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 定價217.00元
  • 8 折優惠:HK$17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性別正義的刑法觀點

性別正義的刑法觀點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2555682
林志潔
元照出版
2015年4月01日
127.00  元
HK$ 114.3  






ISBN:9789862555682
  • 叢書系列:法律研究-刑法
  • 規格:平裝 / 296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法律研究-刑法


  • 社會科學 > 法律 > 刑法











      性別主流化的目的在落實性別正義,我國於2006年簽署「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EDAW),並於2011三讀通過其施行法,以此精神來檢視我國刑事法制中對性別的不平等或歧視,至為迫切。本書作者為國內少數兼具女性主義法學與刑法專業之學者,書內收錄作者自2006年迄今,以性別觀點對我國刑事法制之反思,針對性侵害、母體與胎兒、性交易、猥褻言論、家暴等性別議題的立法、司法與執行,都有積極性的批判和建言,為國內不可多得之學術著作。





    推薦序一�陳惠馨

    推薦序二�施慧玲

    推薦序三�張文貞

    性別是一生的功課

    ?

    性自主權與性侵害犯罪


    •「合理」的懷疑?

    ──以女性主義法學觀點檢視性侵害審判之偏見

    壹、前 言�3

    貳、女性主義法學對於性別刻板印象的批判�4

    參、我國判決之研究�21

    肆、結 語�43

    •美國女性主義法學發展與性侵害防制法之改革

    壹、導 論�45

    貳、性侵害犯罪與父權體制�48

    參、自由女性主義對性侵害犯罪的看法�51

    肆、基進女性主義對性侵害的看法與對法體系的批判�58

    伍、新一波的改革──跳脫既有框架的後現代主義女性主義理論�65

    陸、結 論�67

    ?

    創傷症候群與心智缺陷抗辯


    •論美國法上犯罪主觀要件與精神障礙心智缺陷抗辯

    壹、前言──Clark v. Arizona一案的重要性�75

    貳、精神障礙心智缺陷抗辯與刑事處罰�77

    參、Clark v. Arizona案的背景事實與判決介紹�99

    肆、對本案多數意見的分析�111

    伍、結 語�127

    •復仇的女王蜂?精神異常的弱女子?

    ──由女性主義法學方法評析最高法院相關裁判

    壹、前 言�129

    貳、最高法院相關判決數則�131

    參、相關法律爭議�136

    肆、綜合評釋�145

    伍、結 論�155

    ?

    性交易管制

    •在釋字第666號之後

    ──從女性主義理論看臺灣性產業之立法與規範

    壹、前 言�159

    貳、性產業在人類歷史文化中之演進�162

    參、女性主義對性產業之爭論�165

    肆、性產業之特質與政府介入管理之必要性�170

    伍、結論與展望�178

    ?

    情色與猥褻物品管制

    •散布猥褻物品罪與性道德的刑事規制

    ──簡評釋字第617號解釋

    壹、釋字第617號解釋的事實摘要及爭點�183

    貳、簡 評�183

    •誰的標準?如何判斷?

    ──刑法第235條散布猥褻物品罪及相關判決之評釋

    壹、前言──猥褻言論與刑法的規制�191

    貳、處罰散布猥褻物品的正當性與爭議�194

    參、以我國散布猥褻物品罪實務判決為觀察對象�207

    肆、性的物品資訊與管制──代結論�212

    •無菌空間的想像與堅持?

    ── 評釋字第623號解釋及兒少性交易防治條例第29條

    壹、前言──言論自由尺度的挑戰年�215

    貳、兒少性交易防制條例第29條的來龍去脈與爭點�217

    參、釋字第623號解釋之評述──因堅持存於想像中的

    無菌空間而不願宣告違憲的解釋�221

    肆、結論──兒少性交易防制條例第29條應宣告違憲�232

    ?

    母體與胎兒權之衝突

    •子宮裡的戰爭

    ──母體權與胎兒權之衝突

    壹、前 言�237

    貳、處罰孕婦成癮性行為爭議�239

    參、結 論�257

    •性別、種族與美國憲法第四修正案之最新爭議

    ──芙更森氏v.查爾斯敦市

    壹、前 言�259

    貳、本案背景介紹�259

    參、審理過程概述�261

    肆、本案爭點�262

    伍、結 論�270





    推薦序一



      志潔副教授即將出版《性別正義的刑法觀點》 一書邀請我為這本書寫序,我非常樂意為之。這是一本從性別角度思考刑法各種重要議題,在思維上具有創意且讓人閱讀時覺得流暢愉快的學術書籍。在這本書所收的十篇論文主題環繞著臺灣過去多年來重要的刑法議題,這些重要的刑法議題過去固然有刑法學者加以論述,但很少學者能夠從性別正義的角度論述並同時將外國理論,尤其是美國理論加以融入並對於臺灣案例深入分析與討論。



      本書主要收錄志潔多年來完成的十篇跟刑法與性別有關的文章,其中有三篇論文是志潔與其指導的學生共同完成。我們這本書中不僅看到學術也看到志潔在教學及攜帶後進走向學術研究的努力。這本書將十篇論文分為五個重點,分別是「性自主權與性侵害犯罪」、「創傷症候群與心智缺陷抗辯」、「性交易管制」、「情色與猥褻物品管制」及「母體與胎兒權之衝突」等;讀者可以在各個論文中看到志潔清晰敏銳的將性別正義的觀點結合刑法學的重要核心概念加以討論。



