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定價217.00元
8
折優惠:
HK$173.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美與殉美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0845402
陳芳明
聯經出版公司
2015年4月15日
117.00 元
HK$ 99.45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570845402
叢書系列:
台灣與東亞
規格:平裝 / 320頁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台灣與東亞
分
類
文學小說
>
文學研究
>
華文文學研究
同
類
書
推
薦
打GAME闖關玩古文:Login古人世界,Carry語文知識,以遊戲模式解鎖學習新成就!
你不懂其實很有哏的節氣:從小寒到冬至,古典詩詞中的時間美學
域外華人的多音交響: 2022「東南亞社會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論集
殷墟甲骨斷代綜述
中國當代文學史編寫史1949-2019
內
容
簡
介
寫詩、讀詩、論詩
徘徊詩人的字句詩行,穿梭詩人的意象深淵
詩人所創造的形式,無論是聲音、節奏、顏色、腔調,
似乎都在嘗試打開作家封閉的靈魂。
目
錄
自序 美與殉美
第一輯 美
脫下一層皮膚
愛慾即真理
詩藝的完成
夢的消亡
純粹與粉碎
孤獨是一匹獸
第二輯 殉美
因為透明,所以無限
禁錮年代的薔薇
後現代與後殖民的詩藝
欲說未說的愛
一座雕像的完成
知性的抒情
星的語言
愛的萌芽及其延伸
漂泊與抒情
情與懺的糾纏
時間與晚期風格
快樂貧乏症患者──《商禽詩全集》序
序
自序
美與殉美
對詩的迷信始於我青春的十八歲。從鄉下北上的青年進入歷史系時,似乎對所有的知識都抱持高度的好奇。在怎樣的情況下,我開始坐在文學院的窗口捧讀詩集,如今已不復記憶。只記得那時空氣裡傳染著潮濕的氣味。天空壓得很低,那種稍微帶著憂鬱的顏色,非常貼近體內的血液。讀詩之餘,覺得那種氣候引發我無窮的想像。開始讀第一行時,便覺得詩把我帶到非常遙遠的地方。那是我從未到達過的情境。而我相信,詩人確實是從那遙遠的地方帶回訊息給我。我從未預見那些詩行已經開始改造我生命的版圖,我永遠不會忘記那個秋天,置放在我手中的那本詩集,就是余光中的《蓮的聯想》。
詩人所創造的形式,無論是聲音、節奏、顏色、腔調,似乎都在嘗試打開我封閉的靈魂。青春歲月的成長,恐怕不只是身體的變化,精神層面的啟蒙,恐怕比知識的誘惑還要強烈。詩人告訴我如何看待愛情,而我接收到的信息則是更進一步去探索古典世界。那冊單薄的詩集,對年輕心靈造成的衝擊,超越了我魂魄所能承受的。一個歷史系的學生,正在接受體制一般的史學訓練,嘗試分辨史料的真與偽。那種嚴謹的文獻閱讀,顯然與讀詩的經驗全然兩樣。歷史不斷提醒我要尋找事實、發現事實、解釋事實,但是詩,則為我開啟迷茫的天地,容許我浪漫狂想,鼓勵我遨遊太虛,縱容我面壁虛構。兩種不同的取向,形成我日後在詩與歷史之間的無盡拉扯。
詩的閱讀占據我生命裡太多的時間。不計其數的詩行,陪伴我度過困難而苦澀的黑夜,也護送我穿過陌生而荒涼的異域。在流亡時期,浮沉於政治運動的洪流裡,終於沒有使內心最純真的美感沖散,正是因為得到詩的救贖。那時暗自對自己發願,有一天所有我偏愛的詩人作品,如果能夠匯集在一本握可盈手的書籍,便可以對我無悔的青春致上最高敬意。懷著這樣的夢想,從流亡回歸海島,從歷史跨向文學,從中古走向現代,從政治投入學術,我才察覺自己走了一條迂迴而曲折的道路。《美與殉美》這冊詩評,是在經過千里跋涉之後,所完成的夢想書。我所偏愛的詩人與作品,當然不是一本書所可容納,而且可以毫無止盡的寫下去。畢竟透過詩的閱讀,作夢的能力還會繼續燃燒下去。
站在晚境的這一頭,好像處在時間的峰頂,可以俯視生命攀爬的過程。距離那位閱讀第一本詩集的少年,怵然驚覺半世紀的時光已經過去。在歷史洪流的淘洗裡,台灣現代詩的演變,可以說非常豐富而駁雜。遠在一九五○年代,鄭愁予、林泠、方思在《現代詩》發表作品時,其實還帶有強烈的浪漫主義風格。在詩史上,這個世代對後來的台灣抒情傳統影響甚鉅。他們的領導人紀弦,以及同樣族裔的黃用、吳望堯、秀陶,便是在貧瘠的海島土地上播下種籽。浪漫詩的特色,在於表現對生命的熱情、愛情的狂想、死亡的嚮往,他們的血緣可能與十九世紀英國詩人濟慈、雪萊,有某種可疑的銜接。同樣時期的余光中,也是從浪漫主義出發,他受到梁實秋的點撥,而與五四運動後期的新月派,展開靈魂上的對話。新月派的重要詩人徐志摩,正是西方浪漫主義的嫡系傳人。
一九五○年代中期浪漫詩的藝術技巧,對於稍後的現代主義運動具有相當重要的奠基功能。沒有經過他們,也許就不可能到達楊牧這個世代。楊牧是早熟的詩人,出現在詩壇時就與《現代詩》、《創世紀》的詩人平起平坐。他上接五○年代,下接六○年代的現代運動,那種橫跨的姿態,一直受到我的矚目。浪漫詩的特色在於強調感情奔放,現代詩則在於節制感情的氾濫。但這兩種特質,不是相剋的美學,而是相對的表現手法。在閱讀過程中,感性與知性的拉扯,總是帶給我一種神祕的張力。詩的流動,在血脈裡幾乎可以感知。與詩人對話,而引起靈魂的騷動,最後都變成文字,保留在我詩評的書籍裡。如今回望我的第一本詩評集《鏡子和影子》,可以發現第一篇文字寫於我二十歲那年。青春的喜悅與憤怒,至今仍然可以觸到那時的餘溫與餘韻。
書
評
其 他 著 作