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秘密花園
定價93.00元
8
折優惠:
HK$74.4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教你讀唐代傳奇:博異志
9789865716554
劉瑛
新銳文創
2015年5月26日
80.00 元
HK$ 68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5716554
叢書系列:
新銳文學
規格:平裝 / 200頁 / 25k正
新銳文學
分
類
文學小說
>
中國古典文學
>
古典小說
同
類
書
推
薦
志怪筆記:中國古典奇幻故事精選
遊仙窟玉梨魂合刊(二版)
搜妖記:中國古代妖怪事件簿
水滸傳(木刻大字本)(三版)
平山冷燕(二版)
內
容
簡
介
最早的文言短篇虛構小說
文體簡潔洗練,文風優雅自然
愛好奇異志怪小說這者必讀經典
中國古代最為重要的志怪小說
目
錄
目 次
導 論
博異志序�谷神子纂
一、敬元穎
二、許漢陽
三、王昌齡
四、張竭忠
五、崔玄微
六、陰隱客家工人
七、岑文本
八、沈亞之
九、劉方玄
十、馬侍中
十一、白幽求
十二、楊真伯
十三、馬奉忠 113
十四、趙昌時
十五、呂鄉筠
十六、李序
十七、李晝
十八、沈恭禮
十九、薛淙
二十、張不疑
二十一、劉希昂
二十二、楊知春
二十三、蘇遏
二十四、韋思恭
二十五、李黃
二十六、木師古
序
序?
?
一、前言
唐代的文學,當以詩和小說為代表。
宋代的洪邁即曾說過:
唐人小說,不可不熟。小小情事,悽惋欲絕。洵有神遇而不自知者。與詩律可稱一代之奇(《容齋隨筆》)。
周著《中國小說史略》中也說:
小說亦如詩,至唐代而一變。雖尚不離於搜奇記逸,然敘述宛轉,文辭華艷,與六朝之粗陳梗概者較,演進之跡甚明。而尤顯者,乃在是時則始有意為小說(《第八章唐之傳奇文》)
我們研究發現,唐自貞元、元和之後,傳奇作家輩出,爭奇鬥豔。正如宋代劉貢文《中山詩話》中所說:「小說至唐,鳥花猿子,紛紛蕩漾。」
即以提倡古文的韓愈和柳宗元兩大家為例,文公所著《圬者王承福傳》、《毛穎傳》,和柳柳州的《種樹郭橐駝傳》、《李赤傳》,雖以寓言為本,以艱深為文,其本質實去小說不遠。
其後,又有聚篇為集的形態面世。如《傳奇》、《三水小牘》、《玄怪錄》等。然自唐迄今,一千餘年。無論單篇或小說集,歷經戰亂與水患、火災,仍能流傳下來的,實在不多。宋朝初年所編成的《太平廣記》五百卷,對唐以前小說的保存,厥功甚大。而歷代學者專家的蒐集、校補、甚或考證,而予以印行,保存小說的功勞也不小。
唐小說集流傳下來的本就不多。雖歷經整理,有些小說集,如《博異志》,不但篇章散佚,甚至連著者是誰都未獲定論。筆者雖自知淺薄,而求知之心,老而彌篤。本文擬就《博異志》之書目、卷數、與著者為誰等,作一簡略之研究,解說,並就所能蒐集到的各篇,予以校補董理,加上標點符號,就較難解的詞句,加以註釋。
二、博異志其書
根據《新唐書》卷五十九藝文三小說類,列有「谷神子《博異志》三卷」。宋朝晁公武《郡齋讀書志》卷三下小說類也列有《博異志》一條。其下解說云:右題曰古神子纂。不知撰人。志?之書也。
未列卷數,更未列篇目。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十一小說類載:
