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序
我很感謝為這本《成長的校園》完成中譯並且出版、而付出努力的朋友們。我很希望我在書中所分享的想法與實踐案例能對你們說上話。無庸置疑,華人與美國文化差異甚巨,但在兩個文化中的學校教育實踐卻是一樣陳腐。可悲的是,獲取式的學習方式(acquisitionallearning)作為學校教育的基礎這件事,真是沒有地理限制與文化界線,放諸四海皆是。
對於當今學校教育的批判倒也不少。家長、教師、學生也時常討論與批評。專家們寫了不少書討論教改問題,有些人還提出了一些新點子,甚至有些人還開辦了新形式的學校。我對以上這些人的努力鼓掌;但無論如何,我仍認為他們的思路非常受限地聚焦在學習的有效性上,並錯失留意人類發展的議題。對於「學習是什麼」與「學習者是誰」的哲學基礎,他們既不討論也不挑戰。而這正是本書《成長的校園》有異於「教改人士」之處。事實上本書就是「反學習」(againstlearning)。我們反對不帶來發展的學習、我們反對獲取知識的學習。我們反對僅將學習視為正式的、教導式、個別化的事,因為如此一來,學習將完全絕緣於人們從學校畢業後的人生,學習不再與玩耍、創造力、人們之間有意思的對話有關,從此學習也與人類有能力一起創造這件事說拜拜。我們反對學習就是要學生成為一個「知道了某些事」的人。
我當初寫《成長的校園》是為了論戰,也是為了實踐的可能性。通過我對維高斯基式的發展性學習的視野,我說了三所學校的故事,這三所學校用三種不同的方式將發展重新帶回到學校教育進程中。就如你將讀到的,維高斯基的「學習-帶動-發展」的統一體是這三所學校的重要支撐。不同於壓抑,你將會看到試圖培育個體與集體創造力和責任感(在我看來,此二者是緊密關連的),不論是在兒童或是成人身上都同等重要。你也會看到成功與失敗。最重要的,我希望你能找到一種新視野,看你自己、看你的學生、看你的老師、看你的家人、甚至看你的社區�社群,用一種新的、發展性的視野!
露易絲.賀茲蔓
2015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