      下面跟讀者分享這本書中幾個有關女性主義法學與刑法觀點的精采論述:在志潔教授與金孟華博士生合作的〈「合理」的懷疑?──以女性主義法學觀點檢視性侵害審判之偏見〉一文中,除了分析傳統女性主義法學理論及後現代女性主義法學理論有關性別的論述,尤其針對有關性別刻板印象批判與挑戰的論述並說明這些理論如何解構「性侵害」的內涵,打破這種犯罪類型所造成的刻板印象外;論文更針對性侵害犯罪迷思(rape myths)以及如何可以破除這些刻板印象,避免法院在審判過程中將性侵害案件中的行為人與被害人套用到刻板印象所塑造的特定形象有深入論述。在這篇論文中,作者更用具有創意的法社會學分析方法與分析角度,對於其所蒐集到的臺灣性侵害犯罪的判決加以分析。讀者可以在這篇論文中,瞭解臺灣有關性侵害犯罪法律修法歷程,並從作者的分析中,瞭解從2000年1月1日至2010年2月28日在臺北地院、高雄地院以及臺中地院,有關妨害性自主罪的判決中各種常見的無罪判決理由。論文中從將這些無罪判決理由透過幾個情境加以分析,包括被害人與被告平日的互動關係,事發前的情境推測,事發當時被害人的意願,事發當時有無積極呼救、抗拒或逃跑,有無外傷顯示遭受強制力,被害人事後的情緒反應等角度。論文最後,作者提到目前臺灣有關性侵害犯罪審判過程確實充斥著許多性別刻板印象,但作者臚列上述法院審判的理由,並非想要全盤否認法院的努力,而是希望臺灣的法院透過這樣的分析,未來在相關審判中能體察被害人的身心狀況,以戒慎恐懼、精益求精的心態自我要求,提升法官整體之性別意識。透過這篇論文,讀者可以更深入的理解女性主義法學理論用以分析性侵害相關判決,對於性侵害犯罪的審判現場,有提醒審判者不要陷入性侵害各種迷思的困境的意義。



      另外在〈無菌空間的想像與堅持?──評釋字第623號解釋及兒少性交易防治條例第29條〉一文中,志潔對於臺灣的兒童暨少性交易防制條例和刑法第227條間的交互運用所產生的可能落差,也就是成年人與16歲到18歲之青少年可以發生「無價」之性關係,但不能發生「有價」之性交易的規範結果有深入討論,作者提出如果法律的目的在於保護兒童及少年免於過早的性行為有害身心健全,法律為何對於「有價」與「無價」發生的性行為有差別規範?另外,作者在本文中,對於兒童暨少性交易防制條例第29條規定提出質疑,作者從立法的目的,質疑這個規定並非針對兒童少年性自主或身心健康等法益受到侵害加以規範,而僅是針對兒童少年有可能接觸到色情訊息的行為加以防範;作者提出這樣的立法邏輯似乎想要給兒童及少年一個「無色情的無菌室」。



      而在〈復仇的女王蜂?精神異常的弱女子?──由女性主義法學方法評析最高法院相關裁判〉一文中,作者分析最高法院85年台上字第434號刑事判決、最高法院87年台上字第3783號刑事判決、最高法院89年台上字第388號刑事判決以及最高法院96年台上字7489號判決,並從正當防衛是否成立,精神障礙、心智缺陷抗辯之主張,正當防衛與精神障礙的交錯問題以及是否構成義憤殺人等角度分析判決的相關內容,從女性主義法學理論,論述家暴作為父權社會的結構性壓迫,並指出目前臺灣審判實務對於正當防衛所謂的「客觀上現在不法侵害正在進行」的要件、所認定的「客觀」以及在判斷是否構成現在不法之侵害,都有必要重新思考,有必要從受暴行為人、尤其是女性的經驗和外在環境的奧援機制是否充足完備加以考量。



      閱讀志潔的學術論文是一個愉快的經驗,他在論文中呈現的創造性思維與運用女性主義理論的論述模式,讓讀者可以將抽象與理論的思維跟生命經驗作連結。2006年我在臺灣法學教育改革現場,認識當時剛回國的志潔教授。當時臺灣法學教育正面臨教育部想要透過政策指導,將日本與韓國正在進行的美國式學士後法學教育模式引入臺灣。當時臺灣各大學法律系所主管機關,面對來自教育部所強烈主導希望臺灣走向日本與韓國法學教育改革之路的操作,聯合發表聲明表示反對,在那個過程中志潔教授剛從美國回來,以一個年輕的法學者加入關於法學教育改革的論述中。我在那個過程看到志潔邏輯緊密且精闢的論述能力,深感佩服。現在志潔出版結合女性主義法學與刑法學的論著,請我為他作序,我因此比讀者更早全面閱讀他的精闢論著,僅在此跟讀者分享我的閱讀的感想並極力向讀者推薦。




    陳惠馨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