《博異志》一卷,稱古神子,不知何人。所記唐初及中世事。
原列三卷的《博異志》,陳振孫讀到的,卻是一卷本。至於一卷中有多少篇,陳氏也未說明。
到了明朝,胡應麟所著《少室山房筆叢》卷三十六己部《二酉綴遺》中也有《博異志》一條。他說:
今刻本才十事,起敬元穎,止馬侍中。
我們今日所讀到的《博異志》是從陽山顧氏、十友齋宋本翻刻而來的世界書局世界文庫四部刊要本,只一卷,共十事,起「敬元穎,止馬侍中」,和胡氏所說相同。所載十事篇目為:
敬元穎許漢陽王昌齡張謁忠崔玄微
陰隱客岑文本沈亞之劉方玄馬侍中
我們閱讀《太平廣記》,找出其中有注「出《博異志》者,共二十二篇。」另有《張謁忠》、《邢鳳》即《沈亞之》、《劉方玄》及《馬燧》即《馬侍中》等四篇,所注出處不同,卻都見收在《顧氏十友齋本•博異志》中。又商務舊小說中《博異志》部份,編列二十篇。其中如第十一篇《張遵言》,《廣記》注「出《博異記》」。第十九篇《鄭潔》,《廣記》注「出《博異記》」(明抄本作「出《廣異記》」)。第二十篇《李全質》,《廣記》注「出《博異記》」。我們不予列入《博異志》中討論。另第十三篇《閻敬立》,《顧氏十友齋本》和《廣記》俱未載。其餘十六篇則《廣記》中都有收入。
從上表三書的篇章對照來計算,實有二十六篇之多。其中《陰隱客》一篇,《舊小說》題名《陰隱客家人》,實更切題。《廣記•馬燧》,其他二書均題名《馬侍中》。當係《博異志》著者為唐人,以馬的官名名篇,表示尊敬之意。《廣記》中的《邢鳳》,在《沈下賢文集》中題名《異夢錄》。實係亞之所撰。《廣記》中卷二八二第三篇題名《沈亞之》,卻是沈下賢文集中的《秦夢記》。也是亞之所撰。《博異志》中的《沈亞之》實是《異夢錄》。文字略有不同而已。《博異志》的著者將《異夢錄》收入其集中,而題名《沈亞之》,或是表示其文為亞之所撰。或是《沈亞之》下尚有《異夢錄》三字給遺漏了。
若以現有《博異志》一卷十篇文字標準來衡量,我們能找出二十六篇來,距離原書三卷的篇數,大概已相去不遠。
三、博異志的著者
《新唐書藝文志》所列「谷神子《博異志》」三卷,未說明「谷神子」究係何人。原書十事之前,還有一篇序文。序文中說:「只同求己,何必標明?是稱谷神子。」顯然谷神子是著者的筆名。而原書在「谷神子纂」之下,又有「名還古」三個小字。是否「谷神子」即是「還古」?而「還古」又是誰?這是我們要研討的另一個問題。
胡應麟說:
《博異志》稱谷神子撰,而無名姓。或曰「名還古」。此通考晁氏說。今刻此書,於「谷神子」下,注此三字。蓋本晁氏說,非本書舊文也。序稱有所指託,故匿其姓名。今刻本才十事,起《敬元穎》,止《馬侍中》。余讀之,詞頗雅馴,蓋亦晚唐稍能文者。視牛氏《玄怪錄》覺勝之。然語意亡所刺譏,於序文殊不合。後讀《廣記》、《御覽》諸書,乃知刻本抄集,所遺甚眾。僅得此書之半耳。第其所謂指託者,尚未得之。當續考。陳氏(按:當係晁氏之誤。誤晁公武為陳振孫也。)但言名還古,竟亡其姓。唐有詩人鄭還谷,嘗為殷七七作傳。其人正晚唐,而殷傳之文與事皆類。是書蓋其作也。(《筆叢》卷三十己部《二酉綴遺》中)
按:胡氏理直氣壯的一口認定《博異志》的著者谷神子便係晚唐詩人「鄭還古」。此外,《太平廣記》、《說郛》和《唐宋叢書》皆把《博異志》題名「鄭還古」著。余嘉錫《四庫提要辨證》卷十八也考定《博異志》的著者係鄭還古。
但清代的周中孚又認為胡應麟的說法太牽強。他說:
其書本不標名。而胡元瑞(即胡應麟)《二酉綴遺》因晁氏「或曰名還古」一語而證成為晚唐詩人鄭還古,真所謂「必求其人以實之」,則鑿矣!
