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電影封面版)
定價127.00元
8
折優惠:
HK$101.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失神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5794385
王幼華
允晨文化
2015年5月05日
117.00 元
HK$ 99.45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5794385
叢書系列:
當代名家
規格:平裝 / 324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當代名家
分
類
文學小說
>
華文創作
>
小說
同
類
書
推
薦
不羈的晚霞:忘情墨爾本
一夫一妻:曹明霞中短篇小說集
浮世百願:昔日心願(豪華特裝版)
聊齋本紀
疫情蔓漫徬徨時
內
容
簡
介
許多作家都曾有受到創傷或與人群隔絕的經歷,在那段時間裡,他必須依靠迷離的想像與編造故事,來渡過難捱的日子。這個過程我稱之為作家心靈的「挫迷」狀態。「挫迷」狀態在魯迅的身上表現得最為明顯,他在《吶喊》集的序中談到了一些當時的心境,幼年時家庭的變故,留學日本時讀醫的不順遂,辦文學刊物的失敗,曾有的壯志與熱血得不到呼應,而今只能在這裡消耗生命,讓他感到鬱抑不安。他在描述居住環境時提到,這個居地十分僻靜,少有人來,庭院槐樹上曾經吊死過一個女人。這個充滿怨念的無名的死去的女人,她並非僅是場景與心境的襯托而已,而是魯迅心靈的投射,一個飄忽而淒厲的映象,也應該是這幾篇小說的重要推手,很少人知道,這個無名的女鬼,激發了整個世紀中國新文學的萌發。
至於台灣作家賴和、龍瑛宗、吳濁流、李喬、七等生等人作品中,也很容易看到「挫迷」的記述,盤繞於他們身邊的則也是另一個無名女鬼。這怨鬼是位一直被(外來的人?)騙財、騙色,飽受欺凌的可憐女子。她在家破人亡後,最後只得上吊在林投樹上。這個冤魂披頭散髮的出現在吊死的樹下,始終沒有離開,那些被纏繞的作家,似乎也掙脫不了束縛,在作品中反覆替她敘述被侵害的悲情。這個時代並不那麼沉重,這本書裡雖是依這樣的脈絡來創作的,但筆下的鬼比較豐富、多樣,看起來輕巧有趣多了。上述那些作家除了七等生之外,幾乎沒有談論過神,不曾進行過相關的書寫與思辨,而我則以為這是個很好的領域,畢竟神也是不斷在人間行走;不時被看到的。——王幼華
目
錄
序:作家的挫迷與書寫
1.少年企鵝的奇異藥丸
2.恍神
3.失神
4.看見鬼的那些日子
5.唸咒的人
6.病房裡的兩個鬼差
7.瞬間毀滅的巴黎鐵塔
8.紅豆號出航
9.刺筆記
10.來到廣場上的人
11.回鄉的青年范醒之
附錄
1.吾島.吾土.吾民—為《土地與靈魂》在日本出版而寫
2.理想知識分子的追尋—專訪王幼華
序
序
作家的挫迷與書寫
許多作家都曾有受到創傷或與人群隔絕的經歷,在那段時間裡,他必須依靠迷離的想像與編造故事,來渡過難捱的日子。這個過程我稱之為作家心靈的「挫迷」狀態。例如:白先勇七、八歲時得到二期肺病,當時號稱「童子癆」,死亡機會很高;因為這個病,從此與人群隔絕。這病拖了四年多,一位很會說故事的廚子老央,說了薛仁貴、樊梨花之類的故事,給他很多安慰,協助渡過那漫漫的長日。不過病癒之後,還是個受到寵愛的孩子,家庭給了他溫暖與滋潤。因此作品還帶有浪漫的情懷,小說中的人物與情節,讀起來也十分入眾且可親。
張愛玲則不然,在一九四四年時發表的短篇散文〈童言無忌〉、〈私語〉裡,有很生動的描述。一九三七年她十七歲時,因為和繼母發生衝突,父親將她打得很慘,揚言要開槍。鬧完之後,父親把她關在一間空房內;囚禁期間患了痢疾,幾乎死掉。父親不給請醫生、不給藥,似乎希望她死掉。半年多過後,她活下來並逃離家庭,投靠母親。被關在小屋子內半年多,除了一位下人,沒有可以接觸的對象。受過良好教育的,敏感,性格戲劇化的大家閨秀,生活驟然的改變,與世隔絕的孤獨、哀傷與病痛,可以令人感覺到瀕臨瘋狂的痛苦。這樣的精神迷離與人格近乎解體的創傷,為她的作品埋下了冷峻與悻悻的風格。之後她為了生活賣文維生,在名利、情慾裡掙扎,時時可以看到一名女子必須與齷齪現實搏鬥的悲哀。
「挫迷」狀態在魯迅的身上表現得最為明顯。他在民國元年(一九一二)跟著南京政府搬到北平,與兄弟周作人住在紹興會館,這段時間有七、八年。彼時三十歲的他,每日在破舊陰暗的會館內,校錄嵇康的文集,抄寫金石拓本,與橫死的古代才人為伍。一九一八、一九一九年在這裡,他寫出了〈狂人日記〉、〈藥〉、〈明天〉等小說。他在《吶喊》集的序中談到了一些當時的心境,幼年時家庭的變故,留學日本時讀醫的不順遂,辦文學刊物的失敗,曾有的壯志與熱血得不到呼應,而今只能在這裡消耗生命,讓他感到鬱抑不安。他在描述居住環境時提到,這個居地十分僻靜,少有人來,庭院槐樹上曾經吊死過一個女人。這個充滿怨念的無名的死去的女人,她並非僅是場景與心境的襯托而已,而是魯迅心靈的投射,一個飄忽而淒厲的映象,也應該是這幾篇小說的重要推手。作家描述感覺到處都有人要害死他、吃掉他的迫害妄想症的患者,要給孩子吃人血饅頭癡愚的華老栓、華大媽,寡婦死兒子未來沒有指望的單四嫂等等,確實可以看到女鬼忽隱忽現出現在作品中。這個怨魂每日陪伴陰沉的文人,絮叨她的苦悶,為他磨墨,鋪紙,透過那曲折的心思寫出這些作品,震撼了無數人的心靈。
很少人知道,這個無名的女鬼,激發了整個世紀中國新文學的萌發。
至於台灣作家賴和、龍瑛宗、吳濁流、李喬、七等生等人作品中,也很容易看到「挫迷」的記述,盤繞於他們身邊的則也是另一個無名女鬼。這怨鬼是位一直被(外來的人?)騙財、騙色,飽受欺凌的可憐女子。她在家破人亡後,最後只得上吊在林投樹上。這個冤魂披頭散髮的出現在吊死的樹下,始終沒有離開,那些被纏繞的作家,似乎也掙脫不了束縛,在作品中反覆替她敘述被侵害的悲情。
這個時代並不那麼沉重,這本書裡雖是依這樣的脈絡來創作的,但筆下的鬼比較豐富、多樣,看起來輕巧有趣多了。上述那些作家除了七等生之外,幾乎沒有談論過神,不曾進行過相關的書寫與思辨,而我則以為這是個很好的領域,畢竟神也是不斷在人間行走;不時被看到的。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