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臺灣民主警政的媒體再現研究

臺灣民主警政的媒體再現研究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5729431
汪子錫
獨立作家
2015年4月27日
160.00  元
HK$ 136  






ISBN:9789865729431
  • 叢書系列:Do觀點
  • 規格:平裝 / 286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Do觀點


  • 社會科學 > 大眾傳播/新聞學












    The Study of Media Representation for Democratic Policing in Taiwan





    序言

    第一章 緒論:變遷世界的警政與媒體課題研究

    第二章 民主警政的公共關係行動與媒體再現

    第三章 民主警政的警政行銷行動與媒體再現

    第四章 民主警政社群媒體的行動與媒體再現

    第五章 電影再現警察正義的敘事神話分析

    第六章 警政前舞台媒體再現個案分析

    第七章 警政後舞台媒體再現個案分析

    第八章 臺灣民主警政的媒體再現結構化分析






    序言



      這本書談了一個核心的觀念,就是媒體再現(media representation)對於民主警政(Democratic Policing)的鉅大影響力。臺灣警政發展(policing development)的歷史故事,因為媒體再現而被保留了下來,但是在社會變遷下,媒體再現對警政的態度也出現重大轉變。循著歷史軌跡探尋,警政與媒體關係的演變過程可以分為三個段落:



      一、媒體配合警政時期



      廣播電視在臺灣歷經30餘年的老三台媒體壟斷時期(台視、中視、華視),媒體內容受到政府管制,媒體對於政令宣導配合不遺餘力。那時警政相關新聞除了刑案治安、交通意外事故等,大部份是褒多於貶。而且「警政就是內政的門面」,為了打造安區樂業的社會環境,媒體報導大多都配合政府,媒體再現並不熱衷於批評警政。透過媒體再現的社會化(socialization)教育,警察被塑造成「人民保母」,是正義的化身。



      二、新聞戲劇化後的警政



      新聞戲劇化始作俑者是從1996年民視開播,以及後續一連串廣電媒體自由化後開始,而且逐日加劇。媒體自由化原本是兌現憲法第十一條言論自由,是我國民主化發展一大盛事,但是沒有多久時間,衛星有線電視大幅鬆綁,財團進入媒體市場經營,出現媒體只在乎收視率,所導致的譁眾取寵戲劇化新聞。



      警政媒體關係在此時頻頻遭遇挑戰,警政負面新聞成為日常例行現象,雖然也採取了警政公共關係、警政行銷策略予以回應,但是似乎成效不盡理想。尤其警察人員不會「對著鏡頭講話」,以致於大多數的時候,發言不得體或者沒有重點,失去有利於警政的媒體再現機會。



      三、全民監督警政的We Media時代



      電子網路進入Web2.0時代,將“We Media”的可能性排除了障礙,人人都是報導者(reporter)、人人都在寫歷史。最近的變遷意謂著警察處在全民電子影音蒐證、鏡頭監視之下行動與執法。而推算“We Media”形成社會風氣,最早始自2008年臉書(Facebook)進入臺灣開始算起。短短數年各式各樣不同的社群媒體(social media)和傳統媒體(traditional media)發生的數位匯流(digital convergence),開始出現大量警察日常工作「偶發的麻煩事件的影音媒體再現」,這些偶發事件因為民主制度與人權保障觀念日盛,不少警民爭議過程透過媒體匯流再現,發展到最後,幾乎通通變成警察的錯。但是這個現象並不是很公平,筆者所看到的是絕大多數的警察都忠誠勤勉,他們只是不了解媒體再現,或不善於面對媒體而已。



      在“We Media”的時代,民主警政與媒體關係,出現的是全民運用新媒體、機構運用傳統媒體對警政的監督。臺灣民主警政還沒完全適應廣電媒體的衝擊,就被迫匆匆進入Web2.0全民媒體時代,不但是臺灣民主警政的挑戰,但是臺灣民主警政的機會。



      參考美國關於社區導向警政研究,其所提出的新專業主義警政(New Professionalism in Policing)認為,21世紀警察權力及合法性不只是法律授權,主要是來自民眾的認同與信任。這個觀點,建議警察先做好與民眾以及社會網絡(包括記者、民代、非政府組織、協力義警等)的溝通(communication),才能建立警政工作的基石。



      警政溝通很多時候是藉助制度化運作的警政公共關係、警政行銷的媒體再現而得以實踐;並且在警察個體部份,則需要警察個體在日常互動遭遇時,與他人良好的互動溝通才得以展開。然而需要提醒的是,警察日常溝通過程,很可能會被錄影蒐證成為媒體再現。因此,歸納起來,媒體再現的課題是民主警政現在的、未來的、無法迴避的發展性課題。



      臺灣民主警政意義非比尋常,這不但是臺灣內部的警政課題,也是全球化、區域化,尤其兩岸四地警政合作與觀摩的標竿。臺灣民主警政不能因媒體再現挑戰而退縮,而是要開創有利於警政再現的能動性與機會。



      世界警察首長協會IACP正在倡談開發社群媒體能動性(agency)的溝通策略,本研究不揣淺陋,盼望研究成果能提供臺灣警政棉薄貢獻,讓民主警政不斷朝向「更好的警政」發展,也希望能夠透過警政更好的媒體行動,讓媒體再現我國警察的正義與信任。

    中央警察大學 副教授 汪子錫



    2014年10月10日雙十國慶日 識於誠園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