兒子
第二十二章? 背負命運的男人
放聲大哭�那時候,我看到了菩薩�緊急對策室響起如雷掌聲�車諾比事故的十倍
尾聲
結語
相關年表
序
序
襲擊東日本的大地震與海嘯所引發的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中,有一件事無論如何我都想弄清楚。
即使是地震發生一年半後的現在,這起對福島縣,不,對整個東北地方帶來前所未見的悲劇的事故,它的影響還在持續中。
人們處於不安與憤怒中。被迫疏散至各處,離開故鄉,或是必須暫住在組合屋或出租公寓中,那種痛苦無法用膚淺的言語表達出來。也有不少人吞忍著思念捨棄了故鄉。
震災發生後一年三個月,引發事故的東京電力公司(簡稱「東電」)其實已經國有化了。事到如今,一間民營企業不可能支付龐大的賠償費用給受災民眾。代表日本的最大電力公司已經消失,成為一間新的公司了。
然而,在這一連串的事件中,有一件事我無論如何都想知道。
那就是,在被認為最糟的事態之中,現場如何運作、人員感覺到什麼、奮鬥著的人類的「姿態」。
電源全部停止運作、無法注水、幅射劑量攀升,接著是氫氣爆炸……那時候,每時每刻傳來的消息都非常令人絕望。喪失冷卻機能、反應爐即將暴走失控,為了處理這些狀況,很多人都留在現場。
在那裡,有人利用消防泵浦注水,有人幾次前進遭到幅射汙染的反應器廠房,「手動」開啟閥門。
在極少且片段的資訊中,我們民眾得知在現場有些人一直奮鬥到最後。在停電的黑暗之中奮鬥的人們的姿態,我們是無法想像的。東電的員工、協力企業的人們、還有賭上性命前來的自衛隊員……許多人在幅射汙染之中堅持留下,我們隱約知道有這樣的事。
現場的真實狀況,並沒有被清楚呈現出來。民間、東電、國會、政府……即使各單位提出各種事故調查委員會的報告書,但我們並不知道在現場奮鬥的人們的實際狀況。
事故發生之後,不只是東電,我持續對東電的相關單位或當地人提出要求,想盡辦法要知道實際狀況,然而卻多次碰壁。
終於,二?一二年年初,在斷斷續續進行採訪的期間,那姿態的模糊輪廓逐漸在我面前顯現出來。
在危急存亡之際,人類呈現出強、弱兩面。平時不顯眼的人,在危急時刻發揮了驚人的力量。相反地,平常嘴裡說著好聽話的人,在大難臨頭時卻沒擔當。
在危急時,人類才顯露出與生俱來的「原貌」。
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我漸漸得以窺知福島核電廠事故發生現場的部分真相。終於見到當時在最前線坐鎮指揮的福島第一核電廠廠長吉田昌郎先生,已經是事故發生後一年三個月的事了。
「好幾次我都覺得完蛋了。我們當時的狀況,就像在儀表板、油壓等機器功能盡失的飛機機艙裡,卻還要讓飛機降落一樣。對於那些在事故現場搏命的部屬們,我只能表達敬意。」
吉田先生對我如此說道。因癌症病倒、動過手術之後的吉田先生,變得極為瘦削,和事故發生時的模樣完全不同。
吉田先生抱病接受我採訪兩次,總共四個半小時。第三次訪談原訂於二○一二年七月二十六日,但在訪談之前,他的腦血管因沉重壓力與對抗癌症而變得脆弱不堪,導致出血,甚至沒有機會再次入院開刀就與世長辭。
除了吉田先生之外,我一次又一次約訪現場相關人員。提供證詞的包括東電、相關企業、自衛隊、政治家、科學家、當地人民等等,不知不覺地,我訪談的相關人員超過九十位。
事故發生當時,緊鄰福島第一核電廠一號機到六號機的反應器廠房旁的中央控制室裡,都各有值勤長和運轉員。儘管幅射劑量測定儀器檢測到的數值很高,他們還是反覆進出充斥著無情、高亢的警告聲響的事故現場。在沒有電力的核電廠現場,除了依賴人力處理之外別無他法。
我後來得知,投身於這場攸關生死的戰鬥的人,很多都是福島當地的居民。我想像著在令人恐懼的危機之中勇往直前,在黑暗中持續戰鬥的人們的姿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福島第一核電廠是陸軍的飛行訓練基地。福島第一核電廠是建在「磐城陸軍機場」遺址上的發電廠。
二?一一年三月十一日震災發生時,我正著手寫作非文學作品《太平洋戰爭 最後的證言》(小學館)的第一部〈零戰.特攻篇〉。在書中,我蒐集許多證詞,嘗試勾勒出在特攻隊和玉碎主義造成的悲劇之中,千千萬萬年輕人犧牲性命的姿態。
被大量戰爭資料包圍的我,因而偶然得知福島第一核電廠是建在那樣的地方。
在看不到明天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成為傳授飛行技術和特攻訓練之地,建立在那樣的遺跡上的核電廠引起的悲劇——當我想像著留守在絕望和黑暗中的反應器廠房隔壁,中控室裡的男人們的姿態,心中浮現出「命運」這兩個字。
和戰時一樣,不,某種意義而言,在比戰爭還要殘酷的狀況下,在核電廠中拒絕撤退的男人們的奮鬥,不知何時才能結束,還在持續著。自願置身於險境之中的他們,為什麼願意留守在這裡?為什麼要幾度走入黑暗、勇闖其間呢?
他們站在死亡深淵的邊緣。
那是個人的死亡深淵,同時也是國家與故鄉福島的死亡深淵。面對那樣的事態時,人們在思考什麼、又會如何行動呢?
讓人無能為力的大型核災發生了。在那危急之際,雖躲過圍阻體爆炸,卻引發最糟事態——幅射外洩。
本書不問核電廠的是與非,也並未特別涉及贊成或反對核電廠的是非論。這是因為,若從贊成或反對核電廠的意識型態來看,反而很難看到他們搏命奮鬥的「作為人類」的意義。
我只希望描寫在那個時候發生了什麼事?現場人員在想什麼?如何奮鬥?這樣的事實而已。不論是反對核電廠也好,支持也罷,我希望大家都能知道在那巨大的震災和大海嘯之中,到底有些什麼。
本書是以吉田昌郎這位男士為中心,描寫直到最後都不放棄、懷抱著使命感和鄉土愛而展開悲壯奮鬥的人們的故事。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