究意誰是誰非,孰對孰錯?我們先不作結論。且就所能找到的資料,就鄭還古的生平、出身、經歷、心性等,先作一番檢討。
四、鄭還古其人
我們現在且來看,鄭還古究竟是甚等樣人。
清徐松《豋科記考》卷二十七載:
鄭還古,元和進士第。見《唐詩紀事》。
徐松所根據的,是計有功所撰《唐詩紀事》第四十八卷《鄭還古》一條:
還古閑居東都,將入京赴選,柳當將軍者餞之。酒酣,以一詩贈柳氏之妓曰:「冶艷出神仙,歌聲勝管弦。詞輕白紵曲,歌遏碧雲天。未擬生裴秀,如何乞鄭玄?不堪金谷水,橫過墜樓前。」柳喜甚。曰:「專伺榮命,以此為賀。」未幾,還古除國子博士。柳見除目,即遣(妓)入京。及嘉祥驛而還古物故。乃放妓他適。
還古豋元和進士第。
按:唐國子學立博士五人,官位為正五品上。通常進士及第,又通過吏部的釋褐試之後,要從九品官做起。還古在任國子博士之前,應該還作了好幾任低於五品官位的官。只是,我們找不到有關的資料。
但由《唐詩紀事》的敘述,我們最少可確認兩點:一是他進士及第。一是他詩才頗佳。
其次,趙潾的《因話錄》卷三中也有一段述說鄭還古的文字:
滎陽鄭還古,少有俊才,嗜學,而天性孝友。初家青齊間。遇李師道漸阻王命,扶侍老親歸洛。與其弟自舁肩輿,晨暮奔追,兩肩皆瘡。妻柳氏,僕射元公之女也。婦道克備。弟齊古,好博戲賭錢。還古帑藏中物,雖妻之貲玩,恣其所用。齊古得之輒盡。還古每出行,必封管鑰付家人。曰:「留待二十九郎償債。勿使別為債息,為惡人所陷誤也。」弟感其意,為之稍節。有堂弟浪跡好吹觱篥,投許昌軍為健兒。還古使召之,自與沐浴,同榻而寢。因致書所知之為方鎮者,求補他職。姻族以此重之。而竟以剛躁,喜持論,不容於時。惜也。
按:趙璘於文宗太和八年(公元八三四年)進士及第。又於開成三年(八三八)豋博學宏詞科。俱見《登科記考》及《唐尚書省郎官石柱題名考》。而鄭還古則早於元和(獻宗年號,共十五年,當公元八○五至八二○年)年間進士及第,較趙璘早二十年左右。我們估計:二人生年可能重疊了好大一段。趙璘《因話錄》中所述還古各節,可能是親眼所見,可信度甚為高。《博異志》序文中說:「或冀逆耳之辭,稍獲周身之誡。」確有一點趙璘所說「喜持論」的態度。
此外,我們又從《廣記》中找到四則有關鄭還古的故事。其一為出自薛用弱所撰《集異記》中之《蔡少霞》一篇。文中大意說:蔡少霞明經及第之後,不久於任袞州泗水丞時,在縣東買山築室而居。以備終老其地。有一天,他緣溪而行,在一處有濃密樹蔭之處休息。神思昏然,不覺睡著了。夢見一個褐衣鹿幘人領到一處,被令抄錄紫陽真人山玄卿所撰的《蒼龍溪新宮銘》。寫完之後,他又再誦讀了一遍,而後已牢記在心中。褐衣鹿幘人催他離去。他也就從夢中醒來。立即命筆疾書,把銘文默背出來。銘文甚佳,一時傳遍遠近。袞、豫好奇之人,都到蔡少霞處來問個究竟。有名鄭還古的人,特別「為立傳焉」。(見《廣記》卷五十五第三篇。)
這一點正足以說明:鄭還古嗜奇,而且好弄筆墨。
其二,《廣記》卷七十九第七篇《許建宗》,述說太和初(約公元八二七或八二八年),鄭還古和許建宗同住在濟陰郡東北六里的左山龍興古寺。寺前有水井一口,其水雖深,但有腥穢的氣味,顏色又鮮紅如血,不能飲用。大約三十幾天之後,許建宗提議和鄭還古到井邊一探究竟。戡察完畢,許建宗向寺僧要來朱甌紙筆,畫了一道符放進井中,並將水井加封。三天之後啟封,井水居然便變得清澈可飲,而且異常甘美。
唐時讀書人有到寺廟中專心研讀的習俗。鄭還古元和間(八二○以前)已進士及第,不致於七八年之後再到寺廟中讀書。而且一住便是一個多月。本條所說太和初或許是元和初之誤。
其三,《廣記》卷一百五十九第七篇題名《鄭還古》,大意說:太學博士鄭還古婚刑部尚書劉公之女。納吉禮後,和道士寇璋宿昭應縣。當夜夢到自己乘車過小三橋,至一寺後人家成婚。屋主人姓房。醒後,他把經過寫出來,劉氏不久去世。後數年,還古至東洛,再娶李氏。於昭城寺後借屋設喜筵。屋主姓韓。正三橋。時房直溫為東洛少尹,乃李氏的姻親。筵饌之事,都由房直溫主持。還古記起從前的夢境遭遇,向賓客解說。大家都大為驚異。
文後注:出《逸史》。
按:唐太學博士的官位為正六品上,鄭還古當然是先作太學博士、再任國子博士(正五品上)的。只是此處說他討了刑部尚書劉家的小姐,和趙璘《因話錄》中說他娶的是柳元公(公綽)的女兒有出入。公綽曾歷刑部侍郎、禮部尚書、戶部尚書、左僕射等官職,或係《逸史》著者把「柳」記成了「劉」,把「侍郎」記成了「尚書」,一時也查證不出來。當續考。
其四,《廣記》卷一六八第三篇,也題名《鄭還古》,和前述《唐詩紀事》中的《鄭還古》條文字相近,故事相同。惟文後註云:「出《盧氏雜說》」。開頭說:
鄭還古東都閑居,與柳當將軍者甚熟。柳宅在履信東街,有樓臺水木之盛。(柳)家甚富,妓樂極多。鄭往來宴飲,與諸妓笑語既熟,因調謔之。妓以告柳。(柳)憐鄭文學,又貧,亦不之怪。
由這一段話看來,似乎鄭還古家境清貧。他何以能娶得柳元公的小姐?(或刑部劉尚書之女?)頗為不解。
此外,《廣記》卷三百四十八第四篇《李全質》,卻和谷神子有關。文中述說隴西李全質,夢見一紫衣圓笠之人,向他索取犀皮佩帶一條。全質睡醒之後,即令人畫了一條犀皮佩帶,外具酒脯錢紙,當晚到橫閣外焚化拜祝。其夜果然夢見紫衣圓笠人來道謝。並對李全質說:「足下平生有水厄。但危難之時,我一定會到場為你解救。」後來李全質果然數遇水患,最後都是一紫衣圓笠人助他脫困。
武宗會昌壬戌年,濟陰大水。谷神子和李全質同坐一船。谷神子看到李全質對水十分恐懼的樣子,因問他:「為何如此怕水?」李全質遂將全盤經過告訴谷神子。
文後注云:「出《傳異記》」。
廣記卷七十九「許建宗」篇述及鄭還古和許建宗同住在濟陰郡東北六里左山的龍興古寺,時為太和初(約當公元八二七、八二八年)。《李全質》篇說會昌壬戌年約當公元八四四年,相隔十數年之後,谷神子在濟陰出現。雖不敢說鄭還古便是谷神子,但也不無可能。
五、結語
由前節所引鄭還古的生平事蹟,我們大概可以確定幾點:
第一,鄭還古進士及第,而且「少有俊才,嗜學。」從《唐詩紀事》中,也可看出他的詩才。唐代傳奇、志怪都是進士輩所作。他若是要寫一部《博異志》能力上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第二、鄭還古聽說蔡少霞夢中書寫《新宮銘》,便也找到蔡少霞,詢訪原委,「為立傳焉」。胡元瑞說他還曾為殷七七作傳。由此可見,他很有寫故事的意願。也有寫故事的能力。
第三,鄭還古是元和年間進士及第的。他曾任太學博士,國子博士,《博異志》中所記都是唐初和中世的故事,若說《博異志》是他寫的,在時間上也絕無矛盾之處。
第四,鄭還古一生活動的地方,不離河南道。包括洛陽、濟陰、青、齊諸地。而谷神子也在濟陰出現。假如說谷神子便是鄭還古,以地緣關係和時間前後來說,也沒有矛盾不合之處。
基於上述四個理由,我們不敢肯定說《博異志》的撰人谷神子便是鄭還古。但胡元瑞肯定谷神子便是鄭還古,鄭還古便是《博異志》的作者,我們也提不出能反駁他的理由。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